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滨路孤楼秘事卜内门洋行里的暗战

2014-01-26李晶左小朵

城市地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士洋行高志

文+李晶 图+左小朵

南滨路孤楼秘事卜内门洋行里的暗战

An Old Building along Nanbin Road A Trade War in the Foreign Firm

文+李晶 图+左小朵

南滨路五船路口(今周家湾63号)有栋西式建筑,它外观破败,门窗腐朽,如同一座被包围在城市新楼宇之中的幽冥古堡。少有人知道,一百多年前,在这座名叫卜内门的洋行里,曾上演过一出中英商场暗战的戏码。

英文导读: There is a western style building in Wuchuan Road, it had a ruined appearance with rotten w indows and broken doors. What is rarely known is that there is a business campaign battle in one hundred years ago.

化工业的巨无霸

沿着南滨路前行,在五船路口附近会看到一栋青灰色的西洋建筑,孤单地伫立在路旁,周围已是高楼林立,它却仍是孤芳自赏。这座建筑就是当年的卜内门洋行旧址,是民国时期英国卜内门公司在重庆的总经销地。

英国卜内门公司是近代英国纯碱与肥料的制造商,是著名跨国公司ICI集团的前身,如今的“多乐士”、“幻色家”、“美时丽”等为人熟知的乳胶漆都是它旗下的产品。20世纪初,重庆开埠后,各类外商纷纷涌入,英国卜内门公司也于1903年在重庆设立起洋行,开始了在山城的淘金生涯。

卜内门洋行主营各色染料,在当时的重庆销路非常好。那时候从今天的南滨路所在位置到朝天门有不少卜内门洋行发出的轮渡,一船船染料沿着长江运输到南滨路上的洋行仓库,又渡江而去分散到重庆的各个分销商家,继而扩散到整个西南地区。整个洋行经营的各色染料占据了整个中国大西南25%以上的份额,在化工业一时风头无两。不过,这种好光景并没能持续太久。

险中求存的小跟班

早在卜内门洋行进入重庆前,在与它日后总部隔河相望处,有一间矮小的平房,平房门口一块白板子上写着“美趣时染坊”几个黑字。老板叫高志敏,河北通县人,家道中落流落入渝,因在教员岗位上四处碰壁,索性下海卖起了袜子,虽谋不得大富贵,但也还算自由。1912年,他听说做染料可以“找大钱”,于是在朋友的鼓动下,一口气押上多年攒下的800银元,在打锣巷经营起了“美趣时”,靠着勤奋踏实和聪明,小染坊渐渐做大,并逐渐在染料行业赚下口碑。

左右页图:卜内门洋行如今被四周的高楼完全包裹。Ic i c om p a ny is now c om p le te ly w ra p p e d b y the a round the buildings.

三年后,卜内门公司也正式在南滨路五船路口开张,开始经营各色染料生意。这家国际级的化工巨无霸进驻重庆后,大有一举吞并染料市场之势。各家本地染坊要么倒闭,要么被卜内门收购,但高士敏却逆势而上,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积蓄都投入到一种名叫“蓝手牌快靛”染料的研发中——这恰恰是卜内门洋行染料王国中缺失的一环。

这一险招拯救了高士敏和他的染坊。1917年,卜内门洋行经理茄时与高士敏在经销合同上达成一致。合同规定,由高士敏提供技术支持,为卜内门洋行贴牌出售“蓝手牌快靛”。虽然佣金被一压再压,但高士敏并不沮丧,毕竟自己也获得了洋行其他畅销产品的独家代理权,并且能在洋行的巨大压力下生存下来,就是一种成功。

之后的十年里,“美趣时”老老实实地做起了卜内门的小跟班。高士敏主动在自己的商铺里为卜内门经理茄时设立了办公室,邀请他随时前来督导,以示诚意。同时,还主动利用自己多年经营下的政府关系,为卜内门完成报关、提货、完税等杂务。

高士敏当然不是傻瓜,他心里也自有一把小算盘:设立洋人办公室,虽然让自己行事不便,但蒙上这层洋皮,便可让卜内门的雄厚资金和庞大实力为自己做保障,极大地方便向外贷款、压价。而同时通过代行报关、提货等杂务摸清卜内门管理、供货、销售方面的先进门道,又为日后的崛起做好了准备。因此之后“美趣时”虽几经搬迁,数度更名,这间“督导办公室”和这层好用的洋皮都始终没有摘下。

左右页图:卜内门洋行虽年久失修,但仍可看出内部结构欧范儿十足。Though Ic i com pany is d isrepa ir, but w e can still see the inte rna l struc ture of the ro cks.

高志敏驱虎吞狼

脚跟站稳后,高志敏开始培养自己的团队。除了“洋督导”茄时外,他巧妙婉拒了卜内门试图在自己的店铺安插办事员的种种尝试,先后独立招收了近200名学徒,进行严格管训。在那个遍地文盲的年代,高志敏要求自己的每个员工都能达到类似如今初中的文化水准;规定每位员工都要把1000多个品种染料的英文说明、品种、性能、价格背得滚瓜烂熟,而诸如如何对待顾客,如何了解市场行情等基本技能,更是必须得炉火纯青。上述几条,将进行定期考核,员工若是无法达标,便要“即刻开除,罔留情面”。

大棒之外,自然也得有胡萝卜。最优秀的学徒会被送到英文、会计、商业等夜校,专门学习染工、业务、管理和财会等专业知识,费用全部由“美趣时”承担。之后“美趣时”总行协理、分行经理及各地营业部主任、会计大班(经理)等骨干职位,便大多从这群优秀学徒中提拔;“美趣时”每年盈余的两成会交给职工分红;工龄达到十年的老员工,将即刻享受长达半年的带薪假期;同时职工工资的10%会作为公积金,由高志敏再补贴一倍,于10年后结利支取。

对于这类“宝贝”员工,高志敏十分珍惜。一次,“美趣时”协理员作为代表与卜内门经理茄时谈判价格问题发生争执,茄时按照习惯采用高压手段,意图让这位小小的协理员就范。于是假意发怒,拍桌而起。本以为这一怒就能怒出几个百分点的利润来,哪知“美趣时”员工却毫不退缩,针锋相对地据理力争。茄时面子挂不住,当即拂袖而去,并向高志敏送去火漆密封的正式公函,以断绝合作为威胁,要求开除这位“不懂规矩”的员工。高志敏接信后,回书一封,语气平和,不分辨、不附和,甚至绝口不提那位协理员,反而大谈自己最近对恒丰渝颜料号的收购,拿下了美国南星洋行经销权,并意图引入重庆等。茄时见信后态度大变,为了不让高志敏引入南星这只“大老虎”,他不仅不再计较那次争执,更是从此不再像过去那样动辄使用高压手段威胁。“美趣时”以此为契机,开始在价格上有了自己的发言权。

“美趣时”商标的复活

1928年夏天,来自成都的德国染料进入重庆市场,严重冲击了卜内门在渝的市场地位,高士敏苦等的机会终于到了。

在卜内门重庆分部还在懵懵懂懂之际,一份高士敏撰写的报告抢先飞速递

交到卜内门英国伦敦总行领导办公桌上。这封报告条理清晰、逻辑谨然,从德货英货的品种、包装、色泽、渠道着手,一一分析优劣,并附上德货英货的化验分析比对结果作为论据,最后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十条染料改进建议,让伦敦总部大为赞叹,并邀请高志明赴英详谈。

高志敏趁机以协助改进的名义,提出将新品用自己的老品牌 “美趣时”贴牌,进行市场反馈试验,称这样“即或不妥,亦无伤大体”。保守的英国绅士们见不用拿自己冒险,自然乐见其成。于是高志敏在卜内门总行的支持下,得到了大量优质外国颜料的供货渠道。从此“美趣时”的名号重出江湖,这些经过改良后的新型染料,不仅质地优良,并且从以前的大桶装改为小桶装出售,方便中小客户;又贴合国内市场,把染料主色改为红色;最后还针对客户对烧碗描花的特殊需求,推出了带“碗蓝”配方的特别定制版。再加上“美趣时”决不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的商业传统以及素质优秀,会耐心为顾客讲解染用方法的金牌店员,一时间“美趣时”让顾客趋之若鹜,它的销量不仅迅速赶上当年流行的狮马牌德国染料,还隐隐有了与卜内门分庭抗礼之势。卜内门总部的老头子们见高志敏赶走了德国人,自己的同款贴牌产品又饱赚了一笔,对其也更加器重。

左右页图:如今楼内遗存的家居器物等很多都是其作为国营厂办公室时留下的。The household u tensils and m a ny o the r things rem a ined in the build ing cam e from the fa c to ry offlce

高志敏趁热打铁,利用这笔“横财”先后开办了轮船公司、精练胰子厂等企业,开始摆脱对卜内门原料渠道的依赖,掌握化工业运输和原材料制造这两大命脉。卜内门洋行这才回过神来,虽打算暗中抑制,却已是有心无力,市场份额开始节节败退。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疯狂进攻下,海运与陆路交通的中断,英国总公司的货物无法安全运达中国,重庆卜内门洋行的货源出现了严重问题。苦苦挣扎三年后,无奈在1942年结束了运营,而“美趣时”则因生产本地化躲过一劫。于是,这场从未撕破脸皮的暗战就这样悄没声息的结束,曾经辉煌过的洋行也就这样闲置了下来。

老主人们离开后,洋行开始逐渐变幻角色,从下江人临时安置点到富人们的集中施米场,从杂物仓库到解放后的国营工厂,最后整个建筑慢慢被杂草包围起来,外观不仅破败,门窗也开始腐烂,如同一座幽冥古堡,被包围在城市新楼宇之中。

现在,进入这里需要通过一段隐藏在草丛中的小路,从房子墙上的一扇早已没有任何遮挡的窗子爬入。屋内奢华的露台上枝蔓丛生,墙上布满着纵横交错的藤枝,地上散落着不知什么时间的住客丢弃的生活用品。因为采光设计良好,虽然没有了任何照明设备但里面并不黑暗,只是那空无一人的回廊,宽大的内部空间,随着光线变化若隐若现的古老装饰,总会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猜你喜欢

高士洋行高志
老码头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本期名家—高志祥
闲心
闲情
闲情
只知有莫,不知有英”
汉口沧桑
捷成洋行:险中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