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苦难致敬

2014-01-27吕峻涛

时代人物 2014年6期
关键词:奶妈中国画爷爷

吕峻涛

我时常仿佛看到奶妈那双泪水婆娑的眼睛,我知道,那是记忆的故乡一直在注视着我。

我生长于二十世纪60年代初陇东高原一个偏僻山村,这个山村和陕西接壤,在子午岭的脊梁之上,历史上有名的秦直道就经过这里。我一直怀疑,这个小村是秦直道修建大军的屯居之地,后来生成了这个村落。我母亲从没有向我谈起生我的经历,我也没有问过,直到2005年春节,我回乡撰写长篇纪实文学《守望的小村》,在村里见到了碎奶(我们家族中最小的一个奶奶),我才知道了那段经历。当时碎奶正在灶间生火做饭,满屋柴烟飘荡,呛得我咳嗽不止。我叫了一声碎奶,碎奶从灶间颤颤微微站起来。显然,她对我这个不速之客一脸惊疑,抬手抹了一把脸,手上的灰和眼中的泪和在一起,脸上顿时印满脏兮兮的手印。紧接着我看到那张印花脸露出开心的笑容,并且一下子唤出我的乳名,一阵唏嘘慨叹。

后来,碎奶告诉我,我妈生下我后没有奶水,她就给我喂奶吃,一直喂了好多天。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身材矮小臃肿、浑身脏污、穿着斜襟大袄的农妇曾经是我的奶妈。我的眼睛不由一阵潮湿。从那个时刻起,我就从心里认定她是我的奶妈。我知道,在这个贫穷的小村,我的奶妈就是这个样子,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氏族门亲,邻里之间,这些看上去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们,一旦谁家有什么事,大到婚丧嫁娶,小到针头线脑,只要招呼一声,大家都二话不说热情帮忙,不计报酬。

我的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在他的青年时期,这个老实的农民后生也曾拿起枪杆,参加土地革命战争,在子午岭山区打游击。他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在兄弟中排行老六。他的大哥、三哥都参加红军,后来因无人照顾年迈的父母,他才回家务农。从我记事起,他一直在生产队做饲养员。我常常跟他去子午岭的深壑大沟中放牛、放羊,晚上也跟他睡在饲养室的土窑里。土窑内那种浓烈的牛粪味和牛在夜间粗重的喘息声、咀嚼声,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家里总缺柴薪,利用放牛放羊的机会,爷爷每天总是打柴扛柴回家,等我稍大一些,也能背一小捆柴回家了。每当我背柴回来,奶奶总是满脸喜悦,夸赞我能帮扶大人一把了。为此我很自豪,那种自豪感一直延续到我上小学。我庆幸,我的童年伴随着小村的安宁和祥和,伴随着爷爷奶奶的艰辛和不易。这种伴随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难,使我耳濡目染形成了倔强自立的性格。我发愤读书,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大山,让我的爷爷和奶奶去山外看一看。这种梦想即使在最饥饿最困难的日子,都未曾改变。上初中的时候,我从家里背馍跑五里路上学,每到周末时,馍已提前一天吃完,晚上饿得难以入睡。及至1979年我考上中专,因为学校伙食定量,晚上还曾饿得晕倒在地,那种刻骨铭心的饥饿感一直伴随我走过自己的少年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被分配到县里工作,又一次目睹了苦难和饥饿。那时我刚工作不久,每月领18.5元工资,每月控制伙食费9元左右,省下来的那点钱大部分补贴父母家用。一天,我舅舅因事从乡下来县城。舅父也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长得魁梧结实。他的儿子惠勤和我年龄相近,是我要好的兄长和发小。惠勤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能拉二胡,每年春节我去给舅舅拜年,他家大门、窑门上的春联,都是惠勤写的。让我惊奇的是,窑壁上还挂了一幅他写的《沁园春·雪》。当时觉得那字写得十分有劲、耐看,一问才知那是魏体,春联用的是隶书。那时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书法,只觉得那字写得真好,回去就仿照练习,竟也写在自家的门楣上。村支书看后觉得尚好,还把我叫去给队上写了几期板报,涂了几回标语。惠勤上初中后,因为家穷回家种地了,后来他跟人学油漆家具,也能画出一些花鸟虫草,真是时运不济,才华埋没,令人叹息。

舅父来看我,自然要热情招待。中午我带他去机关食堂吃饭,食堂供应青菜豆腐汤和蒸馍。按惯常,我喝一碗汤,吃两个蒸馍就可以了。那天我在这个分量上又多买两个蒸馍给舅舅。他大口嚼着,吃得很香,我一个馍还没有吃完,他已经吃完了。他望着我,嘴里还在不停地咀嚼着。我起身又去买了两个蒸馍,他风扫残云般又吃完。我问他还要么?他没抬头,只是“嗯”了一声,我一摸口袋已无饭票,又拿出两元买了一些饭票,再买了两个馍。他吃完后咧开阔大的嘴巴,带着满足的笑容走了。那个时刻,我的眼泪已在眼眶打着转儿……

又有一天,爷爷突然来了,他说他这几天总是梦见我,心急之下就搭班车来了。我欣喜若狂,心想一定要好好招待他。爷爷在我那间办公室兼卧室的屋里住了两天,吃饭时我没带他去饭堂,而是自己打好饭端回在房间吃。他圪蹴在床上吃着,我在床下看他吃得好香,直到把盛了粥的碗口贴在脸上,舔得竟没有一粒饭渣……那次我带他去看了场电影,还很“奢侈”地买了半个西瓜,临走时,又买了双袜子给他。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我亲眼看到爷爷默默地接受我的孝心,并且开心地笑着。此后,他再也没有出过家门,直到1986年夏天他永远离去。那时我正在外地学习,接到噩耗的瞬间,我似乎又看见他离开县城的背影。我把那双新买的袜子给他,他转身向班车的车门挤去。他穿着黑色的对襟大袄,腰间扎着一条白粗布腰带,黑色的裤角用细绳扎着,宽大的裤腿在风中像灯笼一样鼓胀……和我小时候看见的一样,他每次下地回来,先把腰带解下来,然后用长长的腰带摔打着肩上、背上和裤脚上的尘土,直到摔打干净他才蹲下歇息。他永远地走了,走在六月的热天里。奶奶说,他上午还去割麦子,中午回家吃饭时照常清理身上的灰尘,然后说有点困乏,就上炕躺下了。这一躺就再也没有醒来。他走得如此宁静,如此安祥,没有麻烦任何人,甚至不忘掸净身上的尘土。

爷爷向来按一个庄稼汉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一点一滴购置所有的农具和生活用具,而且對自己的农具倍加珍惜,从不为些许小事求人。他下地回来,首先将自己用过的农具打磨得明光锃亮,然后挂在墙上以防生锈。直到送葬的那天,我还看见那些挂在墙上的农具闪着亮光,在为它的主人默默守望。我承认,他的这些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直到现在,我对自己用过的东西,哪怕已经成为废品,有时也舍不得扔掉。我一直认为,一个在乡镇举目无亲的穷孩子,一个曾挑着柴担跑十里路去镇上卖柴的孩子,一切只有靠自己,没有谁会帮你改变。我也想过,像我们这种草根出身,就应当像一个平常的庄稼人一样平常的生活。然而当我参加工作以后,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和我的兴趣毫不沾边。我一直暗暗地喜欢文学,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用来读书和写作。在那个年代,这曾经被人戏谑为不务正业、甚至受到领导的批评。但这并没有阻止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呢?最近在网上看到两句话:追求事业和兴趣一致,爱情和婚姻一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觉得这话说得真好。我没想到,多年来对文学的追求和坚持,最终使它成为我的事业并且成为我最大的兴趣。我还没想到,因为对文学的痴迷,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又会移情别恋,从写作转向绘画。这也许是命运对我后半生的一次严酷挑战。回望走过的路,我知道,如若在创作上没有坚持,没有忍耐,也许一切梦想都将淹没在子午岭的荒草丛中。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更是文学艺术的助产师、催生婆,中外历史上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大都经历苦难的千锤百炼。没有苦难,就无法达到深刻的生命体验。人生最大的困难在于战胜自己的怯懦和自卑,战胜自己的隋性。当我进入美术圈后,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中国几千年的美术史真是浩如烟海。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包括它的绘画材料。正因为它是独有的,就有浓厚的传承色彩。其实中国画在延续和传承中,已形成了一套固有的程式,但是它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发展,都是建立在对传统的把握之上,并赋之以新的时代内涵。所有的创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我们只有努力实践,认真揣磨,不断觉悟,才有所进步。时下的画坛被利益驱动,创作心态浮躁,真正沉下身子潜心艺术的人并不多,而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又使中国画接纳了许多新的文化元素,这就使得中国画在传承和融合中乱象丛生。不管怎么说,除却那些无益的炒作,中国画最终要靠自己的作品说话,作品才是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最终力量,其他都不在艺术本真之中。画画这个事情,画不画是自己的事情,画得好不好却要看觉悟和努力的程度,但如果不画,或者画了被别人唾沫淹死,那才是最可悲的。有一条可以肯定,只要画了,努力了,总有一些收获。

在喧嚣的都市,当我进入创作的思绪,我常常想起奶妈穿着斜襟大袄的样子,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就感觉好痛,好痛。我也感到,今天我所拥有的一切,都与这曾经真实的痛感密切相关。感谢命运给了我一个载体,让我有机会叩开艺术之门。我相信,只要像平常的庄稼人一样走过四季,风雨无阻地去耕耘、播种,即使收获了几棵稗草,心里终归会踏实一些,毕竟,有了收获,心就不慌。庄稼人的好收成和艺术家的好作品,同样让人欣喜,好作品摆在那里,就是最好的解释。它不会和你的地位,也不会和某种人为的炒作画等号。画等号的是你出了多少力气,流了多少汗水,这个,只有自己内心清楚,也无需向别人多说。

最真实的艺术,一定是来自生命对苦难的深刻体验,而人生中的一切苦难,是促使我们成长的最好的学校,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向苦难致以真挚的敬意!

猜你喜欢

奶妈中国画爷爷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奶妈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