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下的医学教育“2.5+2.5”培养模式及发展趋势
2014-01-27马赫刘诗福
马赫 刘诗福
摘 要:近年来,国家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服务,重视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吸收和培养。本文在介绍我校现阶段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2.5+2.5”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并对该培养模式的预期成效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全科医学方向学生;“2.5+2.5”培养模式;实施;预期效果
2014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医教协同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医教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医教相长的好做法、新机制,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保障国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我校(吉林医药学院)为培养更多的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自2009年开始针对部分医学生采取异地办学“2.5+2.5”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后,现已建立四个异地办学基地,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全部参与这一培养模式。
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院自2013年3月起即开始组织首批全科医学学生赴吉林省油田总医院和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开展“2.5+2.5”培养模式学习。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推动该模式建设,研究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效果观察,以期为完善该培养模式提供更多建议。
一、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特点
(一)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
基层医务工作人员逐渐收到国家的重视,国家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所以我校自2010年开始招收全科医学方向学生,至今已有5届学生。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主要就业方向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大多是社区卫生院或乡村医疗卫生所。这些医疗机构面对的患者大多是常见病症,相对比较复杂的病症会到乡镇、城市的二级、三级医院就诊,因此,全科医学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应该突出综合和全面的医学知识,其次才是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无就业压力
当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会对临床医师学历要求较高,所以绝大多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都选择继续深造考硕士研究生;二是国家规定毕业一年后才可考取执业医师证,因无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师没有权利下处方、独立值班,所以医院急需有执业医师证书的人才,这也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的原因之一;三是新政策规定大力推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一政策也影响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而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在入学前就已与卫生局签订《吉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定向就业协议书》,有固定的就业去向,因此,这些学生没有就业方面的压力。
二、培养模式
(一)启动时间和地点
我校于2013年3月开始在吉林油田总医院和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正式开始异地小班教学,这两家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具备教学条件。
(二)培养对象
“2.5+2.5”培养模式面向所有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现已接受该培养模式的学生为2010级和2011级学生共计150人。
(三)培养方法
采取异地办学“2.5+2.5”培养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与临床医学专业自愿报名不同的是,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全部参加这一教学模式,在学校学习两年半的理论课后,到医院提前接触临床实践,并在最后一年在该医院参与实习工作。
(四)资料分析
针对2010级和2011级共150名参与“2.5+2.5”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匿名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实际收回问卷149份,应答率为99.3%,问卷有效率为100%。对单题答错或缺失者,单题不予分析。
三、成效
(一)有助于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调查中发现,关于教师授课内容与实际联系情况是否趋向前沿方面,大多数的学生(79.7%)认为医院任课教师授课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讲解非常透彻;关于教学方法方面,大多数学生(72.3%)认为在授课形式上有所创新,少数学生(27.5%)认为在授课内容上有所创新;关于教学形式方面,大多数学生(83.9%)认为床边教学、病例讨论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形式及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实际进行指导教学,对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很大的帮助。
常规医学生培养模式1~4年级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基本不接触临床实践,对所学基本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情况,而参与“2.5+2.5”培养模式的学生半天学习理论课,半天到医院接触临床实际操作,加快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融合,使基础理论与临床更紧密的结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调查中发现,关于临床见习对当时所学课程的帮助方面,几乎所有学生(97.5%)均认为通过临床见习能够更好的吸收当时所学理论课程;关于理论学习方面,有少数学生(12.3%)认为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关于临床技能操作方面,有近四成的学生(37.4%)认为练习时间不够;关于理论教学人数方面,几乎所有学生(99.2%)认为临床课程教学形式由单一的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组课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通过理论学习和下科室查房、接门诊、观摩手术、动手换药及其他基本诊疗操作等,使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听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提升,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使学生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查中发现,近六成的学生(56.7%)认为在医院的临床实践增强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大多数学生(78.6%)认为在医院的临床实践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超过七成的学生(71.2%)表示通过见习增强了自身对于所学专业的兴趣。
当医患矛盾事件每每敲击人们敏感的神经时,如何加强医学生的职业态度、行为、职业道德和与人沟通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成为医学院校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2.5+2.5”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加强自身的临床技能基础上,还通过在医院的亲身感受,体会医院、医生、患者三者之间的内部关系,对医生职业特点的直观认识,更早的了解到医德、沟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加强职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懂得尊重病人、尊重同仁、珍视生命、医患交流意识、依法行医、维护医患双方权益等方面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复合型医学人才。
(四)有助于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学生(96.3%)认为这种培养模式对将来自己到基层医疗岗位工作有很大帮助。
因全科医学方向学生毕业直接到基层医疗岗位上工作,参与工作前在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学习两年半,对他们将来的医疗诊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感受医院管理和科室运作、学习专科医生的诊疗技术和病情处理分析、见识更多更复杂的案例、与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对其将来更好的从事基层医疗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的全科医学方向 “2.5+2.5”培养模式已经大力推广,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为止第一届2010级全科医学方向学生还未毕业,针对他们的最终成效还需根据毕业考试成绩以及毕业后执业医师考试和工作情况做跟踪调查后再行研讨,我们会对这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邓美海,王天宝,伦丽仙,邱万寿,徐志华.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7,8(14):52,55.
[2]雷娟,薛声能,周淑娴,马丽萍,严励.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42-43.
[3]陈磊,王静超,王维民.八年制临床医学早期接触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