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2014-01-25王鸿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精神病血压常规

王鸿艳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住院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王鸿艳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0例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常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和降压药物治疗,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90例患者中,有83例精神症状稳定,血压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有效率为92.22%。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病;高血压;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一般生活无规律、活动量少、且伴有肥胖等症状,因而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也较高。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的控制主要是靠药物治疗,但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心理变化和行为习惯等也影响着血压的控制。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情感认知、意志状态和行为习惯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若护理不当,极容易出现并发症。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增强患者的身心健康,我们对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42~70岁,平均56.3岁。纳入标准:①精神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析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②高血压诊断符合国际统一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排除标准:①除高血压外还伴有其他全身系统疾病者;②有严重知能障碍的患者;③不能合作的患者。

1.2 方法:给予患者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降压药物治疗,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整洁的病房环境。了解每个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缺乏的程度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及护理措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平日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定期定时监测血压,并注意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表情、行为动作、心理状态等有无变化,问询患者有无不适症状,积极防治药物治疗产生的副反应。此外,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要做好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创造心理上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要注意防止有情绪不稳或冲动伤人者对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影响。

1.2.2 护理干预: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帮助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具体有以下措施:①指导用药:精神病患者认知力差,因此服药时要核对好姓名、面貌、床号等,必须监督患者将药服下后才能离去。一般患者在早上6:00~8:00时和晚间9:00~11:00时收缩压处于高水平状态,在早上6:00~8:00时和晚上6:00~10:00时舒张压处于高水平状态,因此早上服药以6:00时为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叮嘱患者一定要坚持长期服药,并可根据24 h动态血压变化给药,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内。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减少碳水化合物、盐、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避免暴饮暴食。对于肥胖者要注意控制饮食量,减轻体质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体质量减少10%,可使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左心室肥厚改善,首次减质量最好达到减轻5 kg。体质量指数女性约控制在21~25,男性约控制在21~24.5。③运动指导: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快走等,每次持续20~60 min为宜,不主张大量运动。④戒烟、忌酒:讲明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且过量饮酒易致血压升高,诱发脑卒中。建议患者忌烟酒,并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劳逸结合。

2 结 果

通过临床实施护理干预后,90例住院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中,有83例患者精神症状稳定,血压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有效率为92.22%。

3 讨 论

精神病患者多好生气、性情急躁、多疑,对事物比较敏感,容易对惊吓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时难以平静,有时偶尔一个小小的动作或一句话就能引起患者精神紧张,而紧张的情绪对血压影响很大。心理生理学研究也表明,植物神经活动、精神紧张等均可引起血压的升高。精神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后,一般高血压的伴随症状并不明显,这可能与精神疾病的活跃期症状一般为思维紊乱,兴奋躁动而掩盖了高血压的不适症状有关系,这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护理应从患者的躯体状况、社会环境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同时着手。我院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护理干预是治疗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分裂症与高血压均为慢性病,只有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注意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合理按时用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学会对自己有益的一些健康保健方法,消除心理紧张刺激,保持乐观情绪,才能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有助于病情的康复,提高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曾海燕.老年性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3):3918.

[2] 胡景虹.42例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189-190.

R473.74

:B

1671-8194(2014)33-0335-01

猜你喜欢

精神病血压常规
常规之外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都有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