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栓后偏瘫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2014-01-25祁凤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脑血栓偏瘫

祁凤英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脑血栓后偏瘫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祁凤英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 分析脑血栓患者偏瘫后的心理特点,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以后临床治疗脑血栓提供护理对策及技巧。方法 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出现偏瘫后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我院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分析和采取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恐惧、寂寞和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均得到了缓解,治疗过程中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配合医师的治疗,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脑血栓患者偏瘫后心里承受能力下降,往往会出现焦虑、寂寞和恐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不良情绪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盒缓解,病情出现好转,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采取的护理措施值得肯定和推广应用。

脑血栓;偏瘫;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脑血栓是指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基础上,加之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不利条件下,血液中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上,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1]。偏瘫是脑血栓的主要临床表现,患病特点为50岁以上,男性稍多于女性。由于脑血栓病情发展较快,恢复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很多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恐惧、寂寞和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反应。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分析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师的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偏瘫后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人员治疗过程中采取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8岁。

1.2 方法

1.2.1 心理特点:脑血栓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常常会出现不良情绪反应。患者对突发的疾病不能够正确对待,受到沉重的打击、忍受偏瘫带来的痛苦,因此会产生焦虑、恐惧和悲观的心理压力。偏瘫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一时间的角色转换使患者变得消极,同时担心会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长时间的疾病无人照料,往往会失去治疗的信心,拒绝治疗导致病情恶化。脑血栓多发于老年人,而老年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害怕孤独和寂寞,担心生病时间久无人照顾而焦虑抑郁[2]。肢体障碍导致患者不能正常沟通,情绪往往会很低落,感觉治疗没有希望,丧失治疗的信心。

1.2.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分析脑血栓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往往烦躁不安或者沉默不语,要求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不可以有歧视,对患者要关心、体贴,用温和的话语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用一些简单的手势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压力。对于孤独和寂寞的患者要主动和患者交谈,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声,用真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能够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3]。

1.2.3 康复护理:针对言语障碍和肢体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不要嘲笑,耐心的教患者简单的手势,然后鼓励患者用语言沟通,从简单的字词耐心的教患者发音,用图表训练,渐渐的恢复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患者能够早日下床行走,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上被动训练,教患者练习抬头,坐起、挺胸、弯腰及抬手臂等简单的动作,与家属密切配合,每天坚持帮助患者锻炼。练习站立时要给患者拐杖或者支架作依托,做到站立、站稳、站久及行走。训练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不要勉强患者,要做到及时的和患者沟通。

1.2.4 健康指导:嘱家属要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时的为患者擦身,同时要注意卧床姿势,每隔3 h为患者翻身1次,防止发生褥疮。嘱患者要按时测量血压,注意戒烟、戒酒,可以做适量的运动进行康复训练,但切勿进行剧烈运动,同时注意情绪不要太过激动。

2 结 果

我院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分析和采取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恐惧、寂寞和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均得到了缓解,治疗过程中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配合医师的治疗,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3 讨 论

脑血栓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血栓的形成使血管堵塞,血流中断,从而导致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发病。脑血栓是一种慢性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偏瘫[4]。脑血栓患者发病年龄较高,中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大约有100万人,其中脑血栓占所有脑卒中的80%~85%。脑血栓患者会有语言和肢体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常常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这对疾病的治疗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能够自理,护理人员必须要及时的了解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点,并为之制定一套合理的护理方案,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争取得到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院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及时的进行心理特点分析、专业的心理护理措施干预和健康训练指导,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焦虑、恐惧和悲观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缓解,病情均有所好转,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普遍推广应用。

[1] 丁桂英.脑血栓治疗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91-92.

[2] 王新菊.60例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刊),2012(12):155.

[3] 王波.脑血栓病人的心理护理[J].工企医刊,2012,25(2):86.

[4] 祁霞珍.中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119.

R473.74

:B

1671-8194(2014)33-0351-02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脑血栓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