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兽医体制下的兽医高等职业教育目标
2014-01-25,,,
,,,
(1.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2.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 441050)
新兽医体制下的兽医高等职业教育目标
赵 涛1,2,肖金华1,王长义2,邓干臻1
(1.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2.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 441050)
兽医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大专)是培养大批应用型兽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畜牧业生产现代化、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疾病防治的重要人才支撑平台。《动物防疫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乡村兽医管理办法》调整了兽医行业的执业行为,对兽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使兽医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新体制下兽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探索与现行兽医管理体制相互衔接的兽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十分重要。本文研究以兽医高等职业教育为对象,通过对新兽医体制特点的分析,探讨新体制下的兽医高等教育目标,为兽医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 新兽医制度的特征
2005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明确提出:“国家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 2007年8月30日,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第五十条规定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具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执业兽医。”自此我国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008年11月26日,《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8〕17号)、《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8〕18号)、《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8〕19号)发布,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兽医执业活动做出了新的规定,推动了新一轮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制度层面上,首次明确了执业兽医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强调了兽医诊疗机构只有聘用符合条件的执业兽医,才能开展动物诊疗活动,为建立健全官方兽医制度,构建完善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兽医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兽医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兽医体制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1完善了兽医法律法规体系 形成了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的新兽医制度,实现了兽医分类、分层管理。
1.2实现了兽医分工 明确了兽医执业和执法主体——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代表国家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动物诊疗及防疫等实施有效监督,实施公益性兽医执法、监管等工作。执业兽医主要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
1.3规范了兽医行为 官方兽医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实施动物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公益性兽医执法技术依托机构进行动物卫生技术监测和鉴定,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报告,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及有限制性地开展疫病预防工作。
1.4实现了执业兽医准入制度 动物诊疗机构必须配备执业兽医师,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均应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动物饲养场聘用的兽医人员也必须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
1.5提升了兽医的整体水平 新制度强调了用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提高了兽医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2 新兽医制度对兽医人才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官方兽医主要是动物卫生管理和监督机构的原有人员和新的具有兽医教育的公务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技术依托部门的兽医技术人员主要是原有职工和近年来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学历人员。动物诊疗机构的兽医主要是原有制度下的兽医和技术人员,沿袭下来的“自学成才”兽医以及近几年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执业兽医等。乡村兽医主要是基层动物卫生机构的聘用人员,一般学历不高。
兽医队伍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而国家最终需要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也就是兽医必须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方可从业。并且,我国官方兽医今后将会来源于执业兽医。因此,建立新的兽医制度的任务非常艰巨。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具有兽医或兽医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方可参加考试。从近四年考试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总的通过率只有30%左右,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比较低,且通过人员大多为兽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这说明,我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很高。
3 目前畜牧兽医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取向和教育定位
兽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境遇。职业教育发展初期,我国作为一个高度农业化的国家,畜牧兽医专业在不少地市一级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都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低谷,兽医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呈现出逐年萎缩的状况,招生比例、在校生比例都逐年下降。在这以后,随着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和国家对动物源性产品生产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兽医职业教育开始逐渐走出低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兽医高职教育已形成了畜牧兽医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据湖北省教育统计报表显示,湖北省现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51所,其中开设畜牧兽医专业的学校有7所,2008年畜牧兽医类专业招生614人,畜牧兽医类专业在校生1479人。从就业形势来看,大部分院校的畜牧兽医类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
3.1兽医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取向
目前,兽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就职去向是畜牧场一般职工,养殖场技术员、兽医,动物保健品行业市场销售员,饲料厂一般工作人员、饲料市场销售员等。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畜牧兽医或兽医大专学历有资质参加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畜牧兽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机会。毕业生大多希望从事养殖技术、兽医、市场维护和销售等工作,但是,畜牧兽医大专生从事兽医工作的愿望却因为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低而落空。
3.2兽医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及其缺点 高职兽医教育主要为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逐步确立了为畜牧兽医行业的生产一线培养能够熟练操作、独立解决现场问题的高技能、实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这种兽医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在执业兽医制度实施后暴露了许多问题。
3.2.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科学 高职教育目标定位突出了技能性、强调了现场性、体现了区域性、表现为专门化,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为主的办学思想,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高等性”和“专业性”。
3.2.1.1过多地强调技能培养,弱化了学生的素质拓展 从目标定位看,强调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关注最多的是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但对毕业生将来从事兽医监督、防疫、临床诊疗等所需要的带有普遍性、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则关注不够。
3.2.1.2没有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培养以技术、技能应用为主的高等人才的教育。其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综合素养,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是一种高等技术教育,而非单纯的技能培训。因此,目前的兽医高等职业教育是短期技能培训的目标定位。缺少高等性就意味着就业的适应性不足,表现为离开目标岗位就没有长处。
3.2.1.3专业内涵太大,体现不出专门性 执业兽医师制度实施后,兽医已经成为一个专有职业。但是,除少数院校外,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是“畜牧兽医专业” 。以前,畜牧兽医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畜牧业保驾护航。如今,兽医职业则涉及方方面面:一是保障动物的健康安全,包括农场兽医,伴侣动物保健和野生动物保护;二是保障人的安全,防控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如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等;三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兽药残留、食品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和微生物;四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如抗生素人畜共用,会造成抗药菌株的增加,影响人的医疗效果。基于这些专门化的职业特点,畜牧专业与兽医专业应该分离。
3.2.2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有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课程体系。但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
3.2.2.1课程设置过多地强调技能培养,必然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对培养学生从业后所必须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比例偏低、重视不够。
3.2.2.2兽医课程相对弱化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主要面向相应的岗位群,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是畜牧兽医专业,不是独立的兽医专业。因此,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大都偏重于畜牧养殖技术的传授,对兽医临床知识、动物防疫知识等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整合,学生只是对相关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兽医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现有的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实用性的职教特色。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新技术、新技能又没有及时补充到课程中去。不少课程只是将本科教材进行简单的压缩和归并,如将《传染病学》和《寄生虫病学》合并成《动物疫病学》等。
3.2.3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内开展生产性实际训练有所欠缺,学生无法较多的接触真实的诊断、防疫情景。没有足够供学生实际训练的兽医院或养殖场,缺少专业技能锻炼的机会。校外实际训练基地以养殖企业为主,学生在一个企业往往只能进行一个环节的实习实际训练,大多从事的是一般饲养员的工作。另外,学生外出实习缺少管理,往往出现“有名无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导致毕业后较长时间内不能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
4 新兽医体制下兽医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探讨
执业兽医制度的实施对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规模化养殖、小动物诊疗、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标准化建立对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兽医体制极有可能为兽医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高等职业兽医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保证人才培养规格达到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应保证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执业兽医师的任职条件,具备从事兽医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应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开设兽医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兽医人才;也可以在执业兽医任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调整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方向,科学设置畜牧和兽医专业课程,加强对部分学生兽医专业技能的培养,使之既能够学到养殖技术,又相对侧重于兽医领域,实现学生就业与行业人才需求相得益彰的培养目标。
4.1以高等教育为理念,体现“高等性、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类型教育,其基本属性是“高等性”。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素养,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要求。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又是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必须来源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生以相关知识和技能作为职业背景,具有鲜明的高技术、高技能的“专业性”特点。
4.2以专业为目的,考虑“可持续发展”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择业、创业为本,保证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充分就业的能力,同时也具备择业、创业和后续学习、提升的能力,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核心就是“通过学习兽医通用知识和技能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对学生进行普遍性、基础性的兽医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通过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学生对相关的专业技能、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状况与趋势等有所了解,为学生继续学习和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岗位任职要求奠定基础。
4.3以兽医为根本,聚焦“职业岗位群” 高等职业兽医专业应该针对兽医职业岗位群。如以动物分类的专用兽医,包括猪病兽医、禽病兽医、反刍动物疾病兽医和小动物疾病兽医等;以职能分类,如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动物诊疗等,培养以技术、技能应用为主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兽医教育必须以兽医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对兽医职业能力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兽医执业资格标准,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体系,突出兽医岗位群核心技能的培养。
4.4以基层为去向,突出“实际应用性” 高等畜牧兽医专业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为畜牧、兽医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信得过”的基层兽医。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县、乡、镇兽医诊疗部门、防疫检疫部门、畜牧业生产企业以及私人开设的兽医诊疗机构等,具有鲜明的基层性特点。由于这些部门从事兽医临床具体活动,是兽医知识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因而突出表现为“实际应用性”。
综上所述,高等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兽医职业岗位(群)知识、素质、能力、技能的需要为依据,培养直接为畜禽养殖、动物性疫病防治、动物源性食品卫生监督等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将客观规律和原理转变为物化形态,直接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并能创造价值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1] 蔡泽寰.关于高职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1-5.
[2] 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与职业,2004(1):17-19.
[3] 姜大源.着眼于未来的理性思辨[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21-22.
[4] 李建球.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1(31):17-20.
[5] 李庆章.现代高等兽医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6(8):6-7.
[6] 王汉民.农业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实践的研究[J].河南农业,2008(18):3-5.
[7] 王志健,秦爱建.新形势下我国兽医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6):5-8.
[8] 张培斌.树立畜牧兽医继续教育理念提高从业者素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7):59-60.
[9] 赵涛.襄阳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发展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9):32-33.
[10] 赵涛.对襄阳区高效养殖模式的调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10):7.
S851.33
:C
:1005-944X(2014)02-0032-04
邓干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