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2014-01-25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

王 予

(中国医科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沈阳 110001)

浅析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王 予

(中国医科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沈阳 110001)

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可以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同时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文章通过界定教学评价的相关概念,汇总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探讨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满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满足建设人民满意大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的教学任务成倍增加,特别是大量的新开专业和新开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可以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同时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1 评价 学术界对评价的理解存在争议。格朗德把评价定义为“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1]”。美国《课程计划和编制》一书对评价做了如下阐述:“从操作的角度看,评价是判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得如何的过程[2]”。我国学者余林[3]认为,评价是对人物或事物的价值的衡量与判断。尽管对评价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是评价作为一项伴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内涵,被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当中。

1.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它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相对固定的空间,围绕特定内容进行教学的活动。

1.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全面搜集、整理和分析课堂教学状况,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以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2 国内外研究报告

2.1 国外研究报告 欧美等国家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较早,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已基本达到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准。为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始终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的原则[4]。

2.1.1 评价主体 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教师本人、校友以及记录等通常被作为国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系主任评估、系统的学生评估、同行意见等[5]。国外高校普遍使用的评价组织形式是学生评价,据调查显示,美国98%的医学院校已经将学生评教作为一项制度化的机制[6]。

教育界部分学者认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喜好等都会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但是,后续的研究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学生评教结果是确切性。Hammond[7]研究发现,学生评价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其信度通常在0.8~0.9之间,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Marsh[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足够多学生参加评教的前提下,评价可获得较高的信度。他的研究指出,对同一个教师的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时点(学生不同)进行评价,相关系数在0.63~0.89之间波动,其平均值可达到0.74,足以验证学生评价教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2.1.2 评价内容 戴一鸣等[9]指出,国外学者一致认为,教学质量评价是一多维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价内容,以Centra、Marsh的研究最具代表性。Centra[10]汇总了相关教学质量的研究后指出,教学的组织、结构或清晰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学技巧、表达或授课能力三个维度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手段。然而Marsh[11]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简称为SEEQ),其中包括教学质量的9个维度: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组织/清晰性、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知识宽度、考试/评分、作业/阅读材料、功课量/难度,涵盖32项评价指标。总的来看,国外课堂教学评价既注重对教学绩效的检定,又强调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2.2 国内研究报告 国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前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的评价。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一些高校才开始研制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但经过2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许多具体评价内容、评价目的和实际需要已不完全符合。近几年,随着教学质量愈发受到重视,国内高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工作又逐渐活跃起来。

2.2.1 评价主体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界公认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有: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教学管理人员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虽然评价主体的范围已经确定,且不存在争议,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主体的评价作用,将不同主体评价有机地结合,成为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界重点研究的课题。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以“学生评教”为年会主题进行学术讨论,探讨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这表明了学术界对“学生评教”的重视。另外,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好坏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因此,以学生作为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中的民主意识,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2]。

2.2.2 评价内容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由中国医科大学等12所医科院校共同开展了“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评价表主要包括教案水平、科学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书育人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合理应用5个方面的内容;刘本固[13]就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和目标分为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艺术的评价、课堂结构的评价、课堂管理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章小辉等[14]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后认为,有效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表达、教学态度和总的效果;刘兰英[15]提出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效3个维度划分指标的设想。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内容的划分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

3 方法学研究

科学的指标体系是得出科学评价结论的重要前提。在构造评价体系框架时,应选用科学的方法筛选指标,排除相互干扰的项目,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16]。

在教育学相关文献中,指标筛选的方法集中于:专家咨询法(如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De1phi)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研制的一种直观预测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同时又较为可靠地收集专家建议的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此外,也有学者采用变异系数法、离散程度法、相关系数法、逐步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理论联度法、专家会议法、专家意见平均法等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进一步保证了筛选指标的客观性。

4 尚未解决或存在的问题

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高校已经探索出了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或标准,这说明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学者和教师的普遍重视。虽然目前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文献和成果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评价方法比较单一,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评价过程操作缺乏规范性,评价结果反馈不力等问题。

4.1 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以定量评价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的优点是评价结果更直观、简洁,具有可比性。但操作起来往往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有些关联因子难以量化,如过分强调统一性和标准型,容易忽视个性,影响量化的准确度。定性评价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便于评价主体和客体间的沟通与交流,体现以人为本和发展性评价的理念。缺点是过多地依赖评价主体的经验和责任意识,主观性较强,结果较抽象,难以反映局部差别和比较。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都是利用专家座谈法和文献研究法来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参与座谈的多为各院系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比例较小甚至没有,很难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4.3 评价过程缺乏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主要表现在:第一,评价方案缺乏系统和整体考虑,对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预料不足,使评价整体方案延迟甚至不能完成;第二,以点概面,将某一次评价甚至几次评价结果作为某一学期甚至某一学年的整体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缺乏可信度;第三,对评价过程缺乏监控,虎头蛇尾,影响评价质量;第四,在评价过程中,对被评价者和评价者缺乏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使之没有充分重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评价结果。

4.3 评价结果反馈不力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将评结果向被评价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部分院校只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先的依据,而忽视将评价结果向教师进行及时有效反馈,这就是使评价失去了本质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教学质量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欧美等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 Gronlund NE, Linn R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ching[M]. London: Macmillan Pub. Co, 2012: 1.

[2] John EK. Movement studie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 handbook for teachers[M]. London: Routledge, 1977: 1.

[3] 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

[4] 刘树雷.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5:1.

[5] Arreola RA. Evaluating the dimensions of teaching[J]. 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1986, 8(2): 4-14.

[6] 黄国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医学教育,2001,21(5):22-23.

[7] Darling-Hammond L, Wise AE, Pease SR.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3, 53(3): 285-328.

[8] Marsh HW. Students’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Dimensionality, reliability, validity, potential baises, and utility[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4, 76(5): 707.

[9] 戴一鸣.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1.

[10] Centra JA. Determining Faculty Effectiveness[M]. American: Jossey-Bass Publications, 1979: 1.

[11] Marsh HW. Students’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search findings,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7, 11(3): 253-388.

[12] 魏宏聚,刘梦.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述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62-66.

[13] 刘本固.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14] 章小辉,陈再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2(3):64-68.

[15] 刘兰英.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8,28(12):32-34.

[16]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

1672-7185(2014)08-0012-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8.007

2014-02-01)

G4

A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