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围刺治疗慢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
2014-01-25侯加运易伟民陈柳丹
侯加运 易伟民 陈柳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510120)
湿疹是一种具有分布广泛,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特点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中医“湿疮”“浸淫疮”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我们用火针围刺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均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共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1~6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湿疹的诊断标准[1];②均为内服西药及局部用药未效或易复发者;③1周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治疗;④自愿作为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接受治疗,一般能保证完成疗程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并见全身衰竭者;②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③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者;④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者。
治疗方法
1.取穴:湿疹局部阿是穴。
2.操作方法:针刺部位用75%乙醇常规皮肤消毒,局部行火针点刺。左手持酒精灯,使火焰靠近针刺部位,距针刺部位10~15cm。右手拇、食、中指夹持0.35mm×25mm不锈钢毫针,以握笔式持针,针尖方向指向火焰,将针尖针体放在火的外焰烧至通红或发白,然后果断、迅速地(0.5s内)刺入皮损部位,直入直出,点刺深度0.2~1cm,点刺密度为每1cm×1cm皮损面积上点刺1次。围刺由皮损中心向周围围刺,每次围刺1圈,过程中如有出血不要马上止血,让局部自然流出少量血液后用干棉球按压止血。为预防感染,治疗后6h内不可洗浴针刺局部。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红斑、丘疹及肥厚皮损完全消退,瘙痒消失。显效:红斑、丘疹及肥厚皮损明显消退(60%~90%),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红斑、丘疹有所消退(30%~60%),结节及肥厚皮损变薄,瘙痒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或无改善(<30%,仍感剧烈瘙痒)。
结果:治疗30例,痊愈10例(33.3%),显效10例(33.3%),好转9例(30.0%),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
安全性评价:无滞针、断针、感染、晕针等不良反应。
讨论
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侵淫皮肤所致。西医学认为湿疹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火针疗法古称“烧针”,通过火针灼烙,可使针孔开大,出针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从而开启经络之外门,给病邪以出路,则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可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火针借火力强开外门,引体内火热毒邪直接外泄。临床使用火针围刺,可使皮损处瘙痒明显减轻,从而减少搔抓等刺激;针刺后局部形成痂壳,自行脱落后使皮损变薄,能迅速缓解症状。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火针能够对人体大脑皮层、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各个脏器组织产生一定的调整作用,并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与体液的免疫功能促进代谢与细胞修复,这种积极的调整作用,有利于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恢复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平衡阴阳,火针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2]。
火针治疗湿疹,可以直接刺激病灶,且破坏的蛋白质成为较长时间的刺激原,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从而可以改善患者湿疹局部的水肿、充血、渗出等,可以促进局部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湿疹组织的修复[3]。
毫针火针具有取材方便、操作方便、针孔小、治疗面积广等优点,止痒作用明显(改善率最高达98%),无不良并发症,是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维持时间逐渐增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10.
[2]吴新贵 .缺血性脑卒中针灸治疗机理研究的现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3):69.
[3]胡美新 .火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