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廊桥群武陵山中的廊桥之乡
2014-01-27李盛虎刘翔翮鲁诗勤制图尹业光
文+李盛虎 图+刘翔翮 鲁诗勤 制图+尹业光
秀山廊桥群武陵山中的廊桥之乡
文+李盛虎 图+刘翔翮 鲁诗勤 制图+尹业光
Gallery Bridges in Xiushan
说到武陵山,多数人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那篇早已印刻在脑海深处的《桃花源记》,又或许是腾格尔最近传唱火热的神曲。无论我们对这个词多么的熟识,“武陵”似乎只是我们梦里那个“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
真正的“武陵”是一个极为广阔的概念,今天渝鄂湘黔四省市接壤的约15万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区便是现实中的武陵山区。除了瑰丽的大山大水,武陵山区还是我国内陆最大的一处廊桥带。
英文导读: In Wuling Mountain region,the covered bridges have a poetic name---wind-rain bridge.
武陵山中的土苗风雨桥
武陵山区如今虽分属四省市,但区内文化面貌却惊人的相似。中国三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均分布在这一地区(原川东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因重庆直辖已撤销),作为最大的一块苗族、土家族聚居区,这片被汉文化包围的广阔山区,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左页下图:秀山客寨桥只是武陵山中众多廊桥的其中一座。武陵山区是重庆最大的苗族、土家族聚居地,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也将廊桥这种极具民族文化的建筑,保持和发扬至今。The Kezhai bridge of Xiushan is one of the gallery bridge of Wuling mountain.And the m ino rities kept and deve loped this culture.
右页上图:从秀山廊桥分布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里保存着众多的廊桥,秀山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廊桥之乡。From the m ap of gallery b rid ges of Xiushan,w e c an know tha t the re are so m any b ridges and Xiushan is area l hom e of gallery b ridges.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满溪、酉溪、潕溪、辰溪”。秦汉之际,在五溪之滨,起源于江淮一带的“三苗”以及来自三峡地区的巴人逐渐站稳脚跟,并发展为史书中所称的“五溪蛮”、“武陵蛮”。作为有据可靠的苗、土家两族最早的聚居地,武陵山保存了神秘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不管是湘西神鬼莫测的“赶尸”、“下蛊”,还是黔东出神入化的“苗医”、“傩戏”,武陵似乎总与“神秘”密不可分。
除了这些引人入胜的绝技,武陵土家族、苗族还是当之无愧的建筑高手,他们把从中原汉人手里继承下来的木质廊桥技术在武陵山中发扬光大。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在武陵山区的51个县市中,仍有23个县市保留有各类廊桥97座。这些廊桥一方面继承了中原廊桥的结构传统,一方面又融入了大量的民族符号。在武陵地区,廊桥有着一个更为诗情画意的名字——风雨桥。细雨朦胧的武陵山中,潺潺流淌的五溪水上,遮风避雨的风雨桥是这幅泼墨丹青最好的点睛。
在深信“鬼神之说”的苗人、土家人眼中,建筑一座风雨桥远不是斫木架梁这般简单,而是关系整座村寨安危的大事。开工之前,要请法师选定桥址,桥址既定,便举行破土仪式,选择寨中最大的一只雄鸡“开大红”。仪式由德高望重的老法师主持,以香烛三牲敬木匠鼻祖鲁班,念咒请来四方诸神护佑。而后以利剑割断雄鸡咽喉,一人在前撒米,法师则在后以鸡血淋洒,二人围绕桥址一周,意在以雄鸡血向诸神指名风雨桥的位置,以求在施工中得到庇护,而后方可动土。
而在风雨桥建成之后,还要举行隆重的“踩桥”仪式后才能启用,此前大桥是不准任何人通行的。每到“踩桥”之时,整个村寨便如同过节一般,万人空巷,拥聚在大桥两侧。踩桥仪式要由法师选择良辰吉日,石工掌墨师在桥头点起香烛敬桥头土地神,然后“退煞”,手抓盐茶五谷撤向四方,口念符咒,杀一只大雄鸡,将鸡血在新落成的风雨桥上淋洒一圈,将鸡毛蘸血粘在桥两头石栏杆上,“退煞”即告完毕。
法师然后请来寿星、乡贤、文士、名流踩桥,取“长命永贵”、“贵人登门”、“文曲降世”之意。踩桥者身披红绫绸,走过桥廊,口念吉祥祝语:“新桥今日喜修成,披红踩桥贺四邻,富贵荣华百事顺,六畜兴旺五谷登,子孙读书有学问,高中金榜第一名”,走回时再念:“金桥修成万丈高,不怕洪水浪滔滔,银桥修得宽又平,人夫马轿好通行,桥身永固清江上,百事顺遂人财旺”。随后全寨老幼便涌上廊桥,燃放鞭炮,鼓乐齐鸣。
家住“秀山板板桥”
你可能觉得武陵山离重庆很遥远,但其实重庆的渝东南地区便全部处于武陵山区的范围之内,而地处重庆东南角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更是地处武陵山区的核心部位。秀山是重庆廊桥保存数量最多的区县,现存各类廊桥15座,在整个武陵地区仅次于湖南通道、安化的廊桥大县,所存廊桥数量比周边数个县市的廊桥的总数还要多。
左右页图:在秀山,廊桥是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已经完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中,它也成为了大山之中最便捷的通道。In Xiushan,the gallery b ridge is a convenient passage.
秀山拥有如此之多的廊桥,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重要关系。地处武陵山腹地的秀山,南临贵州,东接湖南,北隔酉阳与湖北相望,武陵五溪中的武、酉二溪穿境而过,除此之外还有梅江河、溶溪河、平江河等能行舟的大河,加之境内密如蛛网的古道,使这个“鸡鸣三省”的古城成为武陵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
人员的密集流动,必然会加速交通的发展。秀山作为古代川鄂湘黔间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的古代驿道异常发达。据考证,秀山原有通往湖南花垣、龙山、贵州松桃、沿河、重庆酉阳的古道共七条。而这其中最负盛名的便要数由酉阳通往沿河的“中大路”古道。
你身边如果有来自秀山的朋友,肯定会经常听到一句风趣的口头禅,“我是秀山板板桥的。”千万别以为这个“板板桥”是个多么出名的大地方,事实上“板板桥”指的并不是某一个地方,而是秀山中大路古道沿线曾经多如星辰的风雨廊桥。
秀山人所说的“中大路”,是清代由重庆经今天的渝东南地区,通往贵州的一条重要的官方驿道。由于驿道几乎纵贯整个武陵山区,因此逐渐成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武陵山区的土特产品经由中大路销往川内,而长江运输的外来物资也经由其输往武陵山各地。位于中大路沿线的城镇因而成为整个武陵最富庶、最发达的地区。中大路南北纵观整个秀山,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由于山高林密、河汊众多,秀山中大路沿线便建起十余座精美别致的风雨廊桥。遮风避雨的廊桥成为往来客商落脚休息的重要场所,廊桥附近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场镇。因此秀山人告诉你家在“秀山板板桥”,便是骄傲地说,自家住在中大路风雨桥旁,而那里是秀山最繁华的地方。
如今,在秀山的中大路沿线,仍然保存拥有两座气势恢宏的风雨廊桥,见证者古道曾经的辉煌。
杨氏土司巧建客寨桥
从秀山县城出发,沿曾经的中大路古道,如今的G326国道向贵州沿河方向行驶,至清溪场镇跨平江河,再向前行驶9公里,便来到位于平江河畔的客寨村。这是一座传统的土家族村寨,至今在距离客寨村仅1公里的司城村,还保存有一座完整的杨氏土司府。
早在元代,当时掌控如今整个秀山西南部的杨氏土司便在地处交通要道的客寨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但清代道光年间的一场特大山洪,将那座元代古桥冲毁。当时的杨氏土司虽然已在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中被削职,但杨家仍是秀山数一数二的望族。为了延续杨家千年的威望,杨氏决定再次修建客寨大桥。
“老土司家要修大桥”这条新闻自然成为整个秀山街头巷议的焦点,消息迅速散布开去。两个在武陵山中早已名声在外的木匠班子来到杨氏土司府,毛遂自荐,都要承建大桥。杨家决定,两家木匠分别从南北两岸修桥,哪家最早修完一半,便能得到整座桥的报酬。为了自家的名声,更为了那事半功倍的报酬,两个班子连夜赶工,使劲浑身解数,赶建新大桥。杨家的激将法果然奏效,仅仅不足一年,大桥便眼见着要合拢。
但两边最后一根木梁搭在桥墩上一比,两根大梁的错缝足有两丈宽,桥廊根本无法合拢。原来两个木匠班子只顾着赶工期,却连最基本的桥梁走向都未统一。两边的木匠师傅一时也顾不上争当第一,一起到杨家领罪受罚。
在武陵山区,廊桥有着一个更为诗情画意的名字——风雨桥。细雨朦胧的大山之中,潺潺流淌的五溪水上,遮风避雨的风雨桥是这幅泼墨丹青最好的点睛。
出人意料的是,杨家老土司不仅没有动怒,反而不紧不慢的说道:“既然两边合不拢,干脆你们在中间建座亭子,木梁架在亭子上,不就解决了吗。”两班木匠听闻此言,豁然开朗。于是合力在桥中间修起一栋翘角飞檐的宏伟桥亭,大桥也就顺利的合拢完工。
新建成的大桥取“秀山秀水,钟灵俊秀”之意,取名“钟灵桥”。与冲毁前的石拱桥不同,这是一座六跨木质廊桥,桥长60米,宽近7米,高8米。桥身上的木质桥廊,采用土家族传统的干栏式结构,共19间,迎水一面三层檐,背水一面二层檐,桥廊正中为三檐歇山顶桥亭一座,厅内供奉神像。桥廊南北两侧各有一座青砖如意封火墙式门楼,门楼左右悬挂有对联。朝北一副为“龙飞古洞凤起长桥,驷马迢迢君子路;龟藏深渊鳖游浅水,骈鱼畅畅太平河”,朝南一副则是“边隅一角长桥卧波通幽去;过客千年驷马轻辇古寨归”。
可惜的是,上世纪50年代,桥廊正中的桥亭被拆毁,桥廊被改造成如今的通廊式的格局。即便这样,似长虹一般横卧平江河上的客寨桥仍是重庆现存最长的木质廊桥。
熊老太义修天生桥
秀山中大路上另一座著名的“板板桥”则是位于与酉阳交界的溪口镇的天生桥。如今天生桥与新修的渝湘高速公路只有咫尺之遥,站在高速公路为其特设的停车观景区上,便能一眼看到这座横跨在溶溪河上的古老风雨桥。
这是一座全长近60米的五跨木质廊桥,宽5米,高7.5米。桥廊使用穿斗式构架,双层檐,共21间,桥廊两侧为两座五滴水式的砖雕门楼。据当地老人回忆,在门楼上原悬挂有两副对联,分别为当地大儒李稷勋、唐作炳题写。整座风雨廊桥造型简洁,比例协调,是武陵山区廊桥建筑的典范作品。
这座地处中大路必经之路的廊桥,曾经与其头顶的高速大桥一样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只不过这座位于官方驿道上的古桥,却并非由官府出资修建。早先,中大路驿道并不经过天生桥所在的五龙村,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溪口当地富商罗永常为首的八人集资一万文,在如今天生桥上游一公里处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取“八人共襄义举”之意取名“八义桥”。可好景不长,石拱桥在建成后数年,便被洪水冲垮,中大路也再次被溶溪河阻断。
过往客商为渡过溶溪河不得不乘坐渡船,可溪口渡口长期被当地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霸把持,肆意宰客,过往客商无不怨声载道。光绪年间,家住湖北的熊姓老妇经由中大路到贵州探望自己任遵义知府的儿子,行至溪口搭乘渡船,竟被恶霸宰银数十两。熊老太便决心在溪口重修大桥,方便两岸百姓。数月后,熊老太携带从知府儿子处要来的数千两白银,再次返回溪口,委托在溪口乡绅贺先生负责修桥,历时三年,终于建成如今这座宏伟的风雨桥。
除了这两座中大路上的风雨桥,在秀山的条条河汊之上,仍保存有其他十余座各式廊桥。秀山这个地处武陵山中的小城,因为这些传奇风雨桥的存在,从而增加了一丝诗情画意。行走在烟雨朦胧的武陵山中,请别忘了,这里还是名副其实的“廊桥之乡”。
左右页图:秀山天生桥是另一座鼎鼎大名的古廊桥。相比它如今的景点作用,曾经这座桥的功效更突出,它是渝黔古道上必经路标,见证了当年的商贸繁荣。The Tiansheng b rid ge of Xiushan is ano the r fam ous gallery b ridge.It w as an im po rtant road sign inanc ient Chongq ing and Guizhou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