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及防范对策

2014-01-25余洪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血气肝素标本

余洪立

广西省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柳州 545006

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十分关键。检验过程根据过程特性分为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环节[1]。人体的血液要保持一定范围的PH值才能使体内的各种物质代谢正常进行。检测血气分析主要在于了解患者体内血液酸碱度及其各项指标的变化,通过这些结果的变化来了解患者体内通气功能、氧合作用等情况,而检验人员获得相对较准确的结果,就要掌握其各种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防范。现就患者、护士、实验室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综述。

1 患者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由于血气分析取血来源于动脉,在行动脉穿刺时,由于患者的恐惧及心理压力,有患者会产生呼吸急促的现象,使得患者气体交换加快,从而引起PH、PO2升高,PCO2降低,还有患者由于瞬间憋气,使得患者气体交换减慢,从而引起PH和PO2下降,PCO2升高[2]。防范对策:病人应安静,体位舒适,不紧张。操作者应避免使用消极的词句,应用各种方法使病人感到舒适,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如果不是卧床病人,取样前至少应躺3~5min。

2 护士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护士负责标本采集,采集到合格的动脉血是完成血气分析的前提。动脉穿刺技术不过关,抽到静脉血,血中含有空气,影响实验结果,每年新护士上岗的时间段这种现象会增多。防范对策:加强对护士技能的培训,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采集动脉血时要注意对动脉的保护,取血穿剌要流畅,不使用压脉带。

3 实验室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3.1 抗凝剂肝素 肝素作为抗凝剂通常用于血气分析。稀释 (液体肝素)会引起外部离子改变,样本中存在的离子可能发生螯合作用 (Ca2+),因此考虑液体肝素的影响,要结合其测定项目来进行考虑,如果测定项目只是检测PH/PCO2/PO2,有或者没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只需要考虑其稀释作用。如果测定项目中还包括钠、钾、锂等,则要考虑这些离子与肝素的结合形成螯合物,使测定结果偏低。使用玻璃注射器时,吸入液体肝素并全部推出之后,虽然使得很紧的注射器得到润滑,便于抽血和抗凝,但针管与栓塞之间还会有一层肝素,其肝素量约为0.05ml,若抽血量为1ml,则误差约为5%,所以要减少稀释误差的话,就要增加抽血量,目前医院都是使用塑料注射器,针管与栓塞之间还有极少量的肝素,并且很难定量,液体肝素中PO2的浓度65~265mmHg,而PCO2则不存在,依然会造成稀释误差[3]。这种稀释作用对Hb结果同样会产生影响,使Hb测定结果降低,并与稀释倍数成正比。在而对红细胞压积和离子浓度来说,对它们的影响会更加明显,1份血液中细胞约占0.45,血浆约占0.55,如果稀释作用发生在血浆中,对全血来说,稀释作用为10%,而对于电解质和红细胞压积而言其稀释作用增加了1倍,达到了20%。防范对策:用肝素锂取代肝素钠盐,肝素锂能减少血中微纤维的形成,同时消除了同一份样本测定钠时出现钠盐的干扰,特别是在能同时测血气和电解质的仪器上。但如果用同一样本测定锂,就不能用肝素锂作为抗凝剂,要用肝素钠,如果血气分析还直接或间接结合测定离子钙(Ca2+),需要使用特殊的“钙缓冲”肝素,因为普通肝素可与部分钙结合,使读数明显低于实际值,造成测定误差。为保证结果误差最小,实验时肝素最终浓度应为500~1000μl/ml。浓度与血液标本的比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3.2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由于血液抽出后,其细胞代谢仍在进行,所以不宜放置过久。实验研究表明,血气标本放置30min内检测,其PH、PCO2、PO2结果变化不明显。若放置超过60minpH、PO2逐渐下降,PCO2逐渐上升,其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防范对策:若在30 min内无法检测,或是仪器出现故障,而在30min内无法修复,必须把标本保存置于冰箱,如果标本运送路程较远,超过30min路程的,则必须把血液标本置于低温中保存运送。

3.3 标本中有凝固现象 标本中有大凝块,操作人员容易发现,但一些很少的凝丝或小凝块就很难发现,一但小凝块或小凝丝进入测量室,要么阻塞管道或测量室,使之无法检测,或是测出一个错误的结果,影响临床诊治。防范对策:在操作时注意检查标本,在将标本推入仪器时,用力一定要轻,让血液很自然进入测量室,当感到有阻力时,不要用强力推,检查是否有凝块。在推入的同时注意观察测量室血流情况,血液中不能有空泡,电极头不能有气泡,否则结果不准。

综上所述,血气分析可随时反映患者血液中的酸碱状况和供氧情况,临床医生经常以此作为急诊检验项目,主要用于救治危重患者,所以检验人员必须依据血气分析的结果,同时结合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当发现结果明显异常时,应及时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排除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树立质控意识,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分析结果。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2]刘宏译.血气分析前的准备[M].北京: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印,2-5.

[3]彭黎明,王兰兰.检验医学自动化及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9-463.

猜你喜欢

血气肝素标本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黑珍珠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