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中美贸易失衡原因解析

2014-01-27俞雷钱建娣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贸易结构

俞雷+钱建娣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然而,随着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双方贸易冲突和摩擦加剧。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贸易失衡可能的原因,从比较优势原理出发分析了中美贸易格局。本文认为,中美两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符合比较优势原理,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承接了大量如电子信息产业等成熟期产业,发挥了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 比较优势理论 贸易结构 产品生命周期

中美贸易失衡的背景及现状

2013年1月,根据最新的美国商务部数据,美国2012年的商品贸易总额是3万8628亿美元。而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商品贸易总额达到3万8667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在贸易总量上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目前,美国已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三大出口市场。两国间贸易量自1990年以来增长迅猛,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两国间贸易量增长更为迅猛。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出口额有过回落,在大部分时间,两国间贸易量都是稳步增加的,如图1所示。伴随着中美两国贸易量的迅速增加,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也是导致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不断的原因之一。

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储蓄率过高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等于净出口,即S-I = X-M。等式左边表示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等式右边表示净出口。如果储蓄大于投资,净出口额为正,即该国出现贸易顺差;如果储蓄小于投资,净出口额为负,即该国出现贸易逆差。由于消费习惯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中国储蓄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美国储蓄率则相对较低,这导致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和美国巨额贸易逆差。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截至2013年1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由汇改时的8.11变为6.10,升值幅度为24.8%。人民币升值促进进口,阻碍出口,对缓解中美贸易失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美方仍然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之一,并一直向中方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三)美方出口管制

在不少高新技术领域,美国对华实行出口管制,不少高科技产品被禁止向中国出口。这也导致了相当程度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四)中美贸易统计偏差

中美贸易统计口径的差异,导致两国在统计双边贸易额时出现较大差异。以2009年为例,中国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为1433.72亿美元,美国统计的中美贸易逆差为2399.5亿美元。出现如此大的差距,是由于中美两国统计部门在产品类别划分、计价方式、贸易地域的确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统计范围上,中国采用总贸易制,美国采用专门贸易制,美国的贸易统计范围大于中国,从而增加了美方统计数据。

从动态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中美贸易失衡

(一)相关理论回顾

比较优势理论是本文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从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延伸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继承了比较优势的精髓,从强调劳动力质量的差别,转向劳动力数量的差别;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雷在1968年的论文《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中,进一步将比较优势理论动态化。

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代表性著作《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绝对比较优势理论。斯密认为,自然优势和后发优势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特定商品的生产方面节约劳动时间,形成成本优势,进而产生价格优势,提升该产品的竞争力。每个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都具有适宜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各国对在本国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交换产品,能够使所有参与交换的国家都获利。

李嘉图开创性继承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突破了其局限性,提出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他通过建立一个简化的经典模型来证明: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没有绝对优势,仍然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出发,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以此说明比较优势的产生。这个解释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的局限性,认为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与劳动力一起都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而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和资源禀赋不同,正是这种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禀赋上的差别才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产品阶段。在新产品阶段,以美国为代表的技术发达和资金充裕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垄断了这类产品的生产;在成熟产品阶段,技术日趋成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生产转向这些国家更具竞争力;而到了产品标准化阶段,技术垄断优势已经丧失,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这正是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所在。

(二)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探讨中美贸易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贸易品的结构变化趋势如下:一是中美贸易初级产品(SITC码中0-4类)美方顺差,而工业制成品(SITC码中5-9类)中方顺差。二是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而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大幅增加。三是历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份额最高的十大产品中,可以粗略归为三大类:运输设备,各种机械,占比为32%;有机化学品和初级形状塑料,占比为10%;以大豆为代表的转基因油籽,在2000年以后占比大幅度增加,目前占比20%左右。四是历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最高的十大产品中,总结为两大类:纺织品、服饰、服装等杂项制品,占比20%左右;机械设备、办公设备、电子信息设备,这类产品在2007年已经占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总量的47%。endprint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两国的禀赋结构决定了两国的分工和贸易结构。美国是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丰富,而劳动力较为昂贵,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形成互补,资本贫乏,技术相对落后,但劳动力成本具有竞争力。按照资源禀赋理论,中国应该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应该向中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通过分析中美贸易产品结构的变迁,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的商品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办公设备、机械设备,这些产品已经占到中国对美出口额的47%。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迅速增加。

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产品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品,在其最初创新阶段,资本充裕、科技发达的美国具有比较优势;到成熟阶段,这些产品的生产会转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而到标准化阶段,这些产品的比较优势已完全转移到劳动密集的中国。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尽管中国对美高科技产品出口大量增加,但这些看似资本密集型的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实质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在对美这类产品的出口增加完全是由于这些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因素,是遵循了比较优势的。

以在中美贸易中占比较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来进行分析。电子信息产业,以计算机、手机、电视机为代表,这些技术均始发于美国、日本等资本密集型国家,随着近些年技术的标准化,已经处于产品成熟阶段,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向我国转移。2004年以来这些产品的出口额如图2所示。中国同时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生产基地,以手机为例,如图3所示。

因此,中国对美贸易的发展历程是遵循了劳动要素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国对美贸易产生巨额顺差,部分缘于美国限制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从而限制了其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低技术产品和对劳动力需求量大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高新技术产品,美国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农产品及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尽管中国大量出口电子类和机械类产品,这些产品在本质上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是在中国的生产位于产业链末端的加工环节,或是缘于产品生命周期发展导致的产业转移。总之,中国大量生产并出口这些产品是利用了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

对策建议

(一)扩大内需并带动进口增长

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改善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一方面,这仰赖于我国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储蓄率,增加消费,使我国经济结构更为合理;另一方面,消费的增加刺激进口的增长,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决定的,这种现状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我国可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出口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分散风险,进而减少美国市场需求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推动人民币汇率合理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1.潘国陵.国际金融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M].上海三联书店,2000

2.张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演进前景及政策涵义[J].上海金融,2012(6)

3.刘伟,朱军林.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研究[J].南方金融,2007(1)

4.刘伟,凌江怀.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6(9)

5.黄晓凤,廖雄飞.中美贸易失衡主因分析[J].财贸经济,2011(4)

6.彭锋.内外平衡、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J].中国金融,2010(10)endprint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两国的禀赋结构决定了两国的分工和贸易结构。美国是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丰富,而劳动力较为昂贵,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形成互补,资本贫乏,技术相对落后,但劳动力成本具有竞争力。按照资源禀赋理论,中国应该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应该向中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通过分析中美贸易产品结构的变迁,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的商品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办公设备、机械设备,这些产品已经占到中国对美出口额的47%。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迅速增加。

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产品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品,在其最初创新阶段,资本充裕、科技发达的美国具有比较优势;到成熟阶段,这些产品的生产会转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而到标准化阶段,这些产品的比较优势已完全转移到劳动密集的中国。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尽管中国对美高科技产品出口大量增加,但这些看似资本密集型的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实质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在对美这类产品的出口增加完全是由于这些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因素,是遵循了比较优势的。

以在中美贸易中占比较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来进行分析。电子信息产业,以计算机、手机、电视机为代表,这些技术均始发于美国、日本等资本密集型国家,随着近些年技术的标准化,已经处于产品成熟阶段,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向我国转移。2004年以来这些产品的出口额如图2所示。中国同时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生产基地,以手机为例,如图3所示。

因此,中国对美贸易的发展历程是遵循了劳动要素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国对美贸易产生巨额顺差,部分缘于美国限制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从而限制了其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低技术产品和对劳动力需求量大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高新技术产品,美国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农产品及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尽管中国大量出口电子类和机械类产品,这些产品在本质上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是在中国的生产位于产业链末端的加工环节,或是缘于产品生命周期发展导致的产业转移。总之,中国大量生产并出口这些产品是利用了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

对策建议

(一)扩大内需并带动进口增长

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改善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一方面,这仰赖于我国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储蓄率,增加消费,使我国经济结构更为合理;另一方面,消费的增加刺激进口的增长,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决定的,这种现状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我国可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出口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分散风险,进而减少美国市场需求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推动人民币汇率合理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1.潘国陵.国际金融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M].上海三联书店,2000

2.张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演进前景及政策涵义[J].上海金融,2012(6)

3.刘伟,朱军林.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研究[J].南方金融,2007(1)

4.刘伟,凌江怀.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6(9)

5.黄晓凤,廖雄飞.中美贸易失衡主因分析[J].财贸经济,2011(4)

6.彭锋.内外平衡、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J].中国金融,2010(10)endprint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两国的禀赋结构决定了两国的分工和贸易结构。美国是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丰富,而劳动力较为昂贵,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形成互补,资本贫乏,技术相对落后,但劳动力成本具有竞争力。按照资源禀赋理论,中国应该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应该向中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通过分析中美贸易产品结构的变迁,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的商品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办公设备、机械设备,这些产品已经占到中国对美出口额的47%。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迅速增加。

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产品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品,在其最初创新阶段,资本充裕、科技发达的美国具有比较优势;到成熟阶段,这些产品的生产会转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而到标准化阶段,这些产品的比较优势已完全转移到劳动密集的中国。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尽管中国对美高科技产品出口大量增加,但这些看似资本密集型的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实质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在对美这类产品的出口增加完全是由于这些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因素,是遵循了比较优势的。

以在中美贸易中占比较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来进行分析。电子信息产业,以计算机、手机、电视机为代表,这些技术均始发于美国、日本等资本密集型国家,随着近些年技术的标准化,已经处于产品成熟阶段,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向我国转移。2004年以来这些产品的出口额如图2所示。中国同时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生产基地,以手机为例,如图3所示。

因此,中国对美贸易的发展历程是遵循了劳动要素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国对美贸易产生巨额顺差,部分缘于美国限制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从而限制了其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低技术产品和对劳动力需求量大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高新技术产品,美国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农产品及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尽管中国大量出口电子类和机械类产品,这些产品在本质上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是在中国的生产位于产业链末端的加工环节,或是缘于产品生命周期发展导致的产业转移。总之,中国大量生产并出口这些产品是利用了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

对策建议

(一)扩大内需并带动进口增长

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改善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一方面,这仰赖于我国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储蓄率,增加消费,使我国经济结构更为合理;另一方面,消费的增加刺激进口的增长,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决定的,这种现状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我国可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出口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分散风险,进而减少美国市场需求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推动人民币汇率合理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1.潘国陵.国际金融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M].上海三联书店,2000

2.张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演进前景及政策涵义[J].上海金融,2012(6)

3.刘伟,朱军林.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研究[J].南方金融,2007(1)

4.刘伟,凌江怀.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6(9)

5.黄晓凤,廖雄飞.中美贸易失衡主因分析[J].财贸经济,2011(4)

6.彭锋.内外平衡、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J].中国金融,201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贸易结构
现代服务贸易结构及竞争力研究
浅谈中韩贸易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中国与中亚五国商品贸易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