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2014-01-25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阳性者营口市免疫性

李 丹 王 颖 张 迪

(1.辽宁省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5000;2.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儿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李 丹1王 颖2张 迪2

(1.辽宁省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5000;2.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儿科)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4例,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及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M抗体(Hp-Ab)检测,对Hp阳性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并监测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14例患者中,6例为Hp阳性,阳性率42.86%。Hp阳性者经治疗后,5例患者血小板有明显上升,有效率83.30%。随访6个月,复发1例。结论 Hp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提示Hp感染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的原因之一,抗Hp治疗为更加有效地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少数由于疫苗接种、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所致[1]。Hp感染是消化道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病因。近年来,随着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外疾病的深入研究,Hp感染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1998年,Gasbarrini等[2]首先报道了18例ITP患者中61%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中44%的患者在根治Hp后血小板减少症得以缓解,提示Hp感染与ITP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后,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证实了两者的关系。对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1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2~14岁,平均(7.4±1.2岁)。均符合儿童ITP诊断标准[3]。血小板计数(9.00~55.00)×109/L。皮肤出血点及淤斑7例、鼻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无出血倾向4例。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均采用胶体金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由深圳惠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4岁以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试剂盒由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治疗方法 确诊后,据血小板计数及临床出血情况予以相应的治疗。血小板<50×109/L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例予以泼尼松1.5~2 mg/ (kg・d),分3次口服;3例出血严重者,予以地塞米松0.5~2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d,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5 d,症状缓解后改泼尼松口服,用药至血小板升至接近正常水平,逐渐减量,疗程<4周。Hp阳性者,予以正规抗Hp治疗:阿莫西林颗粒50 mg/(kg・d),3次/d;克拉霉素颗粒15~20 mg/(kg・d),2次/d;奥美拉唑胶囊0.6~0.8 mg/(kg・d),1次/d,用药1~2周。随访6个月。

1.4 疗效判定 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进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显效和良效定义为有效,其余视为无效[4]。

2 结果

本组14例患者中,6例为Hp阳性,阳性率42.86%。Hp阳性者经治疗后,5例患者血小板有明显上升,有效率83.30%。随访6个月,复发1例。

3 讨论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约为(4~5)/10万[5]。多数学者认为,此病是由于机体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或)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6]。Hp感染除了细菌定植及其产生的多种酶和毒素(如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空泡毒素、磷脂酶A2等)的直接损伤外,胃黏膜局部会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和抗胃黏膜自身抗体,从而导致胃黏膜损害进一步加重,并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改变[7]。

自1998年Gasbarrini等首先提出Hp感染与ITP发病有关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Hp导致ITP的可能机制为:①分子模拟学说。Hp可能诱导抗体产生,这种抗体对Hp抗原作用,而Hp的这些抗原又与血小板一些血小板糖蛋白抗原有交叉,抗Hp抗体与血小板糖蛋白抗原反应引起血小板减少[8]。②细胞因子改变。Hp感染和ITP与辅助性T细胞Th1型免疫反应相关,Th1型免疫反应以增加干扰素γ和白介素-2为特征,Th1能够募集及激活巨噬细胞,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放大免疫效应。因此,Hp介导在细胞因子特征方面改变,促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9]。③Hp直接或间接破坏血小板。在血小板抗体出现时,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能够明显提高Fc受体介导的破坏血小板作用。感染源与血小板抗体结合加快血小板破坏。这可以解释某些ITP患者在感染期间血小板减少病情恶化,而感染控制后部分ITP患者的病情缓解[10]。

本研究中,Hp阳性率42.86%,与徐晓华等[11]报道的天津地区儿童Hp阳性率45.15%相似。Hp阳性者经治疗后有效率83.30%;随访6个月,复发1例。这说明抗Hp治疗对部分ITP患者是有效的。我国是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而成人的感染往往始于儿童期,对于常规抗免疫性治疗效果不佳者,或家族成员有Hp感染者,考虑存在Hp感染的可能者进行Hp检测,阳性者予以正规抗Hp治疗。

因此我们认为,本研究结果可为部分难治性ITP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复发病例提供新思路,也为临床中更加有效地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6-369.

[2] Gasbarrini A, Francesehi F, Tartaglione R, et al. Regression of 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fte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J]. Lancer, 1998, 352(9131): 878.

[3]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4-367.

[4]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2-175.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51):382-384.

[6] 胡群.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解读[J].中华儿科杂志,2013,5(51):389-391.

[7] 贾万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J].医学综述,2005,6(11):526-527.

[8] Gasbarrini A, Francesehi F.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Biomed Pharmacother, 1999, 53(5/6): 223-226.

[9] 詹其林,唐正贤.幽门螺杆菌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1,7(17):1020-1022.

[10] Semple JW., Aslam R, Kim M, et al. Platelet-bound lipopolysaccharide enhances Fc receptor-mediated phagocytosis of IgG-opsonized platelets[J]. Blood, 2007, 109(11): 4803-4805.

[11] 徐晓华,刘凤霖,张书红,等.1442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性疾病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2):100-102.

(收稿日期:2014-02-10)

1672-7185(2014)10-002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0.012

2014-01-16)

R55

A

猜你喜欢

阳性者营口市免疫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2016—2019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酶联免疫检测情况分析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营口市水库移民的管理问题研究
肌炎特异性抗体亚型在多肌炎/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中的价值
营口市地方文献及其地域文化研究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