陈列艺术的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
2014-01-28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210094
杨 林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210094)
公元前三世纪,埃及王托勒密·索托在亚历山大城建造了一座专门收藏珍宝的缪斯神庙。这座神庙被普遍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雏形,而神庙内珍藏品的布置与摆放工作则可视为博物馆陈列的一种早期尝试。不过这种“陈列”在当时仅仅是一种物品的简单排列组合,较为随意,缺乏一定的规范和系统性。
时至今日,在现代博物馆中,陈列艺术通常是在限定的空间范围内,以展品的有机组合、展品与辅展物品形成的关联性结构以及光线、色彩、展柜、空间氛围等所组成的信息传播集合,通过前期文案策划的指导形成系统的空间造型与艺术形式,达成较为理想的传播、教育、审美、收藏功能。
陈列艺术方案的构想与实施,需要以艺术的形式来创造,以美的视觉语言来传达展品相关的知识与内涵:包括展厅空间的布局与流线组织,展项与陈列内容的衔接,整体的艺术风格定位等等。19世纪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曾认为1851年英国水晶宫博览会所暴露的问题是“大小艺术”不分的社会问题,他痛恨这次展会的展品丑陋不堪;其实拉斯金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并不完全是展品本身的问题,而是展示内容与展览形式设计不恰当引起的不协调,缺乏陈列艺术中形式美的感受。
陈列艺术在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会导致部分陈列展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后期的运营和使用。这包括对陈列主题错误的定位,展示信息指向不明确;对博览建筑空间解读不足,陈列内容信息分配不合理;陈列内容构建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情景化的韵律与节奏。小到影响陈列信息传达的有效性,使展示内容不可读或不易读;大到影响博物馆整体层次和水准,给观众留下景点般的参观印象,导致博物馆展览功能的实现遇到障碍。避免这些问题发生,应处理好陈列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的关系。
一、内容策划是形式设计的前提
从策划的角度来看,文案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离不开创意和规划,但又是有别于造型设计的语言文字构思。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以科学为基础的筹划,需要缜密的思考和预想,也是策划人智慧的结晶和延续。陈列艺术所追求的文案策划,是为达到理想的陈列空间氛围,突出的主题效果而进行的综合谋划。
文案策划是整个陈列艺术工作的开端。陈列的文案策划方案在陈列系统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视,有时甚至是整个博物馆建馆立馆的根基。这要求委托方对展示内容、文物收藏或者史实资料有充分透彻的了解,作为陈列功能实现的基本物质资料;然后,需要准确明晰的受众分析:给观众看什么、谁来看、怎么看、如何才能有效的看,看过以后联想些什么,以此架构陈列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最后,完成具有真实性、有效性、互动性的文案策划内容大纲,以提供给展陈设计师完成陈列艺术的形式设计工作。陈列形式创造依据文案的策划,展览才是有血有肉的整体,富有打动观众的艺术品质。因此,文案策划需要如同戏剧剧本一样,清晰交代出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诸要素,并整合串联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捏合成完整的具有戏剧变化的故事性剧本。陈列文案策划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陈列艺术工作中的次序,应当避免“先形式后内容”产生的空间规划不合理、展览功能失衡、符号语义错误等一系列问题。
博物馆的建立先决条件是有“物”,指的是展览的内容:包括史料、图片、影音、文物、遗址等等一系列展示物的载体。文案策划需要通过洗练、包装、再创作的过程,将博物馆精神内核的信息传达升华。如《蚌埠市博物馆展览大纲》即是在陈列设计工作开展前期拟定完成,通过对蚌埠地区以及淮河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以现有学术和展品资料作为支撑,确定将博物馆展览分为三个基本陈列——古代蚌埠历史陈列、近现代蚌埠历史陈列、淮河历史文化陈列,以及铜镜、玉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若干专题展。每个展厅下由单元、组、小组、知识点组成。文案框架脉络清晰,组织衔接合理,内容详尽。其中《淮河历史文化陈列》是鉴于淮河历史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博大精深,对其全面展示缺乏展品支撑。因而划分为六大内容板块,包括锦绣淮河(序厅)、文明摇篮、道家文化、帝王之乡、水利成就及淮河历史名人,诉说着淮河悠久的史诗篇章与丰富博大的文化精髓。每一板块内涵盖史料说明、照片、典故、图文等等庞杂的内容信息。整本文案策划内容多达十余万字。文案自身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设计方有时还需要依据馆方所提供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多次专家会议的主流意见,完成对展览文案的再策划工作。
高质量的内容文本策划有助于陈列主题的准确定位,陈列设计的引导示意,陈列特色的差异塑造,从而创造有鲜明主题的特色文化名片。
(一)定位陈列艺术主题
陈列主题找到准确的定位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同样是讲故事,有爱听的人也有不爱听的,有听过记住的也有听过忘记,更有听过产生联想和启发。这需要技巧和方法对故事进行编排,以听众的角度体验感受。陈列内容亦是如此,它有时承载着国家、民族对史实的教育功能与传播意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先有历史事件的发生,现今的史实与实物和遗址证据构成建馆前的文本资料,策划为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和史料陈列三部分的划分,将展览的情感与主题基调定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有了前期内容策划准确的定位,展示设计师发挥形式语言的创作才能更加准确。
(二)引导陈列的形式设计
无论博物馆建筑拥有怎样华丽的外表,或者气势恢宏的体量,都需要直接、有效的展示把展览内容信息传递给观众。文本策划是设计布展实施过程中有指导意义的引导性文本。在内容大纲的编写时,执笔人以委托方的视角考虑如何将地域,现有馆藏、史料等展品特色全面系统的融入所需展现的内容大纲中,策划适宜观众参观理解和逻辑编排的内容大纲。并对形式设计的可操作性作出一定考量,确保形式设计的可实施性。
(三)塑造陈列展示差异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认知差异的原因是大脑对信息加工过程中用户与信息双向建构的认知活动,差异性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更好的识别、记忆,从而留下对展览特色信息的加深印象。目前我国在长沙、抚顺、杭州等地有多处纪念雷锋的博物馆。这些馆的展示内容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于其他馆建立自身特色,在这里内容的策划发挥了作用。《长沙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以雷锋不同时期写的日记为线索,集中展示雷锋同志的成长过程及雷锋精神的形成过程,具有鲜明的展览特色,较之前以雷锋同志“四种精神”为线索布展,更容易串联雷锋精神和他的生平事迹之间的关系,使观众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加深对“雷锋日记”的印象,并以日记作为线索,形成全面的记忆。
二、形式设计是内容策划的表现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美在关系。”陈列艺术创造美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避免陷入二者相互期待的怪圈。展陈设计师不能随意捏造形式,要遵循委托方提供的展览内容大纲,结合博物馆的属性和类别领会文本内容对展示效果的预期设想,才能创造出提升陈列内涵的陈列艺术设计。
展陈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是点、线、面、形态的基本造型手段组合变换,表达出不同的抽象符号,也有自然、民俗、历史等符号的抽取,整合提炼出适合博物馆文本策划内容的造型语汇。如《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展览馆陈列》,为重点展示东吴时期是南京建都史的发端。在矩形空间里,地面设计列出时间的轨迹,墙面古朴的木质造型上勾勒出东吴崛起之前的清晰的历史脉络,迎面的一级看板将观众自然引入到第一个定都南京的封建王朝,东吴。入口的门阙造型和灯具形制意在还原真实的历史气氛。为了表现此历史阶段对于南京发展的奠基作用,展陈设计师极力突出一个“宏”字,在纵距12米,横跨9米的对称的展示空间中,设置台阶而上,吴大帝孙权傲视群雄,脚下疆域图铺展开来,两侧抽象的城墙造型展墙载满他在其统治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各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建筑结构柱与造型柱穿插结合成抽象的东吴建筑造型结构,将开敞的空间划分为层次丰富的信息承载体,大气而不失趣味性。“弘舸连舳,巨舰接舻,飞云盖海,制非常模”,东吴的造船业相当发达,主题墙结合如甲板材质的地面,动态的场景播映,让观众恍惚进入到东吴的船队之中,体验历史的瞬间。这里形式的设计很好的表现了“宏开建业—东吴”这一内容板块的主题,提升了文案大纲对于这一重点板块的渲染要求。
传统的陈列布展方式包括:展柜、展架、场景、艺术创作等表现方式;伴随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展示手段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视频、图像等信息化的互动装置将展示设计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展示手法越来越多元化。意味着科技创新带来新的展示手段,提升了更富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基于技术发展的陈列形式艺术设计的创新,有利于文本内容更准确的表达和阐释。例如,福州《名城名人》展览陈列的设计,由于该展览空间是福州镇海楼建筑基座层内设地下宫,基于展厅多柱空间自身利弊的解读,展陈设计师决定保留位于展厅中央唯一相对放松的空间,不再作打散和分割,围合出的方形空间形成了大型综合多媒体展项的绝佳载体。利用模仿天光进入的吊顶设计,塑造大气磅礴的空间。设计师使用一定的色彩、照明手段强化此处的相对突出的空间感受,通过全息投影系统演示“历代城池演变”作为展陈内容收尾阶段的整合;层层递进的立体影像直观形象地传达信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配合解说、音效,达到全面展示城市历史形象、加深观众感官印象的目的。
三、小结
根据国家文物局提出“到2020年全国每25万人一座博物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6年,中国博物馆仍将以平均每年200座左右速度增加。平均每2天就有一个博物馆建成,如此快速的建设热潮下,对每个展馆的陈列设计都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制定完备的计划。谋划好的内容策划,设计好的有意味的形式。发挥博物馆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重视陈列艺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陈列的语言是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形式,同时也是协调展览功能的手段,是陈列设计师与观众沟通交流的途径和媒介,更是展示信息有效传达特色的载体。陈列艺术的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契合度越高,所带来的文化符号表征越明显,陈列为博物馆带来的文化含量越高、文化附加值与辐射力越强。才会实现更多人的博物馆梦。
[1](英)玛格丽特·霍尔.《展览论——博物馆展览的21个问题》,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3]朱煜宇.《陈列语言的概念与范围研究》.东南文化,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