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传承昌黎地秧歌

2014-01-28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417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昌黎秧歌舞蹈

刘 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 417000)

昌黎地秧歌在2006年收录到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舞蹈,昌黎地秧歌有着广泛的群众性,群众们既能娱乐自己又能锻炼身体,可以在饭后、节日在大街小巷进行表演,丰富当地人的民俗文化生活。由于现在的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人民的重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昌黎地秧歌的研究及传承工作当中。我作为一名河北人、一名舞蹈学习者同样也希望河北的昌黎地秧歌能够得到更多人们的重视,并能够加入到地方文化保护工作当中,为民间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政策引导

胡锦涛曾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由此可见,昌黎地秧歌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强基础性的工作,首先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予以重视,得到政府的保护;其次是要加强昌黎地秧歌的宣传力度,让人们都能了解;最后就是要把昌黎地秧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接轨,使它能够更好的发展。

二、希望地方政府予以重视

昌黎地秧歌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昌黎地秧歌的传承人年岁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少,几乎呈现出了断层的征兆,并且现如今的人们都不再重视昌黎地秧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让人们淡忘了这种舞蹈形式。针对这种现象大家应当呵护这些民间艺人,同时也要踊跃的加入到昌黎地秧歌的传承工作之中,支持这些传承工作。政府部门或昌黎地秧歌的研究部门应该开设昌黎地秧歌的专业表演舞蹈团,让人们都能在这学到东西、了解昌黎地秧歌。把舞蹈团的演出推向社会,让那些想学舞蹈,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机会去上台表演的人们能够有固定的场地去跳舞,去传承和发展昌黎地秧歌。

三、保护老艺人,培养新艺人

昌黎地秧歌基本上是通过民间的艺人们亲自教学传授下来的,受传承的群体大多都是平民百姓,都没有什么文化,这些民间艺人对于昌黎地秧歌的讲授大多是靠自己的经验,没有理论知识,所以接受传承的人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并且这些民间艺人都以上了年纪,只能靠经验来说而不能够表演,这对于接受传承的人来说很难明白。而对于家族性的年轻传承人来说,学习昌黎地秧歌只是遵从了上一辈人的命令,而不是自发的。为了自己生存的需要,很多人也选择了其它的职业谋生。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还应该尽力呵护杰出的民间老艺人,并让青少年了解民间文化,培养出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应该以一些有毅力的青年人为主,并且尽可能在专业院校开设昌黎地秧歌学习课程,通过开设这一课程,可以在教材的运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昌黎地秧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学习和传承昌黎地秧歌。此外,运用网络媒体宣传,普及昌黎地秧歌的知识。所以在传承人的培养上,不能只学习昌黎地秧歌的舞蹈形式,更多的是要知道昌黎地秧歌的源头和演变,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这个地区的风俗人情、审美喜好等。只有在对昌黎地秧歌文化有了透彻的理解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昌黎地秧歌接班人。现在都是40岁以上的人在热衷于这个项目,更多的年轻人都选择了电脑、旅游等娱乐方式,很少有年轻人来学习和传承昌黎地秧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把昌黎地秧歌带进校园,保护和继承昌黎地秧歌要从娃娃抓起,把昌黎地秧歌向全国的中小学生推广,既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也能培养昌黎地秧歌的后备人才。在展开这个活动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投入资金开设一个秧歌队,保证昌黎地秧歌爱好者能够有地方去发挥,能够得到政府资金的帮助,以及基本场地设施的保证。

四、加大宣传力度

现在关于昌黎地秧歌的音像制品也越来越少,对人们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狭小,长期下去使得人们慢慢的淡忘了这种表演艺术。政府部门还要在报刊杂志上刊登昌黎地秧歌的现状,呼吁人们保护昌黎地秧歌,保护我们自己国家的这种文化形式,不要让它因时代的发展而埋没,让它消失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政府部门还应该注重昌黎地秧歌的发展,并且投入一部分资金去传播昌黎地秧歌,比如在电视、网络上开设昌黎地秧歌节目、多多刻录一些昌黎地秧歌的音像制品等等,让人们能够了解这种艺术。现如今的昌黎地秧歌都是在地方的小舞台演出,使它的传播范围大大的缩小了,希望有关的部门能够把它推向更大的舞台,能够让更多的人们所了解,并且多进行一些对外的交流会,如:国际艺术节、国家的大型文艺晚会、对外的文化交流会、各种舞蹈比赛等,让人们能够重新的了解昌黎地秧歌,越来越喜欢昌黎地秧歌。

五、既不失其内涵,又要与时俱进

如今有的秧歌艺人为了适应现如今的市场需要,昌黎地秧歌的内涵已经在慢慢流逝,虽然现在的秧歌很有观赏性,但是它的艺术魅力和内涵已经不复存在,如今已经不能叫做昌黎地秧歌了,形成了一种新的秧歌形式。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艺术工作者还是要从民间的纯艺术进行研究,深入民间,把艺术和民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强昌黎地秧歌的研究工作,展现出最有民族意义的昌黎地秧歌。当然,昌黎地秧歌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在对传统进行再现的同时,也要加入时代的元素,根据表演场地的不同,其表演形式也要有相应的变换。要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并立足于实际,如此才能准确地进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为昌黎地秧歌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和机会。

六、走向世界

昌黎地秧歌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对象,它是中国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的瑰宝。我们应该发扬我们的传统艺术瑰宝,我们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把我们的昌黎地秧歌传播到世界的各地,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昌黎地秧歌,也可以把昌黎地秧歌这一舞蹈形式带到国外同他们的艺术进行交流,互相了解,这样我们的昌黎地秧歌才能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

[1]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李世斌.传统音乐生态透视[M].山西旅游出版社,2001.

[3]张振涛.冀东乡村礼俗中的古吹乐社[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昌黎秧歌舞蹈
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昌黎地秧歌传承创新发展研究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昌黎地秧歌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昌黎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中国·昌黎旅游风光摄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