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替罗非班诱发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2014-01-26丁怀玉王俊杰朱皓刘俊
丁怀玉,王俊杰,朱皓,刘俊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替罗非班诱发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丁怀玉,王俊杰,朱皓,刘俊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因“突发胸痛2 h”入院。既往有吸烟史,否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60 次/min,呼吸18 次/min,血压106/54 mmHg (1 mmHg=0.133 kPa)。心、肺无阳性体征。入院心电图V1~5、I、aVL导联ST段抬高0.2~0.8 mV,T波直立。心肌损伤标志物(发病2 h)正常。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前壁、高侧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Killip l级。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前:血常规白细胞(WBC)6.22×109/L、红细胞(RBC) 4.43×1012/L、血红蛋白(HB) 132 g/L、血小板(PLT) 146.4×109/L,凝血象、肝肾功能正常;给予拜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嚼服后,经右股动脉入路行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段闭塞,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 0级,左主干、回旋支及右冠脉大致正常。开通左前降支,置入EXCEL 3.5×24 mm支架1枚,前向血流达到TIMI 3级。术中应用普通肝素8000 U;术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给予拜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同时给予依诺肝素60 mg,每12 h一次;术后给予替罗非班0.12 μ g/(kg.min)持续泵入。术后第5 h出现右腹股沟穿刺处8×10 cm巨大血肿,上肢采血部位渗血不止,并出现呕吐咖啡样物(潜血+)。急查血常规: WBC 8.07×109/L、RBC 4.00×1012/L、HB 121 g/L、PLT 7.2×109/L。遂停用所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加用质子泵抑制剂;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右股动脉穿刺处绷带加压包扎;并输注血小板1单位。停药后13 h复查血常规: WBC 6.61×109/L、RBC 3.68×1012/L、HB 115 g/L、PLT 52.6×109/L。为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继续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和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替罗非班停药后8天复查血常规: WBC 7.93×109/L、RBC 3.42×1012/L、HB 102 g/L、PLT 107.3×109/L。
2 讨论
本例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正常,但行急诊PCI术后当天,出现血小板计数严重下降,经外周血涂片检查排除了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考虑为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围术期使用了多种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和肝素。但患者在血小板回升后再次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依诺肝素均未引起血小板计数再次降低,因此可以除外上述三种药物。肝素相关血小板减少多在首次用药5~10 d时出现,7~14 d出现诊断水平的血小板计数减少。本例患者系在术中使用普通肝素,术后当天即出现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不符合肝素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因此也予以排除。替罗非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多发生在用药2~24 h,本例使用替罗非班约5 h时出现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因此考虑系替罗非班所致。
本例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GPIIb/Ⅲa受体拮抗剂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要提高警惕。用药期间特别是2~24 h内应严密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观察是否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等情况。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应该立即停用所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密切观察血小板的变化,多数患者的血小板在短期内可以恢复,必要时输注新鲜血小板和应用激素对此症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3-09-25)
(助理编辑:曹洪红)
116011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
丁怀玉 主治医师 博士 主要从事冠心病诊治 Email:dhy791211@hotmail.com 通讯作者:王俊杰 Email:junjiew@126.com
R541
A
1000-3614(2014)04-0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