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现有基础 巩固大县成果——关于巩固国家级生猪、山羊大县的思考

2014-01-27王道喜郑星鑫邓庆玲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3期
关键词:畜产品山羊畜牧

王道喜 郑星鑫 邓庆玲 王 为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湖北宜昌 443500)

2007年,受国际市场影响,以猪肉为主的肉食品供应紧张,价格飙升,为调节市场供求矛盾,国家果断提出把畜产品供应安全提高到与粮食供应安全同等地位,并出台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建设一批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和一批肉羊生产大县。长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响亮提出用3年时间,努力把长阳建成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和肉羊生产大县的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生猪、山羊产业发展直线上升。据省统计局统计数据,2011年,长阳县生猪出栏65.01万头,比2006年34.16万头增长90.3%;生猪存栏51.66万头,比2006年30.45万头上升69.66%。畜牧业总产值16.7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比2006年的4.37亿元增长282.84%。2012年5月,国家财政部根据2008年、2009年和2010年3年的各项数据测算,下发文件,将长阳纳入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范畴,当年奖励畜牧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79万元,并将连续5年递增奖励,同时,配套1000多万元项目经费,为推动长阳生猪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全县山羊出栏50.54万只,比2006年出栏16.66万只增长203.36%,出栏量稳居全省第一。2012年,长阳作为山羊养殖大县参加农业部组织的相关会议,从而标志着长阳山羊养殖大县地位得到了农业部充分肯定。

两项大县成果来之不易,为长阳县畜牧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到2016年国家实行下一轮大县奖励评估的时候,长阳是否能继续享受大县奖励成果,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需要认真研究思考的实质性问题,分析有利条件、不利因素,研究新的措施和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轮国家级大县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基本条件

1.1 生产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长阳山大人稀,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旱作农业生产县,玉米等粮食产量丰富,经草山普查,分布有160万亩以上的可利用草山,并有大量农副产品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原料来源极为广泛。理论生猪饲养量可达到150万头以上,山羊载畜量可达到120万只。按出栏率60%计算,每年可出栏生猪90万头、山羊72万只。目前,长阳县生猪实际饲养量约100万头,山羊饲养量约50万只。同时,规模型生猪生产饲料来源主要是购进成品饲料,对当地粮食依赖性并不大,实际饲养空间将更大。因此,长阳县生猪、山羊的生产潜力巨大。

1.2 政策宽松优惠,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畜禽良种补贴、贷款贴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扶持、畜牧大县建设扶持等一系列支持畜牧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长阳县从2007年起,全面取消了动物防疫收费,国家免费提供强制动物免疫病种疫苗,县级财政保障动物防疫配套物质和动物防疫注射工资,相应建立起了“以钱养事”的动物防疫新机制。国家还将进一步出台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对畜产品市场价格实行保护,规避养殖场(户)的市场风险。我国人口众多,是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国内畜产品供给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长阳县具有特色的山羊产品,市场需求量很大。如果将产业做大做强,与国际市场对接,市场空间将更大。因此,大力发展猪、羊等畜牧业生产,不仅政策优惠,而且市场前景广阔。

1.3 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措施配套

长阳县已建立起县、乡镇、村自上而下的畜牧科技服务网络,现有400余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为生产提供动物防疫、疫病诊疗、生产技术指导等服务。县畜牧兽医局技术力量雄厚,随时可为养殖场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各乡镇加强了对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领导,县畜牧兽医部门加强了对中心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得到进一步稳定,基层兽医的服务意识增强,动物防疫等公益性服务工作正常开展。多数兽医与养殖户建立了紧密的疫病诊疗、生产指导承诺服务关系,能随时为养殖场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保障了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

1.4 群众基础牢固,发展势头良好

生猪、山羊生产是长阳县传统农业产业,不仅是农村有效利用丰富饲草饲料、实现粮食草料转化增值的主要途径,也是农民现阶段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群众基础十分牢固。近年来,畜产品价格稳定,猪、羊生产利润空间大、市场好、风险小,很多养殖场户都在扩大生产规模,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向养殖业转产从事规模化生产。只要正确引导,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在短时间实现猪、羊快速发展是不难的。近年来,长阳县养殖户发展猪、羊的积极性高涨,能繁母畜几乎增长了一倍,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养殖场户还在进一步扩大基础母畜群体,生产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2 主要措施和成效

2.1 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

2007年,县人民政府制定生猪、山羊养殖大县建设方案,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农办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养殖大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养殖大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县畜牧局、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组建起养殖大县建设科技工作组,全面负责养殖大县建设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各乡镇分别成立由乡镇一把手任组长,分管畜牧工作的乡镇领导任常务副组长,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猪、山羊生产领导小组,常年坚持为生猪、山羊生产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全县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领导重视,多方联动,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显现。

2.2 确立一系列生产发展措施

一是确立三大生产措施,即优先发展能繁母猪、能繁母羊,建立稳定的自繁自养生产发展体系;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导生产快速发展;巩固发展分户散养,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二是确立了四项技术措施,即加速品种改良;优化生产方式;强化疫病防治;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确立了相应的配套服务措施和政策措施。确保了养殖大县创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这些措施将在进一步开展养殖大县创建工作中继续实施和落实。

2.3 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长阳县通过近年养殖大县创建,生猪、山羊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得到提高,大县创建工作引起了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2008年,长阳山羊大县建设纳入全省农业板块基地范畴。能繁母猪从2006年的2.2万头发展到4.3万头,山羊出栏达到50.54万只。磨市东晟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猪场纳入国家投资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6457户。其中,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4262户,出栏山羊50只以上的2100户,存笼家禽500只以上的95户。畜禽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33个。

3 存在的问题

3.1 总体生产水平偏低,项目和政策争取额度少

长阳县猪、羊生产以分户散养为主,从事养殖的户多,但规模都不是很大。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国家对畜牧业发展采取的是“扶强不扶弱、扶大不扶小”的政策,项目和扶持资金重点倾斜大场大户。纳入项目以奖代补扶持的养羊户也很有限。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养殖大户,进一步争取国家投入,对巩固养殖大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2 生产方式落后,资源利用不充分

在生猪生产上,部分养殖户还在采用土圈垫栏,饲料搭配不科学,管理不到位,养殖规模和效益难于提高,而且不利于疫病防控;在山羊生产方面,多数仍采用放牧、拴牧,圈养和种草养羊方式推广面小,饲养规模不大,丰富的草地、农作物秸秆利用不充分,并存在林牧、农牧矛盾,影响总体生产发展。

3.3 产品加工滞后,产业链条不健全

实施畜产品加工是延伸畜牧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也是稳定活猪、活羊市场价格的产业发展措施。目前,长阳县仅有宜昌丰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巴羊肉制品深加工2家企业,畜产品加工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和统一的畜产品深加工链条。当前,全县畜产品仍以出售活畜为主,产品价格对市场的依赖性极强。整合资源、兴办加工、完善链条、创立品牌,已成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4 组织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

近年来,长阳县畜禽规模养殖虽然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整体来看,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依然不搞,抗养殖风险能力薄弱,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更多更完善的养殖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是长阳县畜牧产业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布局

坚持巩固大县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县、乡各级生猪、山羊养殖大县建设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巩固大县成果的措施和方法,详细制定周密计划,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布局生产。总体发展上,猪、羊生产不受地域限制,应引导广大养殖户全面发展。根据长阳县生产基础,生猪发展应以中山地区为重点,山羊发展应以自然条件较好、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地区为重点。在引导千家万户发展猪、羊生产的同时,重点培育一批年出栏肉猪1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小区(或专业村)和年出栏肉羊50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小区(或专业村)。通过点面结合发展,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确保长阳继续保持2016年国家重新核定的大县地位。

4.2 强化项目建设,扶持规模养殖

一是进一步争取国家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将更多的规模养猪户纳入项目建设;二是培育2~3个万头猪场,并争取将猪场建设纳入国家项目投资范畴;三是争取将长阳山羊大县建设纳入全省新一轮农业板块基地项目投资范畴,扶持规模养羊户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向上争取其他的畜牧生产发展项目,把项目建设当成推动规模养殖、巩固两项大县建设的总抓手抓紧抓实。

4.3 转变生产方式,规避相关矛盾

在生猪生产上,主要是引导养殖户改善基础条件,采用“良种、良料、良法”实行科学养殖,彻底改变土圈垫栏等落后的养猪方式。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养猪和发酵床养猪技术,科学处理粪污,避免养猪对环境的影响。在山羊生产上,主要是推广舍饲圈养、种草养羊等生产方式,配套推广秸秆、饲草青贮和氨化等技术,确保草料供应。同时,要组织研发适合山羊生长的配合饲料,真正实现“把羊当猪养”的目标。通过改变饲养方式,有效规避山羊生产因放牧、拴牧对农业、林业产生的影响。

4.4 强化科技服务,畅通信息渠道

一是继续引导一批养殖基础良好、经验丰富的养殖场户领导周边部分养殖户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区域性产、供、销共同体,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饲养标准,统一产品销售,实现技术、信息共享;二是充分发挥已形成的县、乡镇、村畜牧兽医服务网络的技术优势,对养殖场户提供及时有效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是县畜牧兽医部门要向养殖户及时推介养殖新技术、生产新模式;四是切实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保障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4.5 落实相关政策,推动全面发展

扎实落实国家出台的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规模养殖户贷款补贴、畜牧机械补贴等惠民政策,降低养殖成本,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生猪、山羊生产全面发展。

4.6 突破加工瓶颈,提高综合效益

一是以现有的宜昌丰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巴羊肉羊深加工为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整合小作坊加工资源,通过联营等方式进行规模型畜产品加工,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统一技术标准,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4.7 创建特色品牌,开拓产品市场

长阳县畜牧业生产条件优越,草料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水质良好,畜产品风味独特,易于形成特色品牌,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在具体操作中应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是切实做好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市场监管,严防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生产环节,影响产品质量;二是组织各乡镇和相关养殖业主做好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确保畜产品顺利入市;三是统一组织对全县的优质肉猪、肉羊进行品牌命名和注册,向大型活畜市场推介;四是组织畜产品加工业主创立特色加工产品品牌,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猜你喜欢

畜产品山羊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山羊受骗
聪明的山羊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