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课程学习需求调查研究
2014-01-26邓敏樊洁何焰明
邓敏+樊洁+何焰明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以红河学院的450名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心理学课程的五个方面学习需求状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显著的需求,其中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学习需求最强烈,且保持较高程度,对人际交往的学习需求不高,自我认识、学业规划和情绪与意志三个方面的学习需求处于中等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学;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46-03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界的一次革新运动,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1]。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解学生需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特提出此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心理学课程需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心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从理论上来说,公共心理学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当前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样一门对学生当前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有利,对未来工作也极其有利的课程,按理应该受到广大学生的广泛重视和欢迎,但现实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有学者曾经对在校生和往届毕业生做过调查,认为“心理学学了没有什么用,学了就忘”的大有人在。往届毕业生认为过去他们在学校时学到的心理学太抽象枯燥,理论化,概念太多,考试死抠概念,大多在实践中运用不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采用“上课时随便听一听,考试时应付应付”的方式对待。在心理学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很好地调动起来[2]。
造成心理学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讲还是在于课任教师的教学模式上表现出唯师、唯书、唯讲、唯记,教学取向上要求学生按照大纲读死书、死读书,教材内容较为滞后,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3]。这样的教学极大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心理学的教学仅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上,失去了其应有的重要的实践价值。
基于公共心理学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以及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理念中的深入,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和主体性地位,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学生的成长,特提出此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为高校心理学课程设置提供现实依据。
一、心理学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以红河学院为例,从红河学院下属13个子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中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共计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0份,其中有效问卷366份,平均每个学院30人左右。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真正需求,结合研究内容,走访了红河学院13个子学院的26人(每学院2人,男女各1人),通过面对面的交谈、询问,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编制问卷做好了准备。
采用自编课程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共31题。问卷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自我认识、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人际交往、情绪与意志。其中自我认识包括1、2、10、22共4个题项;职业规划方面包括23、24、25、26、27、28共6个题项;学习方面包括学习压力、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三方面3、4、5、6共4个题项;人际交往方面分为恋爱、交友、社会交际三方面共12个题项;情绪与意志方面有8、19、29、30、31共5个题项。问卷采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从1到5的5点计分,分数越高则代表在该项上的需求越为强烈。
(三)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为研究大学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需求提供依据。
二、心理学课程学习需求分析
(一)心理学课程学习需求的整体性分析
对红河学院在校学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从整体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红河学院在校学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需求的总体情况结果(n=366)
从表1可以看出,被试在自我认识、职业规划、学业规划、情绪与意志四个方面存在显著的需求性,其中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需求度最高,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分最低,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学习需求性。
(二)自我认识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简而言之,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在心理学课程学习需求问卷中,自我认识方面调查的内容主要有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心理素质认识等方面。
调查表明,各个学院在自我认识的学习需求的平均得分为3.328,得分最高的则是外国语学院,得分为3.72,说明在自我认识的学习方面外国语学院的需求是最强烈的;得分最低的则是美术学院,其得分为2.78,低于3分,但是高于不需要0.78分而只是低于需要0.22分,这就说明美术学院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还是存在学习需求的。
(三)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分内容[4]。在心理学课程学习需求问卷中,职业规划调查内容有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巧、职业选择、择业态度、目前就业状况认识、职业发展趋势了解、行业背景了解等方面。结果表明在职业规划学习需求方面,得分最高的是音乐学院,得分为3.91分,而次之的则是教师教育学院3.87分,再次之的得分也高达3.83分,分别是数学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这表明,这几个学院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需求程度是比较高的。在职业规划学习方面,得分最低的则是美术学院的3.19分,也是高于3分的,说明对职业规划的学习也是存在需求的。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各个学院的综合平均分为3.598,得分表明,在校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存在明显的需求。endprint
(四)学业规划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在本研究中,学业规划特指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在调查中,学业规划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和压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结果发现最高分为3.76,是音乐学院的平均得分;次之的为外国语学院的3.70分,两者的差异也是很小的;得分最低的为美术学院,得分为2.71;低于3分的还有商学院和数学学院,分别为2.98和2.95。各个学院对学业规划学习需求的总体平均得分为3.288分,通过这一系列数据可以得到:在校大学生对学业规划的学习是存在需求的。
(五)人际交往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人际关系网中,每一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校学习,抑或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都是依存于人际交往的[5]。调查结果得分最高的为音乐学院,分数为3.02,次之的为外国语学院的3.01,得分大于三分的也只有这两个学院,其余学院得分都低于3分,最低分为商学院和美术学院,得分都为2.48,剩余的得分处在2.5与3之间。这就表示商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是不存在学习需求的,在人际交往学习方面,绝对存在需求的有音乐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各个学院的综合平均得分为2.772,这表现出,总体上在校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学习是存在需求的,但需求的程度并不高,不存在明显的需求。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存在明显的学习需求,这表现出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还是比较顺利的,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进入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长以及接触范围的扩大,心理越来越成熟,见识越来越广,各种观念也随之变化,各种能力也随之增强,使得人际交往能力也逐渐进步,进而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
(六)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则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情绪调节困难[6],在本学习需求问卷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情绪调节、意志力培养、自卑心理克服等方面,在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学习需求中得分最高的为音乐学院的3.55分,其中得分超过3分的有9个学院;得分低于3分的有商学院、美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共4个学院,得分分别为2.92、2.93、2.84和2.95。显然,低于3分的4个学院的得分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不需求。在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学习需求的综合平均分为3.154,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情绪与意志的学习需求度不是很高,但是依然存在明显的学习需求。
(七)不同专业类别的学习需求比较
将不同学院的学生按照文史、理工、艺体分为三个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需求的比较,比较结果如下。
表2 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n=366)
注: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表示差异及其显著;p<0.001***表示差异非常显著。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不同类别专业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需求上存在差异,但差异甚微,差异性并不显著。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在学业规划的学习需求方面,文史类的学生对学业规划的需求最大,艺体类次之,理工类在末,文史类与理工类差异较大,在学业规划方面文史类的学生需求较大于理工类学生。总体来说,被试在各个维度的学习需求上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专业差异。
三、改进大学心理学课程设置的建议
结合大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校的心理学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在心理学课程的自我认识、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人际交往和情绪与意志五个方面都存在学习需求,对于职业规划的需求最大,次之的是自我认识,然后是学业规划,之后是情绪与意志,人际交往方面的学习需求程度最低。学生希望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学生需求为导向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学课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课程模式。
将心理学课程现状和相关理论与对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及分析相结合,本文对高校心理学课程的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在课程设置时,首先应着重考虑学生最需求的即“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因为调查表明“职业规划”对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学习需求最高的,对“职业规划”的教学一可以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二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三可以组织“职业规划竞赛”活动。最终评价的标准就是学生能为自己做合理的职业规划。
在“人际交往”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学习需求是最低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以不需要为“人际交往”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可通过学生会、社团组织活动为学生搭建交往平台、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目的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和发展自我。笔者认为,当今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一方面是由于在大学阶段,随着身体的成长以及在学校、社会与家庭中地位和角色的改变,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加深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迷惘和困惑;另一方面则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教育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
在“情绪与意志”方面,对情绪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在意志力方面可较多地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励志电影,组织体育竞赛,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山区等贫困地区去体验生活,也可以邀请这方面的名人进行讲座。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在“学业规划”方面,各专业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差异最大的就是“学业规划”方面。因此,在开设“学业规划”的课程时,可根据需求情况按专业来开设课程,还可以组织同专业间、不同专业间的学生进行交流。
虽然“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但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学课程改革,在开发心理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需求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学生学习需求分析是开发心理学课程的基础,学校的资源和条件是课程设置的前提保证。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保证心理学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朝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
2010,(3).
[2]饶淑园.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惠州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3]张丽娟,王秀希.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策略探讨[J].邯郸学院学报,2010,(1).
[4]王保林,刘文涛.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
[5]兰静.浅析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J].现代企业
教育,2012,(14).
[6]刘晓筝.浅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J].开封大学学
报,2011,(4).endprint
(四)学业规划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在本研究中,学业规划特指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在调查中,学业规划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和压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结果发现最高分为3.76,是音乐学院的平均得分;次之的为外国语学院的3.70分,两者的差异也是很小的;得分最低的为美术学院,得分为2.71;低于3分的还有商学院和数学学院,分别为2.98和2.95。各个学院对学业规划学习需求的总体平均得分为3.288分,通过这一系列数据可以得到:在校大学生对学业规划的学习是存在需求的。
(五)人际交往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人际关系网中,每一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校学习,抑或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都是依存于人际交往的[5]。调查结果得分最高的为音乐学院,分数为3.02,次之的为外国语学院的3.01,得分大于三分的也只有这两个学院,其余学院得分都低于3分,最低分为商学院和美术学院,得分都为2.48,剩余的得分处在2.5与3之间。这就表示商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是不存在学习需求的,在人际交往学习方面,绝对存在需求的有音乐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各个学院的综合平均得分为2.772,这表现出,总体上在校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学习是存在需求的,但需求的程度并不高,不存在明显的需求。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存在明显的学习需求,这表现出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还是比较顺利的,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进入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长以及接触范围的扩大,心理越来越成熟,见识越来越广,各种观念也随之变化,各种能力也随之增强,使得人际交往能力也逐渐进步,进而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
(六)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则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情绪调节困难[6],在本学习需求问卷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情绪调节、意志力培养、自卑心理克服等方面,在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学习需求中得分最高的为音乐学院的3.55分,其中得分超过3分的有9个学院;得分低于3分的有商学院、美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共4个学院,得分分别为2.92、2.93、2.84和2.95。显然,低于3分的4个学院的得分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不需求。在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学习需求的综合平均分为3.154,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情绪与意志的学习需求度不是很高,但是依然存在明显的学习需求。
(七)不同专业类别的学习需求比较
将不同学院的学生按照文史、理工、艺体分为三个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需求的比较,比较结果如下。
表2 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n=366)
注: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表示差异及其显著;p<0.001***表示差异非常显著。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不同类别专业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需求上存在差异,但差异甚微,差异性并不显著。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在学业规划的学习需求方面,文史类的学生对学业规划的需求最大,艺体类次之,理工类在末,文史类与理工类差异较大,在学业规划方面文史类的学生需求较大于理工类学生。总体来说,被试在各个维度的学习需求上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专业差异。
三、改进大学心理学课程设置的建议
结合大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校的心理学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在心理学课程的自我认识、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人际交往和情绪与意志五个方面都存在学习需求,对于职业规划的需求最大,次之的是自我认识,然后是学业规划,之后是情绪与意志,人际交往方面的学习需求程度最低。学生希望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学生需求为导向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学课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课程模式。
将心理学课程现状和相关理论与对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及分析相结合,本文对高校心理学课程的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在课程设置时,首先应着重考虑学生最需求的即“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因为调查表明“职业规划”对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学习需求最高的,对“职业规划”的教学一可以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二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三可以组织“职业规划竞赛”活动。最终评价的标准就是学生能为自己做合理的职业规划。
在“人际交往”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学习需求是最低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以不需要为“人际交往”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可通过学生会、社团组织活动为学生搭建交往平台、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目的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和发展自我。笔者认为,当今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一方面是由于在大学阶段,随着身体的成长以及在学校、社会与家庭中地位和角色的改变,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加深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迷惘和困惑;另一方面则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教育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
在“情绪与意志”方面,对情绪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在意志力方面可较多地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励志电影,组织体育竞赛,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山区等贫困地区去体验生活,也可以邀请这方面的名人进行讲座。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在“学业规划”方面,各专业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差异最大的就是“学业规划”方面。因此,在开设“学业规划”的课程时,可根据需求情况按专业来开设课程,还可以组织同专业间、不同专业间的学生进行交流。
虽然“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但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学课程改革,在开发心理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需求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学生学习需求分析是开发心理学课程的基础,学校的资源和条件是课程设置的前提保证。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保证心理学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朝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
2010,(3).
[2]饶淑园.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惠州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3]张丽娟,王秀希.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策略探讨[J].邯郸学院学报,2010,(1).
[4]王保林,刘文涛.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
[5]兰静.浅析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J].现代企业
教育,2012,(14).
[6]刘晓筝.浅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J].开封大学学
报,2011,(4).endprint
(四)学业规划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在本研究中,学业规划特指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在调查中,学业规划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和压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结果发现最高分为3.76,是音乐学院的平均得分;次之的为外国语学院的3.70分,两者的差异也是很小的;得分最低的为美术学院,得分为2.71;低于3分的还有商学院和数学学院,分别为2.98和2.95。各个学院对学业规划学习需求的总体平均得分为3.288分,通过这一系列数据可以得到:在校大学生对学业规划的学习是存在需求的。
(五)人际交往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人际关系网中,每一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校学习,抑或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都是依存于人际交往的[5]。调查结果得分最高的为音乐学院,分数为3.02,次之的为外国语学院的3.01,得分大于三分的也只有这两个学院,其余学院得分都低于3分,最低分为商学院和美术学院,得分都为2.48,剩余的得分处在2.5与3之间。这就表示商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是不存在学习需求的,在人际交往学习方面,绝对存在需求的有音乐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各个学院的综合平均得分为2.772,这表现出,总体上在校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学习是存在需求的,但需求的程度并不高,不存在明显的需求。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存在明显的学习需求,这表现出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还是比较顺利的,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进入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长以及接触范围的扩大,心理越来越成熟,见识越来越广,各种观念也随之变化,各种能力也随之增强,使得人际交往能力也逐渐进步,进而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
(六)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学习需求分析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则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情绪调节困难[6],在本学习需求问卷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情绪调节、意志力培养、自卑心理克服等方面,在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学习需求中得分最高的为音乐学院的3.55分,其中得分超过3分的有9个学院;得分低于3分的有商学院、美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共4个学院,得分分别为2.92、2.93、2.84和2.95。显然,低于3分的4个学院的得分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不需求。在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学习需求的综合平均分为3.154,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情绪与意志的学习需求度不是很高,但是依然存在明显的学习需求。
(七)不同专业类别的学习需求比较
将不同学院的学生按照文史、理工、艺体分为三个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需求的比较,比较结果如下。
表2 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n=366)
注: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表示差异及其显著;p<0.001***表示差异非常显著。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不同类别专业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需求上存在差异,但差异甚微,差异性并不显著。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在学业规划的学习需求方面,文史类的学生对学业规划的需求最大,艺体类次之,理工类在末,文史类与理工类差异较大,在学业规划方面文史类的学生需求较大于理工类学生。总体来说,被试在各个维度的学习需求上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专业差异。
三、改进大学心理学课程设置的建议
结合大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校的心理学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在心理学课程的自我认识、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人际交往和情绪与意志五个方面都存在学习需求,对于职业规划的需求最大,次之的是自我认识,然后是学业规划,之后是情绪与意志,人际交往方面的学习需求程度最低。学生希望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学生需求为导向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学课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课程模式。
将心理学课程现状和相关理论与对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及分析相结合,本文对高校心理学课程的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在课程设置时,首先应着重考虑学生最需求的即“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因为调查表明“职业规划”对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学习需求最高的,对“职业规划”的教学一可以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二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三可以组织“职业规划竞赛”活动。最终评价的标准就是学生能为自己做合理的职业规划。
在“人际交往”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学习需求是最低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以不需要为“人际交往”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可通过学生会、社团组织活动为学生搭建交往平台、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目的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和发展自我。笔者认为,当今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一方面是由于在大学阶段,随着身体的成长以及在学校、社会与家庭中地位和角色的改变,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加深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迷惘和困惑;另一方面则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教育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
在“情绪与意志”方面,对情绪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在意志力方面可较多地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励志电影,组织体育竞赛,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山区等贫困地区去体验生活,也可以邀请这方面的名人进行讲座。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在“学业规划”方面,各专业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差异最大的就是“学业规划”方面。因此,在开设“学业规划”的课程时,可根据需求情况按专业来开设课程,还可以组织同专业间、不同专业间的学生进行交流。
虽然“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但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学课程改革,在开发心理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需求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学生学习需求分析是开发心理学课程的基础,学校的资源和条件是课程设置的前提保证。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保证心理学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朝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
2010,(3).
[2]饶淑园.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惠州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3]张丽娟,王秀希.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策略探讨[J].邯郸学院学报,2010,(1).
[4]王保林,刘文涛.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
[5]兰静.浅析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J].现代企业
教育,2012,(14).
[6]刘晓筝.浅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J].开封大学学
报,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