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散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践与创新

2014-01-26筑,谭

中国药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分散式病区医嘱

刘 筑,谭 可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重庆 40006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管理模式在保证静脉用药配置安全、减少临床用药差错、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提高护理质量、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已突显其优势[1]。随着PIVAS近10年在国内的发展,也暴露出其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尤其是成品外送始终是制约配置中心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创新性地建立了分散式PIVAS,笔者就这一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传统集中模式PIVAS的弊端[2]

1.1 配送及时性问题

集中的PIVAS每天至少配置4批次的静脉输液药物,为保证患者及时用药,一般要求配药护士提前0.5~1 h上班,使第1批次的输液能及时送到科室,但从第2批次开始,就存在配送不及时的问题,这往往受工作时间安排、人员配备、运输通道是否畅通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层病房,电梯运行拥挤、PIVAS与病区、病区与病区路程相距较远时,这一矛盾更明显。

1.2 输液药物安全问题

对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β-内酰胺内抗生素,为防止药物有效成分水解,降低输液反应风险,要求现配现用,即使在PIVAS配置,从配置好成品到用于患者也要尽可能缩短时间,但集中的PIVAS至少是在同一病区的所有输液配置好后,才将成品运送到病区交接,从药物配置到使用时间较长,这一模式为输液安全埋下隐患。

1.3 药物浪费问题

由于集中模式的PIVAS的药物配置时间早于医师查房时间,医师若要停当天早晨的医嘱便有困难,因药物已配置好,若要停医嘱,必然造成药物浪费,不停医嘱,又不符合治疗需求。

1.4 用药即时问题

集中模式的PIVAS流程多、周期长,当工作处于较紧张状态时,对于急症患者用药,医嘱下达后常常由于配置时间、信息流程、人员运输等问题,不能满足医院急诊、ICU和CCU等临时性、应急性用药的需求,导致患者不能及时用药,延误病情。

1.5 推广有一定难度

PIVAS在国内全面运行之前,许多医院在设计、建设门诊、住院、药剂大楼时,很少将PIVAS的建设纳入规划,以前的工作区域很难满足PIVAS对场地、物流等配套设施的要求,极大地制约了PIVAS在医院的推广。

2 分散式PIVAS的特点及设置

2.1 特点

为了解决医院集中配置输液面临的问题,在满足PIVAS的配置环境条件下,我院创新设立了以临床科室为单位的分散式静脉药物配置室。药物配置仍由各科室护士自行负责,但配置药液在各科专门设计的洁净小型配置室内进行,配置室内仍然区分常规药物、肿瘤药物、激素和抗生素药品等。

2.2 设置

硬件:分散式PIVAS配置室的设计将PIVAS缩小为各科室的小型配置室,设计标准仍按PIVAS的要求进行,融合了GMP标准和信息化系统。流程设计的重点放在药师全程参与临床用药、防止二次污染、防止职业危害、防范差错事故方面,设有药库(与病区药库整合在一起)、摆药间、风淋室。二更衣间,药品准备区,配置间等,配置间内设有生物安全柜和水平操作台。抗生素及细胞毒性药物配置在生物间内,普通药物及肠外营养在水平操作台上进行,排药区、成品区的空气洁净度为30万级,配置间的空间洁净度为10 000级,操作台洁净度为100级洁净层流台。生物安全柜为负压设计,并设计了生物安全柜的排风直排净化设施,从而解决了不同药粉通过空气相互污染的问题。

软件:根据PIVAS的特点和要求,我院通过引入“合理用药”软件和开发“分散式静脉药物配置操作软件”,使其与“军字一号”无缝连接,保证了分散式PIVAS的规范运行和高效操作。分散式PIVAS不可能均派药师到各科室参与临床用药,为此,我院通过对配置室操作软件系统的开发和优化设计,通过合理用药软件、分散式静配操作软件与医院医嘱管理软件的连接,药师采用远程审方,审方合格后打印处方,实现了参与临床用药。一个药师可以对几个临床科室的用药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处方,药师通过远程控制设置在各科的处方打印机进行打印,实现指导、监督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工作流程:分散式PIVAS的工作流程是病区医师由电脑开出医嘱,护士点击电脑接收医嘱并传输到药房,临床药师进行远程审核医嘱,审核合格后通过远程控制设置在各科打印机上进行医嘱打印,同时药房调配发放药品,护士对照打印医嘱在摆药间进行摆药核对、打印标签,无误后由传递窗口传入配置间配置药品,配置好的成品由传递窗口传出,由治疗室护士核对并观察配置液体的颜色与透明度及有无漏液等,合格后方可用于患者。

3 分散式PIVAS的优势与不足

3.1 优势

除与PIVAS一样解决了临床科室一般区域配置药物的各种风险外,该配置室设置在各临床科室内,可做到即配即用,解决了传统集中模式PIVAS配置时间延迟问题,特别是对于使用时间有严格规定的药物,分散式静脉药物配置室的优势异常明显。同时,对医嘱的更改也能做到即时性,完全满足及时更改医嘱和急症患者的用药需求。

以临床科室为单位的分散式PIVAS,实现了静脉药物配置和临床使用的紧密结合,通过静脉药物配置操作软件的功能延伸和护士工作的结合,把“执行输液”的时间、静脉输注时段、临床静脉输注调整等临床使用的要求和出现的突发应急处理行为一并纳入了管理,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分散式PIVAS,不增加临床护理人员配置,克服了传统集中模式PIVAS随着输液配置量的增多,因人员费用等因素导致运行成本大幅提高的缺点[3]。

以科室为单位的分散式PIVAS利于管理,配送及时,配制过程更专业,对场地面积要求相对传统集中模式PIVAS小,易于推广。

3.2 不足

由于各科室需要独立设置静脉药物配置室,投入的资金成本较传统集中设置PIVAS高。其次,配置间内同时有生物安全柜与水平操作台,采用生物安全柜在隔离方式虽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叉污染,但若操作不当,存在交叉污染风险。

4 结语

总之,分散式静脉药物配置室是PIVAS在医院和临床实际运用的创新,它既实现了PIVAS的统一标准,又弥补了PIVAS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也是医院在现有条件下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大举措。传统集中模式PIVAS与分散式PIVAS的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将会极大地促进静脉药物配置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兰 红,夏雨涵.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优势[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49.

[2]张 慧,高跃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优势和困难[J].中国药业,2009,18(10):74 -75.

[3]曹惠明,费艳秋,沈金芳.上海地区11家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现状及思考[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3):201-203.

猜你喜欢

分散式病区医嘱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护肤有误区 遵循医嘱防陷阱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分散式风电破“局”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计及时延的互联电力系统分散式阻尼控制
分散式风电卷土重来
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