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院内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2014-01-26张春梅方桂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危险冠心病情绪

冯 巍 张春梅 方桂艳

(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3)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在2009年冠心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辖区15岁以上的居民中冠心病患病率为3.10%[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社会因素、疾病控制有关。回顾性探讨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对这些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110例,男59例,女51例,年龄40~73岁,平均56.5岁。

1.2 方法

所收治的患者自入院时起按照常规要求,给予必要的检查,治疗以及护理,并对每名患者发病的诱因,发病时间以及发病后的处理措施给予记录。

2 结 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所记录的110例患者中,住院前主要诱因为情绪激动为36例,劳累为29例,气候变化引起的并发症为25例,患者高血压1级以上的为12例,其他(饮食、便秘、睡眠不佳)8例。这其中发病最主要的是劳累和情绪激动,这就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更多对情绪,劳累,气候变化以及高血压,因为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 mm 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对于这些因素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3 处理措施

3.1 心理干预

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主要内容包括认知干预。普及冠心病的有关知识,告知患者要积极配合和信任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措施,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当发病时不要恐慌,要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以及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3.2 情绪干预

耐心的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不但是冠心病的负面因素,而且是对冠心病发生后的治疗和远期疗效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告知患者需保持良好心态,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食、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可诱发和加重病情。患者常因不适而烦躁不安,且伴恐惧,此时鼓励患者表达感觉,告知尽量深呼吸,放松情绪才能使疾病尽快消除。

3.3 行为方式指导

必须对患者讲解解除压力的方式有多种,如听音乐、看电影、找人聊天、洗个热水澡或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疏缓压力的方式,并使他们了解冠心病与心理社会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反应及融入社会的密切关系。同时向他们解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反复学习和训练,学会对自身生理活动和对情绪的自我调节,从而改善自身的心神状况[2]。嘱患者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均衡的饮食习惯及适当的热量控制(勿暴饮暴食),采取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及高纤维饮食为主,科学认为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三酰甘油(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二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质量,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病死率。戒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3.4 药物的安全使用方面的教育

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告诫患者身边带药,是家里卫生间,床头柜,厨房以及每件衣兜里都要放上救心丸等药物,同时要按时服用降压,降血脂方面的药物。不能随意增减药物,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于年龄偏大的老年人,要有专人告知每天服药。坚持长期治疗,不可随意停用药物。常见治疗及用药观察如下:①止痛:使用吗啡或哌替啶止痛,配合观察镇静止痛效果及有无呼吸急促或抑制,脉搏情况。②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应配合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注意胸痛情况和皮肤、牙龈、呕吐物及尿液有无出血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③硝酸脂类药:配合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疼痛有无缓解,有无头晕、头痛、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④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药物宜餐后服。用药期间注意有无胃部不适,有无皮下、牙龈出血,定期查血小板数量。

3.5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能够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使患者的行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行为的调节、控制还能反馈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同时行为改变还可影响认知的改变,有利于认知重建和情绪加工[3]。建议患者加强运动,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清晨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多发时刻,而最危险的时刻是刚醒来的一刹那。因此,冠心病患者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仓促穿衣,而是仰卧5~10 min,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做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慢慢坐起,再缓缓下床,慢慢穿衣。起床后及时喝一杯开水,以稀释变稠的血液。同时告知患者注意睡眠体位:冠心病患者宜采用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冠心患者若病情严重,已出现心衰,则宜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避免左侧卧或俯卧。

4 讨 论

冠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病,稍微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冠心病发生是时,由于体内缺氧和缺血,往往会造成血管发生挛缩,从而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再加上患者年纪的原因,就容易造成血小板聚集。研究证明,在心理紧张的情况下,脂肪和糖的代谢发生紊乱,血脂升高促进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性增加容易发生冠心病[4],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情绪激动,劳累,气候变化,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及便秘,饮食,睡眠不佳等因素都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从而容易诱发心绞病,心肌梗死等恶生疾病的发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的,在入院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要紧跟上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用药知识方面的指导等措施,让患者对不利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基于这些,对冠心病患者,要教育患者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6]。

总之,对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前后要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进行必要的干预,提高患者对于此病的正确认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对其以往不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进行改变,让患者保持平稳和良好的心态,从而使冠心病患者得到尽快的康复,减少病死率和复发率,为社会提供健康的劳动力,减轻社会负担。

[1]段秀红,陈明.城市社区居民冠心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各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3):56.

[2]沈晓颖,周郁秋.心脏介入治疗术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6-368.

[3]赵敏,王兆新,王玉君.心理行为干预对食管癌病人术前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9):1600-1601.

[4]万虹.高血压冠心病的生活防治与康复[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9.

[5]刘会秀.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国各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6):123.

[6]卢玉兰.综合护理干预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29.

猜你喜欢

危险冠心病情绪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喝水也会有危险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拥挤的危险(三)
情绪认同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