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标准研究
2014-01-26许文
许文
摘 要:本科教学评估是依法治教的重要举措。在解析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分类化、常态化及评估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提出研制教学档案建设标准的工作思路及主要依据,构建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标准模块,并提出应处理好服务面向与保管期限、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遵循教学规律与档案要求等几个重要关系。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教学档案;建设标准;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54-02
始于2003年的我国高校首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争议声中落下帷幕。人们对评估褒贬不一,争论的焦点不是是否需要评估,而是评估的标准问题。《教育法》第24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关于教学评估问题,《高等教育法》第44条要求,“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因此,从法律层面上讲,本科教学评估是一种依法治教的重要举措。通过首轮评估,促使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及办学特色等问题,应该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查阅教学档案资料是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1]。但是,在评估过程中,众多高校提供给评估专家的不是教学档案,而是根据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另外准备的一套评估材料。其根本原因在于评估前,人们对教学档案不重视,教学材料归档没有标准,部分教学资料遗失,以致评估时“造假”。为“造”评估材料,全员参与,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可见,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对高校教学档案标准问题的研究,应是当务之急。
一、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新变化
目前,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已经法制化、常态化。2011年10月31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就普通高校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明确了本科教学评估的目的意义、制度体系、主要内容、基本形式及组织管理等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标志着教育部已经启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与首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相比,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有了较大变化。
(一)评估工作分类化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指出,国家对高校实行分类评估,促进高校办出特色。院校评估包括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2003—2008年第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对未参加过首轮教学评估的各类新建普通本科学校,实行合格评估。
(二)评估工作常态化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又提出,国家建立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校要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和更新数据库数据,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及其运行状态的常态监控机制,对国家、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关心的核心教学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机制的创建,标志着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监控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作的常态化。
(三)评估形式多样化
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国家强调高校自我评估,要
求高校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建立校内教学质量监测机
制,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形成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在学校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第三方机构对高校进行专业评估;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学科专业国际评估,探索国际评估的新路子。新的评估工作包括院系评估及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实行政府、学校、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评估形式的多样化,是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一大特点。
面对本科教学评估的新变化,作为被评估的高校该如何迎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如果按照不同的评估主体整理评估材料,无疑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同理,如果我们按照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及课程评估等分门别类整理评估材料,无疑也将造成极大的浪费,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势必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学档案标准,按教育教学规律整理规范教学档案,使之能够适应不同评估主体、不同评估内容的要求才是上策。
二、研制教学档案建设标准的主要依据
(一)研制教学档案建设标准的工作思路
我们要使教学档案适应不同评估主体、不同评估内容的需要,就应该坚持教学档案原生态、模块化建设原则。原生态指没有经过特殊雕琢,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模块化指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时自上而下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模块,便于问题的分解与解决。为了使教学档案能够适应不同评估,我们应该把教学档案细化为若干个模块,需要时可以自行组装,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从而满足各种评估的需要。
(二)研制教学档案建设标准的主要依据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国内外对档案标准及其标准化的研究,逐渐成为档案研究的热点[2-3]。从国家档案局网站上公布的档案标准看,截至2013年3月4日,我国批准实施的档案标准共有72项,除《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外,未发现高校教学档案方面的具体标准。上述国家标准对我们制定教学档案建设标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在制定教学档案建设标准时,我们既要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更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档案自然生成规律及教学档案的内在关系编制教学档案标准。
三、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标准模块的构建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我们认为,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标准模块应该涵盖以下方面:(1)教学综合档案。教学综合档案模块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上级教育机关下达的各种指导性、指令性文件,特别是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或起过关键作用的文件;二是本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出台的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件、规章、制度,校长办公会议、教务处会议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记录等原始材料;三是开展教学研究的资料。(2)招生工作档案。在招生过程中产生的招生计划、招生简章、专业简介、录取简表及招生总结等材料都应该纳入归档范围。(3)教学运行档案。在教学运行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执行计划、教学任务书、课程表等是保障教学秩序的基本要素。此外,教学运行还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档案要按照“谁形成谁立卷”形成归档制度,其归档工作由教学系或教研室负责(见下述“教学系或教研室档案”)。(4)教学质量档案。教学质量档案包括反映教育教学水平的各种数据资料,如学生评教数据、教师评学数据及教师在各种教学技能大赛上的获奖资料。(5)学籍管理档案。学生的学籍档案模块包括新生登记表、学生成绩单、奖惩材料,以及反映学生学籍变更的各种材料。(6)毕业生信息档案。包括毕业生名册、毕业证书发放登记表、学位证书发放登记表、毕业生就业情况登记表、毕业生合影等材料。(7)师资档案。师资档案包括教师引进计划,培养培训计划,培养任务书,培养总结,教师学缘、学历及职称结构等数据。(8)教材档案。本校教师自编、主编或参编的各种教材、讲义,各专业使用的教材样书、计划及教材获奖情况等材料。(9)教学系或教研室档案。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总结、集体备课材料等。另外,还包括课程档案和实践教学档案两个方面。课程档案有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典型讲义、多媒体资料及考试考查材料等。实践教学档案包括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实习计划、实习任务书、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等归档材料。endprint
四、研制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标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服务面向与保管期限的关系
档案的最大特点是有用性。如果我们保存的档案没有利用价值,那就是死档。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件资料。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是在较短时间内有用,如考试安排表;也有一部分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如高考录取简表。因此,我们在确定其保管期限时,应充分考虑它的价值和服务面向。对短期保存的教学档案,应该说主要是对教学评估有用,因为教学评估主要是查阅近三年的教学档案资料。而对永久保存的档案,除了供社会机构查阅信息和服务校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则不仅仅是有用,而是更加珍贵。因此,我们在研制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档案的服务对象和价值,从而科学地确定其保管期限。
(二)要处理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会形成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图表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也会形成以电子为载体的声像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如优质课视频、电子课件等。因此,在研制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标准时,我们要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确保文字、图表、声像等档案资料的科学规范归档。
(三)要处理好遵循教学规律与档案要求的关系
教学工作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因此,在研制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标准时,我们不仅要参考档案工作的一般标准,更要尊重教学规律,注意教学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和相对独立,科学设置教学档案模块,按教学档案模块设立档案卷宗。所以,研究高校教学档案标准,既要有档案专业人员参加,也要有懂教学规律的教学人员参与,如此才能处理好遵循教学规律与档案一般要求的关系。
本科教学评估,需要教学档案支撑。社会需求档案,校友更是期盼档案的完整。因此,尽快研制以至出台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标准,不仅可以满足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需要,更是对社会发展要求和广大校友殷切期盼的一种回应,一种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翠玲.建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体系之我见[J].内蒙古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刘静一.美国档案标准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档案,
1995,(4).
[3]陈忠海,吴大海.档案工作标准和标准化研究综述[J].
档案管理,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