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羔羊痢疾的预防措施
2014-01-27李德胜
李德胜
(青海海南共和龙羊峡镇兽医站,青海海南 813200)
冬春季节是母羊产冬羔的高峰期,随着寒冷冬季的过去,春季的到来,母羊产冬羔的高峰期也随之结束。而进入春季后,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养殖场(户)也逐渐放松了对哺乳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对羔羊保温工作也相应的有所忽视,而在一些地方,春季(特别是早春)气温仍然较低,加上春季气温变化较大,且空气日渐潮湿,如养殖场(户)对哺乳母羊和日龄过小的羔羊饲养管理不当,使羔羊饥饿、胃肠受寒、吃脏物、喝脏水、则极易引发羔羊痢疾的发生。如遇天气突变、刮风、下雨、下雪的倒春寒天气,羔羊痢疾流行严重,则会导致羔羊的大批死亡,给养殖场(户)饿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春季羔羊痢疾一般是以羔羊发生剧烈腹泻为主要发病特征。发病羔羊精神沉郁,垂头弓背,食欲减退病不愿吃奶,体温正常或稍低,口腔湿润,色淡、毛焦腹鸣,粪便恶臭,或粪便稠似面糊,或粪便稀薄如水,并呈黄绿色、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的患羊稀便中带有血液,有的患羊甚至排出血便。羔羊痢疾一般以危害低日龄羔羊为主,尤其以20日龄以内的羔羊发病最为严重,且该病多发生于气温寒冷、天气易巨变的早春季节,并以羔羊饲养管理粗放、保温不善的养殖场(户)较为多发。
1 增强羔羊的抗病力
为增强羔羊的抗病力,必须从基础抓起,应加强对怀孕母羊,特别是怀孕后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增强母羊的体质,提高羔羊的出生重,以增强羔羊的抵抗力。
2 加强护理
羔羊出生后,要做好护理,给哺乳母羊均衡营养,以保证母羊的泌乳质量,同时,对羔羊应及时喂足初乳,对产后半个月前的哺乳母羊应尽可能留舍圈养或让母羊在羊舍附近放牧,以便于羔羊及时哺乳;羔羊舍内和羔羊活动场内应经常有清洁的饮水和优质的饲草供应,严防羔羊吃脏物、喝脏水,羊舍和活动场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羊舍内应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和通风换气条件,如遇气温骤变,应做好羔羊的防寒保暖工作,防止羔羊受冻,以尽可能降低和减少诱发羔羊痢疾的发病因素。
3 综合预防措施
对发生羔羊痢疾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预防羔羊群内发生羔羊痢疾,应在改善对哺乳母羊和羔羊饲养管理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可在母羊产后的第1 d用20%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母羊按0.1 ml/kg体重,肌肉注射,并在羔羊出生后的第3 d每只羔羊肌肉注射20%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1.5 ml,第7 d和第21 d再给每只羔羊肌肉注射20%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2 ml;(2)可在羔羊出生后12 h内给羔羊内服土霉素片,0.15~0.2 g/次,1次/d,连续内服3~5 d;(3)可在羔羊出生后1~3 d,口内灌服,或羔羊肌肉注射,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0.5~1 ml/只;(4)可在怀孕母羊产羔前1月内注射羊梭菌多联疫苗,使羊羔通过吸食母羊的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5)也可用中药养脏汤给羔羊内服预防。养脏汤方组:白芍、当归、党参、白术、米壳(蜜炙)、诃子(煨)、升麻、柴胡各15 g,肉豆蔻(煨)肉桂、炙甘草、木香、黄芪各10 g,煎水去渣后待温后给羔羊服内服,5 ml/只,间隔3~5 d再内服一剂。
对已发生羔羊痢疾的患羊,应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给予精心护理,注意保暖和哺乳。(1)高免血清疗法;除了已表现神经症状的病危羔羊难以挽救外,对一般患病羊羔可肌肉注射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2~5 ml/只,养殖场(户)也可用患羔羊痢疾康复羊的血液50 ml制作成20 ml左右的血清,羔羊肌肉注射,2~5 ml/只,其治愈率可达90%以上。(2)内服乳酶生疗法:给羔羊内服乳酶生,羔羊内服3~6 g/只·d,连续内服5 d左右。(3)抗生素类药物疗法:①羔羊内服土霉素,0.2~0.5 g/只,加入胃蛋白酶0.1~0.2 g/只,用温水调匀后给羔羊内服,2次/d,连续3~5 d;②用抗菌增效剂(敌菌净)1份与磺胺类药物(磺胺咪,或磺胺五甲氧嘧啶,或磺胺六甲氧嘧啶)5份混合,患羊按25 mg/kg体重,内服,1次/d,首次量加倍,直到患羊痊愈为止;③呋喃唑酮,羔羊按0.1~0.2 g/只、次硝酸铋0.2 g/只、调成舔剂给患羊内服,内服,2次/d,连续内服3~5 d。(4)中草药治疗:可用白头翁、黄连、柯子肉、茯苓、白芍各10 g,白术15 g,干姜15 g,甘草6 g;煎水2次,每次煎汤300 ml左右,混合后给羔羊内服,20~30 ml/次·只,连续内服3~5 d;也可用猪苓、茯苓、苍术、陈皮各15 g,厚朴9 g,甘草3 g,研为细末,拌料给羔羊喂服,此方剂对羔羊寒痢具有较好的疗效。患羊具有腹胀症状时,应加香木、枳壳和枳实;患羊具有积食症状时,应加山楂、神曲;患羊腹泻剧烈且排便失禁时,应加乌梅、车前子、泽泻;患羊稀便中含有血液,或排血便时,应加仙鹤草、苦参,喂服,2次/d,连续喂服3~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