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区县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比较研究
2014-01-27钱芳周向红唐扣明
钱芳 周向红 唐扣明
摘 要 目的:研究上海各区县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方法:对2009年上海市各区县卫生资源的投入产出进行数据包络分析,探讨非DEA有效的原因。结果:2009年上海市61.1%的区县DEA相对效率值为1;效率值小于1的区县主要分布在郊区;规模报酬递减的是闵行、浦东新区。结论: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是总量满足下的结构性失衡。
关键词 卫生资源 配置效率 数据包络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1-0044-03
卫生资源是指卫生部门拥有和使用的人、财、物、技术和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卫生资源要发挥效益必须进行合理配置,众多学者对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Grosskoph等 [1]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比较了加利福尼亚州22家公立医院与60家私人非营利性医院的经营效率。结果发现由于公立医院严格的预算约束,使得其效率比私人非营利医院高。谭勇[2]认为,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集中在大城市,城市又集中在大医院,这种卫生资源配置与居民疾病分布不平衡,呈倒三角。刘元凤等[3]利用DEA模型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公共财政投入对于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性影响,同时指出,部分医疗资源产出不足也是导致效率低的原因。尹勤奋[4]指出,我国卫生资源总量偏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卫生服务负担大部分由居民自己承担,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结合以上研究,笔者利用上海各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以及《上海统计年鉴(2010)》的部分数据,运用DEAP2.1软件,计算2009年上海市18个区县卫生资源的相对DEA效率,进一步对非DEA有效的区县进行投影分析,提出优化配置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利用上海市2010年各区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以及《上海统计年鉴(2010)》中关于卫生方面的统计数据,获得各区县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床位数和卫技人员数等材料。
1.2 研究步骤与内容
1)指标的选择。 DEA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已知数据集(Xj,Yj)的基础上,评价结果直接依赖于输入和输出指标的选择。当某输入指标与其他输入指标存在较强线性关系时,应考虑剔除;而当输入、输出指标存在线性关系时,则所有决策单元都是DEA有效,故应保持输入和输出指标中不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故笔者最终选取的投入指标为床位数、医生数、护师数3个,产出指标最终确定为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2个。
2)数据分析。 运用DEAP2.1软件对2009年上海市各区县卫生资源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对效率结果
运用DEA模型测算的相对效率: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PTE)是指医疗设备或技术发挥水平带来的成效,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是指医疗资源投入等比增加时,医疗效果增加价值大于投入增加价值的情况,综合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PTE×SE,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2009年上海市18个区县中,有11个区县的医疗资源配置是DEA有效(PTE=1),占61.1%;非DEA有效的区县为静安、杨浦、闵行、宝山、金山、松江和奉贤这7个区县,其中郊区占了5个;资源配置效率最低的是金山,综合效率仅为0.688。
从投入产出的规模效率来看,规模报酬不变的区县为黄埔、徐汇、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和崇明这7个区县;规模报酬递增的区县为卢湾、长宁、静安、宝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和奉贤这9个区县,说明这些区县卫生资源规模不足,需要加大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为浦东新区、闵行这2个区县,说明卫生资源已经超过了最优配置规模,应当适当控制医院规模,发挥已有投入资源的产出效率,提高医疗质量。
2.2 非DEA有效的分析结果
当决策单元为非有效时,必然存在投入冗余或者产出不足这两种情况,我们通过DEAP2.1软件,进一步分析非DEA有效的原因,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第一,上述区县非DEA有效的原因主要是投入冗余,例如:静安区有171名医生和754名护师没有得到利用;7个区县均存在床位、医师、护师投入冗余,其中以护师冗余出现的比例最高,说明护理人员未得到充分利用是主要问题。第二,从产出指标来看,诊疗人次已经全部达到目标,出院人数仅闵行和宝山未达到目标,分别欠缺3.345万人和2.02万人。第三,从规模效率变化来看,除闵行外其他区县均是规模效率递增,说明其他区县均存在卫生资源规模不足,仍需要加大投入。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中,提出并构建了卫生系统绩效概念框架。卫生资源配置[5]反映的是不同医疗机构和地区如何在现有的卫生资源配置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城郊差异。2009年上海市18个区县中61.1%的区县DEA有效,基本上可以认为上海市医疗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比较高,但是非DEA有效的7个区县中,郊区占了5个,说明郊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于城市中心区。梅文华等[6]运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方法测定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同样显示出市区医疗资源占有量大的特征。这与目前城市中心集中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居民偏向选择大医院有直接关系,所以在目前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应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居民分流是解决郊区配置效率低的关键。
优化卫生投入规模更为重要。研究显示,投入指标普遍存在低效状态,尤其是护师利用率不足的情况更为多见,这可能与医疗单位片面的追求床护比,短期内增加大量护理人员,却未开展合适的医疗项目,造成了相对性的投入冗余,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开展新项目等措施,使护师更多地参与医疗工作,提高效率。
增加卫生资源投入仍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数据显示,除闵行区外其他区县均是规模效益递增,说明在目前这段时期,适当增加投入,仍可以取得产出效果的增加,建议政府仍应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目前是总量基本满足下的结构性失衡,应根据中心区、郊区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实现最佳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Grosskopf S, Valdmanis V. Measuring hospital performance.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 J Health Econ, 1987, 6(2): 89-107.
[2] 谭勇, 梁勇, 凌莉. 广东省城镇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 2006, 19(5): 268-270.
[3] 刘元凤, 孔超. 浦东新区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探究[J]. 中国卫生资源, 2009, 12(5): 240-243.
[4] 尹奋勤.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术论丛, 2008, 44(11): 94-97.
[5] 任苒. 区域卫生规划与卫生资源配置[J]. 医学与哲学, 2000, 21(5): 8-10.
[6] 梅文华, 王昆, 刘军安, 等. 珠海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5): 17-20.
(收稿日期: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