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
2014-01-26蓝月相董益坤俞慧玲
蓝月相,董益坤,俞慧玲
(浙江省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云和 323600)
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
蓝月相,董益坤,俞慧玲
(浙江省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云和 323600)
充分利用云和山区梯田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创新形成了稻-鱼﹙鸭﹚、耳﹙菌﹚-稻和稻药轮作等山区梯田农作制度,集成了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2011-2013年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面积达1845.7hm2,新增产值2.8亿元,增收1.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配套技术;应用;云和
云和地处浙西南,为丽水的地理中心,山水资源独具特色,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云和县梯田总面积约50km2,名列全国前3位,有“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之称。云和梯田具有明显的垂直性气侯差异,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形成了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近年来,云和县农业科技人员和山区农民利用自然气侯条件发展生态多样性种养业,不断研究创新云和梯田农作制度,形成了稻-鱼﹙鸭﹚、耳﹙菌﹚-稻、高山反季节蔬菜、中药材等多样性种养业,拓展了山区农民的增收途径。3年来,全县累计推广稻田养鱼732.7 hm2,增收659.4万元;耳稻轮作面积466.9hm2产值2.32亿元。还开展了稻田养鸭、稻药轮作、果药套种、茭鲤共育、稻鳖共育、高山蔬菜结构调整和高山玉米栽培等种养新模式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云和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3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845.7hm2,新增产值2.8亿元,增收1.5亿元,现将配套关键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1 耳稻轮作
2010-2013年耳稻轮作面积466.9hm2,生产代料黑木耳5602.4万袋,经对崇头镇三望栏示范基地、元和街道霞烧桥村32户43万袋调查,平均袋产干耳69g,总产量3865.7t,总产值达23193.9万元。三望栏示范基地6.7hm2,生产黑木耳80万袋,平均每袋产干耳75g,以80元· kg-1计算,产值90万元·hm-2,总产值480万元,除去成本每袋1.8元,增收68.4万元·hm-2;水稻7.95t·hm-2,产值3.18万元·hm-2,除去成本1.5万元·hm-2,增收1.68万元·hm-2,经济效益明显。
1.1 合理安排茬口
重点要选择好杂交稻品种,才能合理安排茬口,确保耳稻双丰收。山区水稻4月中、下旬播种,6月初移栽,低山和平原地区5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移栽。袋料黑木耳7月底开始制袋,8-10月底为接种和室内发菌培养期,10月底黑木耳培养袋排场,至翌年5月为黑木耳出耳管理期。
1.2 选择良种
水稻品种根据海拔选择中浙优8号、中浙优2838、中浙优86、甬优9号、甬优15号等杂交稻组合,黑木耳以新科为当家品种。
1.3 确定培养基质
丽水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从保护丽水生态环境要求出发,生产袋料黑木耳可选用玩具企业废木屑和下脚料,添加适量的麸皮、石膏粉等辅助材料作为袋料黑木耳培养基质。
1.4 做好耳稻田间管理
黑木耳要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水分管理实行干干湿湿管理,要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将黑木耳灌溉方式由水雾喷带模式改为高架雾喷模式,这样既可节约用水又方便轮作。水稻田间管理通过采用科学用肥、湿润灌溉、强根壮秆和加强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达到水稻优质高产。
2 稻(茭白)鱼套养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既种水稻又养鱼,扩大再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利用稻田中的水体空间和水中的生物饵料,以及人工饵料,将种、养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既可保水增肥,以生物除虫防病,节约农药、化肥,降低种稻成本,又可充分利用稻田生物饵料,使稻鱼共生、粮渔互促,最终达到稻谷增产、养鱼增收的目的。3年推广稻鱼套养面积732.7hm2。经调查,一般667m2可产鱼20kg左右,增收300元,增产稻谷35kg,按国家收购价3.5元·kg-1计算,667m2增收52.5元,减少用药1~2次,可节约用药成本20元,共计增收342.5元。稻田养鱼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山区农民还根据稻鱼套养技术,进行了茭白田套养鲤鱼示范,取得了茭白、鲤鱼双丰收,提高了山区冷水茭白的种植效益。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杂交水稻根据海拔高度不同,播种期掌握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高海拔地区应早播,低海拔地区可适当延迟播种,最迟不超过5月底,要选择茎秆粗壮,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秧田一般施有机肥7.5~10.0t·h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750kg· hm-2。种子经处理催芽后播种,1叶1心期及时施断奶肥尿素60~75kg·hm-2,移栽前1d防治卷叶螟、稻飞虱、蓟马等害虫,做到带药落田。
2.2 加高田埂,做好鱼沟(鱼坑)
养鱼田块应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稻(茭白)田。田埂要加高加固,加高至40~50cm,田埂顶宽35~40cm,并要夯实,才有利于稻田养鱼后提高水位,也可以防止漏水、倒埂、跑鱼等现象发生。田间要开好鱼沟和鱼坑,鱼沟可根据田块的大小,选择口、井或工字型。鱼坑一般开在田的两端,小块田可设在田中间,鱼坑呈长方形,深0.8~1.0m,在水稻施用化肥、农药或搁田时,既可作为田鱼暂养或躲避的场所,当水温增高和骤降时,也可作为田鱼避暑、御寒场所。
2.3 施足基肥,适时移栽,适量投放鱼苗
稻田养鱼的水稻要求重施基肥,约占总施肥量的80%,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5t·hm-2,尿素225~28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225kg·hm-2。茭白田基肥每公顷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5t,复合肥750kg。茭白田、稻田养鱼不宜使用碳酸氢铵。水稻秧龄30~35d及时移栽,移栽时要求浅插,秧苗直立,移栽密度25cm×28cm,插13.5万~15万穴·hm-2(早熟组合要适当增加密度)。移栽后灌足水,护苗返青,等水自由落干后灌第2次浅水,追施尿素120kg·hm-2促分蘖。孕穗期施尿素75~120kg·hm-2促大穗。水稻返青,进入分蘖期时,即可在鱼沟和鱼坑内放养田鱼。茭白在10月移植,移栽后即可放养田鱼。投放4~5cm鲤鱼1.5万~2万尾·hm-2。放养时鱼苗较小,应及时补充鱼类精饲料,促进鱼苗生长。同时还必须经常进行田间检查,防止田埂漏水跑鱼和消灭鱼类生物敌害如蛇、鼠等。
2.4 科学用水,合理用药防病虫
稻田养鱼,鱼能吃掉稻田中的部分害虫,虽能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但对主要病虫害必须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喷施农药时稻田和茭白田都要先加深田水,再喷施农药。喷施水剂,应在露水干后施用;喷施粉剂农药在早上露水未干时施用。喷施农药时喷头应朝上,防止药液直接喷入水中,对鱼苗造成危害。如发现鱼苗中毒,应立即换新水,稀释浓度,减轻农药对鱼苗的危害。
2.5 捕获
水稻收割前15~20d,缓慢排水,使田鱼随水游入田沟和田坑再行捕获。捕鱼时对鱼进行分类,较小的鱼苗放入备好的鱼塘进行饲养,作为第2年的鱼苗,较大的即进入市场作为商品鱼出售。茭白田在移栽前适时捕获。
3 稻药轮作
丽水市是浙江省中药材主产区,发展中药材生产,对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稻药轮作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种植效益,减轻或缓解连作障碍,在浙江省农业厅的支持下,开展浙贝母-单季稻和元胡-单季稻高效循环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示范。2012年在元和街道竹坑村建立4.3hm2单季稻-浙贝母高效生态循环种植模式示范方,最高产值达24605元·hm-2,纯收益12065元· hm-2。2013年元胡-单季稻种植面积45hm2,增收12万元·hm-2,实现药粮双丰收。
3.1 茬口安排
杂交水稻播种期为5月中旬;浙贝母、元胡10月下旬种植。
3.2 选好良种
水稻选择优质高产稳产中浙优8号、甬优9号、甬优15号杂交稻组合;浙贝母选用60~80个· kg-1(直径2~3cm)鳞茎作种球;元胡选择均匀无病害的作种子。
3.3 选地作畦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中性的砂质土水稻田,做成1.0~1.2m的畦。
3.4 合理基肥
药材施肥掌握施足基肥、重施腊肥,施好苗肥的原则。基肥用6404菌肥30~60kg·hm-2、饼肥150kg·hm-2、磷肥750kg·hm-2、农家肥15t· hm-2、三元复合肥300kg·hm-2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畦面,然后清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天不积水。腊肥一般在冬至前施用,用农家肥22.5t·hm-2均匀撒施畦面,再浇施稀薄腐熟人粪尿15t·hm-2。苗肥在出苗展叶时施用,用腐熟人粪尿15t·hm-2或1%硫酸铵溶液15t·hm-2在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浇施,可促使地上部分健壮生长。苗肥不宜过量,氮肥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叶片生长过快,加重病虫危害,引起早衰。
3.5 防病除草
出苗前元胡667m2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0g加水50~60kg均匀喷雾除草;浙贝母用90%禾耐斯乳油45mL加水60kg喷雾封杀杂草。元胡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菌核病和地老虎等,霜霉病及菌核病,可用40%霜疫灵300倍液或65%代森锌400倍液,每隔10~15d喷雾防治1次,共喷雾防治3~4次。防治地老虎可用40%乐果乳剂拌毒饵2kg,撒在植株附近诱杀。浙贝母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黑斑病、干腐病、软腐病和地老虎等,重点是要抓好灰霉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667 m2用50%多菌灵100g加水50kg喷雾防治。
4 果药套种
在凤凰山街道贵溪村猕猴桃基地中开展了套种太子参,白龙山街道三门村果园中套种白术等果药模式套种试验示范,掌握了套种的关键技术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关键技术一是选择良种;二是选择幼果园,合理安排套种密度;三是注重病虫防治;四是适时收获。
5 稻鳖共育
在崇头镇后洋村种粮大户毛作兴的水稻田中,开展了稻-甲鱼共育种养模式的试验,面积0.9 hm2,放养250g左右的甲鱼苗1500~2250只,效益达15万元·hm-2。关键技术一是做好防逃设施,加固加高田埂,田埂应高出田面40cm左右,捶紧夯实,做好防逃设施;二是开挖暂养沟;在稻田的一边开挖宽2~3m、深1m的暂养沟,三是开挖环沟和田间沟,沿四周田埂内侧,距埂0.5~1m挖环形沟,沟宽0.5m左右、深0.5m;四是设置食台,设置60~90个·hm-2食台;五是投喂饵料,除投放小鱼、玉米、小麦、猪胰、猪肝、螺丝等饲料外,还要适当投放全价配合饵料;六是病害防治,注意适时在田间沟泼洒生石灰消毒,水稻施用的农药尽量用高效低毒农药,要避免药物直接落入水中,施用农药后,及时注入新水,改善水质条件,确保甲鱼安全。
6 高山蔬菜产业结构调整
云和县高山蔬菜常年种植面积335hm2,以种植萝卜、青菜、黄瓜等为主。3年来累计争取浙江省特扶资金300万元,新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5家,推广种植高山冷水茭白45hm2、番茄19.7 hm2、高山四季豆62hm2、茄子13hm2、辣椒30 hm2,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效地改变了高山蔬菜生产品种单一、集约化程度低、品质不高、科技和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带动了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增加了高山菜农的经济效益。
7 高山鲜食玉米栽培
为解决玉米在低海拔地区5-7月中旬播种,玉米开花授粉期遇高温,造成玉米空秆或缺粒而对产量的影响,充分利用高山地区光温条件,积极发展高山鲜食玉米。3年累计在崇头镇的黄源、云丰发展高山鲜食玉米236.6hm2,创收539.5万元。关键技术一是选用良种,选用浙凤甜2088、先甜5号、浙凤糯3号、燕禾金2005等甜、糯鲜食玉米品种;二是选择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耕地;三是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四是适时移栽加强田间管理;五是除草培土防治病虫。
[1] 何建清,王伟平.黑木耳-单季稻/鸭种养结构研究与实践[J].作物杂志,2009,132(5):105-107.
[2] 陈坚,谢坚,昊雪,等.稻田养鱼鱼苗规格和密度效应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0(3):662-664.
[3] 蓝月相.单季稻-浙贝母高效循环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504(12):185-186.
[4] 杨高庆.山区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599(9):40-41.
[5] 董益坤,董益禄,蓝月相.稻鸭萍共育增产增效机理及技术[J].作物杂志,2004,101(4):39-40..
[6] 蓝月相,孙蔚丽,董益坤等.单季杂交稻田稻鸭萍共育技术初步总结[J].杂交水稻,2002,95(4):44.
(责任编辑:张才德)
Q1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0528-9017(2014)07-1079-03
文献著录格式:蓝月相,董益坤,俞慧玲.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4(7):1079-1082.
2014-04-12
蓝月相(1964-),男,畲族,浙江云和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lyx96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