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宁夏中卫沙坡头区三起禽流感疫情
2014-01-26刘国华鲍顺梅
刘国华,鲍顺梅
(宁夏中卫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 中卫 755000)
中卫市沙坡头区(原中卫县)在养鸡业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3次禽流感疫情的侵袭和危害,对养鸡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1 禽流感疫情回顾
1.1 1999—2000年H9亚型禽流感疫情
1999—2000年连续两年暴发流行H9亚型禽流感。1999年流行地区为6个乡镇,年度内因感染禽流感共淘汰鸡60万只。2000年流行遍及沙坡头区所有养鸡地区,年度内因感染禽流感共淘汰鸡140.14万只[1]。
1.2 2006年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
2006年6月份,沙坡头区免疫鸡群中大面积发生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发展与控制历时6个月,先后共有5镇发生禽流感,扑杀鸡群涉及7镇65村,共扑杀4000余批500余万只鸡[2]。
1.3 2012年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
2012年4月份,从免疫产蛋鸡群中检测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原学阳性鸡群,从发现第一起疫情到疫情流行与扑灭,历时50余天, 扑杀处置鸡群范围涉及8镇,共扑杀鸡数百万只[3]。
1.4 疫苗应用及免疫监测情况
2000年9月份,开始使用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1];2004年使用H5+H9二价灭活疫苗;2006年分别使用了H5N1-Re-1和H5N1-Re-4单价灭活疫苗;2007年使用H5N1-Re-1+H5N1-Re-4二价灭活疫苗;2010年至2012年疫情发生之前使用H5N1-Re-4+H5N1-Re-5二价灭活疫苗。禽流感H5亚型免疫密度始终保持在100%;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H9、H5-Re-1、Re-4、Re-5的抗体水平保护值均达到90%以上[1-4]。
2 禽流感疫情发生原因
2.1 外源性疫源输入是发病的主要传染因素
1999年3月份,我县养鸡户时某从外省贩运活鸡造成自养的鸡首先感染H9亚型禽流感,并迅速感染同场内其他鸡群,随后在本地部分乡镇的产蛋鸡群中开始发病与流行[1]。2006年,S省发生H5N1亚型禽流感后,本地X镇家禽定点屠宰场在4-5月份从S省拉运淘汰活鸡进行屠宰销售,导致X镇第二养鸡园区首先发病并随之蔓延至其他养鸡地区[2]。2012年,本区和区外的一些贩运淘汰活鸡和鸡蛋的车辆通过复杂的流通环节交互贩运宁夏境外及沙坡头区的淘汰活鸡和鸡蛋,造成病原的输入而引起发病[5]。
2.2 禽流感病毒变异是免疫鸡群发病的重要原因
2006年从沙坡头区送检病料中分离鉴定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株,其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与疫苗毒株基因序列有一定差异,与山西阳泉病毒毒株具有高度同源性。2012年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感染病毒株仍为山西阳泉毒株,但与2006年病毒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比较仅为94.7%。在流行病毒株变异的情况下,具有高抗体水平的免疫产蛋鸡群仍然发病。
2.3 新疫苗研制与推广应用滞后
禽流感病毒本身易变异的特性以及免疫压力选择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决定了禽流感病毒毒株不断发生变化。从禽流感发生与流行趋势可看出,禽流感病毒毒株变异的速度远远快于疫苗研制的速度,一种新的病毒株流行一定时间后,就要发生新的变异,但流行变异病毒株难以快速研发出新的疫苗,并推广应用到生产中。
2.4 疫情发生与国内疫情大环境和鸡价蛋价行情有一定联系
纵观发生的3次禽流感疫情,显示出沙坡头区鸡群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与国内疫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县(区)外病毒株感染当地鸡群后,当地鸡发病后通过淘汰鸡群又感染本县(区)外鸡群。同时,在鸡蛋价格高、养鸡利润空间大时,疫情很难及时暴露;若在蛋价低迷、养鸡亏损的情况下,发生疫情时则会及时报告。疫情暴露时机在很大程度上与养鸡者的利益紧密相连。
2.5 流通活跃和监管手段滞后进一步导致了疫情的流行
由于信息渠道的畅通与发达,国内各地的禽、蛋交易信息随时随地可了解掌握,在有利润可赚时,国内异地长途调运的快捷便利、交易流通环节检疫监督不力和检测手段的落后,使动物疫情通过活畜禽及其产品能够跨区域、长距离、大范围的流通,成为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隐患;特别是在运输混载有患病动物或隐性带毒(菌)畜禽的情况下,可直接造成输入地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
2.6 养殖模式和养殖环境没有改进
X镇和Y镇是沙坡头区养鸡重点地区,其养殖模式和养殖环境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从80年代初养鸡起步,虽然经历了3次禽流感疫情,但无论是家庭养殖,还是养殖园区饲养,多少年来两镇养殖户其养殖模式和养殖环境从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养殖方式落后,养殖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园区高度集中的饲养方式、恶劣的养殖环境,为疫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7 养鸡户与疫情流行密切相关
养鸡户日常防疫责任主体不能很好落实,养殖过程中生物安全措施不能扎实有效的执行,疫苗免疫时存在消极防疫现象。政府机构制定的扑杀补偿标准低,发生疫情后养鸡户不愿及时报告,并在疫情发生初期大量淘汰疑似染疫鸡,造成疫情的不断扩散和放大。
2.8 禽流感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于禽流感病毒携带者群体种类多、传染源复杂、易感动物群体大、病毒毒株的变异、新的流行病毒株的侵入、养殖环境的污染、疫源地长期存在、国内外疫情发生大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禽流感发生有其自然规律性,是养鸡地区就有禽流感发生的可能性,禽流感已成为养禽业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3 对今后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思考
3.1 对禽流感危害性的再认识
禽流感的危害性应从以下方面来认识:一是养禽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成效;二是禽、蛋及其产品能否正常生产,决定了市场供应能否有效保障;三是作为一种人禽共患性传染病,其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对禽流感疫情的发生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在目前国内养禽业普遍面临的现实条件下,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现行的禽流感防控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技术措施。
3.2 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控考核评价体系
疫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掌握疫情动态,对把握防控全局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涉及动物疫情的政治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责任追究等复杂形势,在发生疫情时,无论是养殖者,还是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或其他疫情报告责任主体,都不会去主动报告动物疫情。而疫情掌握不及时,则会失去防控先机。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防控考核评价机制,改革补偿标准,鼓励充分报告疫情。只有疫情信息渠道畅通,建立起疫情信息共享机制,才能充分、全面的掌握疫情流行态势,正确决策和科学指导防控工作。
3.3 加强疫苗的研制与开发
目前在国内控制动物传染病手段上,疫苗免疫起着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禽流感疫苗研制的速度一定要与疫情的流行与发展趋势相适应。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疫苗研发的力度和速度。如果在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上不能实现有效突破,没有疫苗免疫做基础保障,即使采取了其他防控措施,但疫情的发生仍然会难以控制。
3.4 建立有效的监管、监测与预警体系
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加强行业发展的引导和市场准入,加强与动物饲养及其产品流通相关的公共管理。研究建立交易和流通环节中有效的检测手段普及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以解决病原通过交易流通环节散播的“源头”问题。逐步减少活畜禽的调运以至过渡到禁止活畜禽的流通。定期开展病原学、血清抗体水平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疫情的预测预报,建立预警体系,积极防患于未然。
3.5 大力推行健康养殖
从实践看,落后的养殖模式很难有效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即使在非常严格的饲养条件下,如果大环境污染严重,即使小环境治理得很好,也难以抵挡禽流感病毒的侵袭[3]。因此,科学养殖是控制疾病发生的核心。要改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设施条件,保证养殖环境洁净,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禽群健康水平,提高生产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健康养殖和绿色养殖,实现良性循环养殖。
3.6 认真落实生物安全措施
围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这三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和全面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功能要合理分布,建立多级隔离制度,采取经常性消毒措施(包括场区环境、鸡舍内环境、人员和鸡群、饲养器具和空气的消毒等),使用一次性蛋托蛋箱等,注重饲料和饮水的卫生质量,严格做好死亡鸡和饲养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生物媒介的控制,强化免疫预防接种,合理采取预防保健和抗应激预防措施,强化禽群免疫状态和疫病发生情况的监测及报告等[6]。
3.7 引导养殖者有效规避疫病风险
教育养殖者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依法依规开展养殖活动,加强养殖行为自律,摒弃依赖政府防控动物疫病的陋习。告知养殖者根据市场行情、自身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能力规划养殖方向和数量,注重养防结合,防重于治。做好养殖业是高风险行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具备抗风险能力的宣传,引导养殖户积极参加农业保险[7],有效化解养殖风险,防止因疫病危害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发生。
[1]刘国华.宁夏中卫县鸡低致病性禽流感防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2]刘国华,韩梅英,马秀霞,等.免疫鸡群自然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病特点及分析[C]//金宁一,高宏伟,万遂如,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井冈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2007:600-605.
[3]刘国华,马秀霞,张瑞山,等.沙坡头区免疫鸡群高致病性禽流感再发生情况及分析[J].禽病,2012,6(4):5-10.
[4]刘国华,韩梅英,马秀霞,等.免疫鸡群禽流感的发病特点及抗体检测与带毒情况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10):28-29.
[5]刘国华.沙坡头区2012年禽流感疫情发生及流行原因分析[J].禽病,2013,7(3):9-11.
[6]刘国华.试论养殖小区的建设形式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J].当代畜牧,2012(3):45-48.
[7]王建宏.中卫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N].宁夏日报,2013-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