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定地蜜蜂规模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2014-01-25祁文忠董锐田自珍师鹏珍逯彦果申如明

中国蜂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天水蜜源养蜂

祁文忠董锐田自珍师鹏珍逯彦果申如明

(1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天水741020;2天水综合试验站麦积示范蜂场,741020)

西北地区定地蜜蜂规模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祁文忠1董锐2田自珍1师鹏珍1逯彦果1申如明1

(1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天水741020;2天水综合试验站麦积示范蜂场,741020)

近年来,由于养蜂人员年龄偏大、工价上涨、运输费高、雇工难等问题,许多养蜂者转为定地饲养,可定地饲养,收入低、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等现象困惑着蜂农。为了促进蜜蜂规模化养殖,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笔者多年来通过试验研究,从秋季管理关键、越冬方式、春繁措施、高产技术和机械化取浆技术等阐述,总结出三断子、三治螨及室内越冬等方法,提出天水地区蜜蜂定地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高效规模养殖方法。

西北地区;规模化;定地;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西北地区有较大的蜜蜂饲养量,就甘肃而言,蜜源丰富,有650多种蜜源植物,载蜂量100万群[2],全省蜜蜂饲养量45万群[5]。由于近些年来运费上涨、养蜂技术工缺乏、养蜂人群老龄化等,许多养蜂人都采取定地越冬养殖。群么,定地饲养一年就那么三四个大蜜源,如果在大流蜜到来时,蜂群还没有发展壮大,就无法夺取高产,在大流蜜期过后蜂群发展强大,没有蜜可采,形成无效空飞,还要饲喂大量饲料,经济效益不高。为了促进蜜蜂规模化养殖,取得良好养殖效益,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秋季管理关键、越冬方式、春繁措施、高产技术和机械化取浆技术等探索,提出了天水地区蜜蜂定地规模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摸索出行之有效规模化养殖方法。秦岭以北的西北地区,北纬34°以北,海拔1000~2500 m范围内区域,以及天水以北以西的平凉、庆阳、定西、临夏等地和宁夏、陕西、青海部分地区养蜂者,都可广泛应用,这对于加快养蜂技术革新,增加蜂农经济收入,提升蜂产业效益和推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意义巨大。

一、注重秋季管理关键

在大农业生产中,“一年之季在于春”,说明春季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养蜂生产“一年之季在于秋”[4],如果秋季蜂群管理不到位,到了冬季,任何措施也难以改变已形成的局面,来年蜂群难以快速发展,甚至造成春衰,一年不会有好的收入。秋季蜂群繁殖的数量和质量既是越冬的基础,更是下一年春季繁殖的基石。那么秋季应抓住哪些关键环节呢,笔者认为从五个方面入手。

1.培育好适龄越冬蜂

蜂群秋季繁殖的适龄越冬蜂,是翌年繁殖开始的第一批哺育蜂,因此也是来年繁殖的开端,是下一年养蜂夺取高产的基础。所谓适龄越冬蜂,就是在越冬前培育,没有参加过采集、哺育和酿蜜工作,并经过排泄飞翔的蜜蜂就是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越冬安全保障,在春繁时相当于青年蜂,泌浆量大,哺育采集能力强劲。适龄越冬蜂的培育,应抓住4个环节:一是培育适龄越冬蜂前必须断子治螨,这样培育越冬蜂的卵虫没有受到螨害,体质健壮;二是优良蜂种和新王,充分利用新王精力充沛、产卵力强的优势培育适龄越冬蜂,巢箱内6~8张脾,子全部出房,越冬蜂数足够;三是要有充足的粉蜜,确保培育越冬蜂营养充足;四是足够的蜂数,8~10框足蜂,保温、哺育能力强。另外如果秋季培育越冬蜂时,早晚温差大可适当保温。

2.优质充足越冬饲料

越冬饲料是蜂群安全越冬的基础,越冬饲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越冬成败,所以一定要优质、成熟、不结晶的好蜂蜜,越冬饲料的贮备应早动手,在秋季最后一个蜜源时要留足蜜脾,如果不够时,可在培育越冬蜂时补足。培育越冬蜂时,继箱上可放有6~7张蜜脾、空脾,巢箱内6~8张育子脾;直止越冬蜂培育完成,继箱蜜脾全部封盖,完全够越冬饲料。饲喂越冬饲料建议要用蜂蜜,如果用白糖也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糖。随着越冬蜂的出房,利用群内老蜂的存在补足越冬饲料,越冬蜂培育完之后不能再喂,确保适龄越冬蜂不能参与酿造越冬饲料工作。

3.严防起盗

秋季蜜源逐渐结束,管理不到位,最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如果发生盗蜂,盗群、被盗群双双受损,两败俱伤,蜂群遭殃。秋季管理时要格外仔细,修补好蜂箱缝隙,合并弱小群,保持蜂数密集,饲喂越冬饲料时注意不要将蜜汁滴在箱外。检查蜂群针对性、目的性要强,快速敏捷,最好是早晚进行,避开蜜蜂活动时间。

4.断子治螨

螨害是养蜂生产中最为头疼的事情,治螨方法不当是治不彻底的,蜂群难以发展。在天水地区定地饲养,培育适龄越冬蜂时一定要断子治螨。7月10日后山花蜜源结束,这时天水区域没有蜜源,蜂群处于闲置状态,在7月10~15日扣王,将没有换的老王更换,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育王换王,7月25~30日放王,新王交尾成功,投入培育越冬蜂,这期间治螨3次,确保适龄越冬蜂不受螨害。9月25日前后扣王强制停产,10月15日后,连续治螨3次,确保蜂群内很少有蜂螨的存在,蜂群能安全越冬。不能发现了再治螨,或螨害严重才治,主要是要抓住治螨的关键环节。笔者总结多年治螨经验,认为经过5月下旬、7月下旬、10月中下旬三次断子治螨,这种“三断子,三治螨”控制蜂螨发展,蜂群不受螨害,一年里养蜂就轻松多了。

5.休整蜂群

越冬蜂全部出房后,促进飞翔排泄,越冬前最后彻底治螨结束,如果9月25日强制停产用的是小王笼的,要更换成大王笼,使蜂王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减少越冬期间的蜂王损失。蜂群排泄结束,调整蜂群,抽出多余巢脾。10月15日后,要遮盖蜂箱,避免太阳光直射蜂箱[8],保持蜂群凉爽,放大蜂路,减少蜂群活动,保持安静,休整蜂群。

二、选择良好越冬方式

秦岭以北的西北地区,北纬34°以北,海拔在1000~2500 m范围内,蜂农习惯于室外越冬,渡过漫长的冬季[1]。在西北,蜂群虽然在室外能正常越冬[6],但在越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蜂群边脾蜜蜂经常受冻落于箱底死亡(蜂农称剥皮),出现异常天气(如寒流、雪灾)整群被冻死;遇到高温蜂群容易散团、活动,蜜蜂飞出箱外,外面气温低不能回巢,冻死在外,而且散团结团次数多蜜蜂活动量大,消耗饲料多,越冬蜂寿命缩短,造成春衰等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室外越冬损失较大[4]。为了加强促进蜜蜂规模化养殖,寻求提高规模化养蜂综合效益,探索安全越冬的最佳途径,将越冬蜂群损失降到最低,经试验研究,室内越冬蜂平均死亡率为8.30%,室外越冬蜂平均死亡率为14.63%。室内越冬平均饲料消耗量为3.59 kg,室外越冬平均饲料消耗量为4.77 kg,无论是从越冬蜜蜂死亡率,还是越冬饲料消耗量上来看,差异较大,充分说明室内越冬效果优于室外越冬[3]。天水以北以西的平凉、庆阳、定西、临夏等地以及宁夏、陕西、青海部分地区养蜂者,都广泛使用室内越冬。

1.越冬室的建造

越冬室应建造在通风安静、远离公路铁路的地方。越冬室的建造可根据蜂群的多少而定,砖木或土木结构均可,100群左右的蜂场按高300cm,长1500cm,宽400cm大小建造,地面铺砖或土地整平,前后各开窗120×150cm(在搬进蜂群时全部封闭,平时开窗通风),屋顶两侧墙开上通风孔,下通风孔在越冬室下方20cm,直径10cm PVC管进入越冬室内中央位置,进气孔口距地面20cm。越冬室靠北一面,安上通风调节器与隔鼠网。通风调节器可根据越冬室内温度情况调节,地面中央位置处可安放一个冰块盛放槽和电热器,起到温度调解作用,蜜蜂放入后,通过换气扇、电炉和冰槽控制室温,室内挂干湿温度计,保持室温在-2~2℃间[3]。

2.蜂群进入越冬室后的管理

蜂群进入越冬室前,将越冬室门窗打开通风2~3天,安置好放蜂架,蜂群进入后门窗用遮光板堵严,不能透光透亮。越冬蜂群要有序摆放,蜂群放置于50cm高的架子上,可重叠3~4层。做试验的蜂群是两排巢门相向摆放,中间相距100cm通道,便于检查管理。如果蜂群较多时距墙壁50cm,可背对背摆放两排,两排中间相距80cm。蜂群放置好后,保证上下通风口畅通,如果在搬动过程中蜂群有骚动可在夜间打开窗户,保持室内温度在0℃左右。蜂群安定后关好门窗,挂上棉帘子,不要轻易打扰蜂群,保持安静。外界温度低于-15℃时,室内温度也会下降,这时就要调小通风进气口,适当用电暖器等供暖方式加温,室内最低温度不能低于-4℃。当外界气温较高而且湿度较低时,室温达到3℃时就要采取降温措施,调大通风进气口,夜间打开门窗,在冰槽里盛放冰块,起到降温增湿作用,最高室温不能高于4℃,湿度保持75~80%。蜂群刚搬入越冬室时,每天要观察室内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当外界温度变化幅度不大时,10天左右检查一次。一般在越冬后期容易出现问题,室温容易升高,需要每日或2~3天入室检查一次。进入越冬室应先查看室内是否透光,并注意倾听蜂群发出的声音。用手轻轻敲击箱壁,蜂群发出轻微“嗡嗡声”表示越冬正常[6]。

王交尾成功,组织繁殖蜂群,新王产子能力强,蜂群哺育积极性高,是对刺槐期抓产量蜂群下降的有效补充,确保下一蜜源到来时蜂群发展壮大。

4.伺机治螨

在扣王夺高产的有利时机,蜂群处于断子状态,蜜源后期,5月下旬断子治螨。这次断子治螨很关键,因为蜂群从越冬后一直没有治螨,这时蜂群内蜂螨寄生率上升,通过这次防治,蜂螨很难发展起来,对蜂群发展有利。之后7月中旬、10月中下旬共3次断子治螨,控制住蜂螨发展,一年里蜂群不受螨害。

五、免移虫产浆技术引进

蜂王浆是西方蜜蜂生产的一种重要产品,定地饲养者,生产蜂王浆是增加经济收入主要手段。由于养蜂人年龄偏大,视力不好,移虫困难,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不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蜂场的蜂王浆生产规模。曾志将研制的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让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更贴近养蜂生产实际,从而解决不需要人工移虫问题,大大减少人工移虫劳动强度,提高了蜂王浆生产效率,为我国推广一人多养的蜂群饲养方法提供技术支撑[7]。定地饲养引进免移虫取浆技术,并加以示范推广,是解决取浆困难的一项技术措施。

[1]李旭涛,孟文学,祁文忠,等.西北蜂业全书[M]兰州:甘肃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03-414.

[2]章定生,佘坚强,曹九明,等.甘肃蜜源植物志[M]兰州:肃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4.

[3]祁文忠,田自珍,师鹏珍,等.天水地区蜂群室内与室外越冬效果对比[J].中国农学通报,2014,(2):30-38.

[4]吴杰,刁青云,祁文忠,等.蜂业救灾应急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12。

[5]祁文忠,师鹏珍,缪正瀛,等.对甘肃中蜂规模化养殖瓶颈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蜂业,2012,(2):24-25。

[6]汪应祥,师鹏珍,祁文忠.天水地区西方蜜蜂安全越冬管理[J].中国蜂业,2010,(11):28-29。

[7]曾志将.推进我国西方蜜蜂规模化饲养的措施[J].中国蜂业, 2011,(6):8-9.

[8]张中印,吴黎明,罗岳雄,等.养蜂配套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2.

3.蜂群进出越冬室的时间

蜂群进入越冬室的时间,应依照天气情况而定,根据外界气温确定,一般夜间温度到-7~-5℃时,夜晚将蜂群搬入越冬室。根据多年饲养经验,在天水地区通常是在12月1日左右,蜂群进入越冬室。

早春随着气温的升高,越冬室内温度3℃以上,外界中午气温达到14℃以上,蜂群在室内出现骚动,在天气晴朗时搬出越冬室,促进蜜蜂排泄飞翔,一般2月18日左右室内越冬蜂群搬出越冬室。

三、把握春繁技术措施

搬出越冬室的蜂群,经过排泄飞翔,蜂群稳定后,调整蜂群,紧脾合并,消毒整理,先不要放王,在包装保温前再放王,春繁期间抓住以下几个技术措施:

1.紧脾

抽出多余的巢脾,使蜂群保持蜂多于脾。有3~4脾蜂的只能留2脾,隔板内放2张平整、较新、雄蜂房少、有粉蜜的巢脾,隔板外放1张蜜粉脾,一般采用双王繁殖。放出蜂王,开始保温繁殖,开繁时间要认真合理计划和推算,要与蜜粉源出现时间相结合,在天水地区一般在3月1~4日前后开始繁殖。

2.保温

保温时先外后里,外面保温采取箱底、箱后、两箱中间和边上用比较柔软的麦草包装,箱内空余部分用保温物填充,纱盖上加棉垫,晚上盖塑料布,天气晴朗时揭开,蜂群在繁殖过程中壮大,气温不断升高时,保温物也就要逐渐撤掉,先里后外。

3.饲喂

春繁开始,饲料消耗量大,补充饲料是必须的,主要有:

(1)喂蜜:不是每天饲喂,巢内2张脾应放半蜜粉脾,在隔板外放1张蜜粉脾,割开蜜盖供蜜蜂取食。若不足时可用2∶1糖浆补充饲喂,确保巢内饲料充足。

(2)喂粉:早春外界粉源少,蜜蜂也难以采集,靠外界粉源远远不能满足蜂群繁殖需要,饲喂办法是除在隔板外放蜜粉脾外,将已消毒的花粉用蜂蜜以1∶0.6比例拌成花粉团,放在巢框上梁,供蜜蜂自行取食。确实没有贮备的天然花粉,也可用高品质的代用花粉,总之在繁殖期绝对不能缺粉。

(3)喂水:蜂群繁殖时水是不可缺少的,缺水也会影响蜂群的正常繁育,早春气温低,蜜蜂采水困难,经常因采水后冻僵难以回巢,损失严重。喂水可采用巢门喂水器喂温开水,如果巢内有空间,将喂水器放在蜂巢内。喂水时适量加食盐,盐水的浓度为0.5~1%。

4.加脾

早春加脾不能心急,巢内必须蜂多于脾,两张脾全部产满后,蜂王爬在隔板外面产子时,将隔板外的脾调到隔板内边脾位置,再在隔板外加1张蜜粉脾,等群内两张子全部出房,蜂数增多,将隔板外的脾继续调入边脾位置。这样在早春天气异常的情况下,防止蜂群缩团造成蜂脾边缘和边脾外侧的幼虫和卵冻伤。如果有冻伤也只是小子,不碍大事,当气温逐渐升高,群内蜂数增加,可在第二位置加脾,加脾应选用平整巢脾,用快刀削平1~2 mm,以便于蜂王产卵,加快扩繁速度。4月15日前后油菜正处于中期,蜂群发展壮大,全部上继箱,如果能取到蜜则取,不能强取,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加快繁殖,为刺槐花期打基础。

四、抓住生产重要环节

定地饲养的蜂场,一年就那么几个主要蜜源,天水及周边地区,主要蜜源有4月份油菜,5月份刺槐,6~7月份的山花、紫花苜蓿,必须在大流蜜期到来之际,将蜂群培育强壮,抓住时机夺高产。

1.组织生产群

蜂群在主要蜜源期能发展成大群投入生产即可,如果到大蜜源到来时难以达到强群标准,则要采取一定措施,确保有一定数量的强群采集。离主要采蜜期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则适当地把小群的卵虫脾调给大群;离主要采蜜期还有十几天至二十几天的时间,则用小群封盖子脾补充大群;当主要采蜜期即将到来,用补充子脾的方法已经来不及的时候,可把小群与大群并列摆放在一起,到了流蜜开始以后将小群搬走,使小群的外勤蜂集中到大群内,加强大群的采集力量。

2.扣王夺高产

刺槐是天水及周边地区主要蜜源,其蜜质好,有特色,深受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青睐。刺槐蜂蜜价位高,产量大,是定地养蜂取得收入最重要的蜜源。5月15日前后,刺槐大流蜜到来之际扣王或将蜂王限制在一定区域,限制蜂王产卵,减轻巢内工作量,集中优势力量抓蜂蜜产量。

3.育王换王

利用扣王抓生产时机,抓紧育王,在介绍王台、处女王交尾时,将扣的蜂王集中到一定区域,新王交尾成功,这样自然换王成功。如果新王交尾不成功,则将扣的老王返回原群,等下次更换,这种换王方法简便,成功率高,且大群交尾,蜂王质量好。刺槐蜜源结束,处女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CARS-45-SYZ19)

祁文忠,1961年生,甘肃岷县人,副研究员,E-mail:yfsqwz@163.com

猜你喜欢

天水蜜源养蜂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养蜂女状元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天水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