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屋”,草根的力量
2014-01-27蔡雅鹭
蔡雅鹭
这是一个爱的小屋。
屋里有一群等待幸福降临的人——孤儿想要有一个温暖的家,孤老希望能够安享晚年,贫困学生祈愿不再为学费发愁,重病患者只想无需为巨额的医疗费所困扰,残疾朋友期盼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群人等待着人们那能带给他们幸福的双手。
屋外有许多热情的人们,退休在家的老伯,幸福的准妈妈,年轻的新婚夫妻,忙碌的上班族……他们都是普通市民,都有一份投身慈善的热情,他们希望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就能帮助一个困难的家庭,于是,他们把小屋领回了家。
这就是“爱之屋”。它是一个储蓄罐,它的主人每天向里面放1元,一天天积累,最后用来帮助家庭贫困的人们。
“爱之屋”是2012年厦门市慈善总会开展的慈善劝募项目,项目倡导“日行一善,日捐一元,用行动创建爱心家园”的理念,通过爱心市民、学生等多种群体认领“爱之屋”储蓄罐的方式,将集满爱心捐款的储蓄罐回收,根据活动参与者的意愿,将这些爱心款集中投入厦门市慈善总会“安老、扶孤、帮残、助学、济困、救灾”等定向救助项目中去。残奥会冠军侯斌担任了活动爱心大使。
为了吸引热心单位、企业、社区及广大市民参加,厦门市慈善总会利用广播、报纸、网络、公交车站牌、路名牌等媒体资源,向社会广而告之,多方式、多角度地宣传,并且结合慈善年夜饭活动,征集“爱心小天使”认领“爱之屋”储蓄罐。2012年5月,厦门市慈善总会联合厦门市计划生育协会建立“爱之屋——生育关怀基金”。为了保证活动的公开透明,厦门市慈善总会在网站开辟专题,全程报道活动的实施过程,公示“爱之屋”认领名单以及捐款、救助明细,接受社会监督。
慈善就在我们身边,厦门市慈善总会希望用“爱之屋”把平民慈善的理念植入每一位市民的心中,让普通市民也能参与慈善。活动开展一年多以来,市民的家中、幼儿园、学校、企业、各种公益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地方能见到“爱之屋”储蓄罐的身影,越来越多的人把“爱之屋”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87岁的韩大爷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耳背而很少与人交流的他一听说有这个活动就立马领回了一个“爱之屋”。每天,他和老伴出门散步前就往里面放些零钱,虽然退休工资不多,但这种平民参与慈善的方式让他觉得很有意义。
爱心点点,回流成河。如今,“爱之屋”已经结出了硕果。截至2013年9月,厦门市慈善总会共发放“爱之屋”储蓄罐10441个,募集善款63.93万元,发放救助款16.31万元,救助236人次。对于善款的使用,厦门市慈善总会坚持及时救助阳光透明的原则,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不需要经过烦琐的流程就可以领到救助金,为困难群众提供便利。
“爱之屋”慈善劝募项目将培养慈善意识作为一种道德建设,对家庭播撒爱的种子,灌输爱的理念,培养向善的心灵,树立慈善的典型,养成善行的习惯,积小善为大爱。同时,“爱之屋”为广大普通市民提供平台,发动更多人参与慈善。营造“人人可慈善、大家都来做慈善”的氛围,发展草根慈善。
慈善是神圣的,追求的目标是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和人格的自我完善。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草根慈善如果蔚然成风,社会将会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