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冒并发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4-01-25柳根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心肌炎标本心肌

柳根林

(新郑市中医院,河南 新郑 451100)

感冒并发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柳根林

(新郑市中医院,河南 新郑 451100)

目的 探讨分析感冒并发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体会,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感冒并发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由于发现及时,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感冒并发心肌炎早期并无明显典型症状,极易发生漏诊、误诊,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治愈该类疾病的关键。

感冒;心肌炎;临床治疗;治疗体会

感冒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是由于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感冒症状往往起病较急,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头痛、头晕、流鼻涕,极易引发肺炎[1]。若患者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感冒反复发作患者,由于操劳过度、病毒侵犯、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会增加病毒性心肌炎病发的风险。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病因具有多样化,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接种、柯萨奇病毒、麻疹以及流行性感冒等原因均可能诱发心肌炎,其中柯萨奇病毒是最为常见的病原体[2]。感冒并发心肌炎患者早期并无明显典型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发生心肌炎,对患者具有极大危害,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3]。为进一步提高感冒并发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00例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并发心肌炎。40例感冒并发心肌炎患者均存在粒细胞减少、一过性淋巴细胞减少等症状,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6岁。临床特征:感冒并发心肌炎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并无明显的“心脏病”症状,主要表现出发热、恶心、呕吐、咽痛、浑身乏力、犯困、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腹泻等胃肠不适反应。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患者会表现出一定的气急、胸闷、心慌、头晕、眼花等表现,严重的患者会感觉脉搏“漏跳、心跳到嗓子眼、揪心”等感受。若患者突然出现浮肿、无法平卧、胸部憋闷、夜间突发气急、小便稀少,警示为心力衰竭的危险信号。

1.2 诊断方法

1.2.1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PCR是目前病毒学诊断中最为快速的检测手段,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其检测基本原理是将标本放置在体外,使标本病毒数目扩增超过百万倍,一旦接触到特异病毒核酸片段,结果会显示阳性反应。应用PCR手段检测心肌炎患者血液中肠道病毒RNA也会出现阳性反应,检测应采用心肌标本,采集血标本检测结果可靠度较低,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1.2.2 同位素诊断:近年来,铟单克隆抗肌凝蛋自抗体检查在病毒学诊断中的报道逐渐增多,该种诊断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一旦心肌胞膜受损或心肌细胞坏死时,会刺激肌凝蛋白轻链在血液循环中的释放增加,抗肌凝蛋白抗体会与细胞内会残留的重链结合,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若这种抗体与铟标记的抗体结合,会显示出该种抗体在体外分布的范围以及浓度较为密集的部位,使其与存活的细胞明确区分开来。这种铟显像同位素诊断法对于可疑性心肌炎以及心肌坏死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

1.2.3 柯萨奇病毒特异性Igc、IgM检测:马官福等[4]对112例心肌炎患儿血清中CVB-IgM应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测定,对照组27例正常患儿中有1例患儿出现阳性反应,观察组中有33例显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程在2个月内早期患儿的CVB-IgM检测阳性率达40%,由此可见,早期检验心肌炎患者血清CVB-IgM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雪梅等[5]对64例心肌炎患儿的IgC、IgM水平应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间接ELISA法进行检测,同时选择20例非心肌炎、52例正常儿作为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心肌炎组患儿中38例患儿IgC检测阳性,33例患儿IgM检测阳性,结果与非心肌炎组、正常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结果表明,早期发病0~6周,IgM检测阳性率最高,2~10周IgC阳性检测率达到峰值。

1.2.4 心内膜心肌活检(EMB)诊断:EMB诊断方法在国外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在1984年对于EMB诊断提出了Dally S诊断标准,1989年,Chow指出右室活检对于心肌炎诊断的敏感性较差,不同部位的诊断敏感性基本一致,单标本诊断敏感度介于22%~28%,即使是多块标本,其诊断敏感度也只提高16%~35%,标本取材有14~20块时,诊断敏感性才会达到78.6%。因此,谢杨等对该种诊断方法进行改良,利用原位杂交法对17例心肌炎活检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不同部位都检测到巨细胞病毒核酸病毒基因,但是在其他疾病尸检中并没有检出该种病毒阳性,可见EMB诊断心肌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2.5 辅助检查:①磁共振显像(MRI)。利用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整个心脏解剖结构,相对于其他成像术而言,可获得大量信息,急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水肿状况也可清晰显示。同时MRI显像可有立体成像表现,可反映多个断面、层面结构。②心电图:利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辅助检查,可观察到患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表现,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

1.3 治疗方法:首先应采取常规药物治疗,降低患者体温,主要应用安痛定、消炎痛等药物,给予抗病毒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连续治疗3 d,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治疗,连续治疗2 d,同时应采取极化液治疗以及1,6-二磷酸果糖治疗[6]。其次应加强患者的康复护理,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多摄食一些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减轻肠胃道负担,加强营养,应适当做一些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免反复感冒或感染。

2 结 果

所有患者由于发现及时,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1~3 d出院者7例,3~7 d出院者15例,7~14 d者12例,14~18 d者6例。

3 讨 论

感冒并发心肌炎的病因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病毒侵犯、抵抗力下降、过度疲劳三个主要原因。①病毒侵犯:病毒感染是诱发心肌炎的主要原因,感冒时,外界病毒会伴随人体血液循环进入大大小小的血管中,这些病毒会经心脏毛细血管入侵心肌组织,并居于心肌纤维大量繁殖,其中柯萨奇病毒是最为常见的病原体。②抵抗力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诱发心肌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感冒时,全身抵抗外界病毒以及各种不良因素的能力下降,若这段时期内常常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饥饿会大大增加病毒侵犯的风险性,为病毒大量繁殖创造有利条件。③过度疲劳:感冒期间,患者的机体应变能力会有不同程度下降,若这段时间,患者没有保证充足的睡眠,过度疲劳状况下会降低中枢调节功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常,机体内环境失衡,直接造成内分泌失调,降低机体免疫力,患者心脏功能也会随之降低,病毒繁殖的速度加快,使,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感冒并发心肌炎对患者的危害极大,临床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使心肌炎患者完全康复。

经过本组研究总结,若患者反复感冒应属于心肌炎高危因素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治疗期间应注意合理、健康饮食,多吃西红柿、菌类、鸡蛋、牛奶、豆腐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等易消化食物;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尽可能使患者每天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保证充分休息,若处于急性期患者应卧床1个月左右,若患者伴有心律失常症状应卧床3个月以上。

综上所述,感冒并发心肌炎早期并无明显典型症状,极易发生漏诊、误诊,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治愈该类疾病的关键。

[1] 颜世军,高文娟,刘奎甲.感冒并发心肌炎治疗浅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5(5):609.

[2] 马官福,马连华,刘哲伟,等.测定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柯萨奇B特异性IgM的病原学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2,34(1):29-31.

[3] 谢杨,饶邦复.毒性心肌炎心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的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12,33(10):675-677.

[4] 李武.病毒性心肌炎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中巨细胞病毒基因的检测[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2,22(5):356-358

[5] 马增香,孙宝华,刘忠义,等.流行性感冒并发心肌炎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病监护杂志,2012,2(5):311.

[6] 秦宏伟.52例感冒并发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体会[J].中华儿科杂志,2012,34(1):29-31.

R511.6;R542.2+1

:B

1671-8194(2014)33-0123-02

猜你喜欢

心肌炎标本心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