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规模化养蜂是发展现代化蜂业的必由之路
2014-01-25陈润龙
陈润龙
(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杭州310020)
浙江是全国的养蜂大省。近年来,全省蜂群数量在110万群左右,生产蜂蜜8万多吨、蜂王浆2000多吨、蜂花粉3000吨,养蜂产值达10多亿元(不包括蜂产品加工增值部分)。连续10多年,浙江省蜜蜂饲养量、蜂产品产量和外贸出口数量、蜂业产值位居前列,在全国养蜂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综观浙江省蜂产业发展趋势,正在由传统养蜂业向现代化蜂业的方向转变,没有规模化养蜂就不可能有现代化蜂业发展。
一、浙江省为什么要向规模化养蜂方向转型
根据中央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四化同步”要求和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发展规模化养蜂,提高养蜂生产效益是发展养蜂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传统养蜂生产方式和促进蜂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蜂场规模一般在2000~3000群以上,多的上万群,规模效益非常可观。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规模化养蜂是现代化蜂业的必由之路。我国蜂农梁朝友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规模养蜂3500群,以南瓜、葵花、山花为蜜源,专业生产巢蜜,2012年每群蜂平均产巢蜜85 kg,获利600多万元,成为我国规模养蜂的一个典型。目前,浙江省蜂场平均规模在100群左右,虽然养蜂规模水平领先全国,但生产现状仍处于传统养蜂方式,规模普遍偏小,生产单位分散,生产主体众多,养蜂条件简陋,导致先进的蜂机具用不上,标准化生产规程难操作,现代化养蜂技术推广不开,规模效益无法实现,严重制约了浙江省现代化蜂业的发展进程。
1.发展规模化养蜂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实施
我国虽然已先后出台了许多养蜂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但多数养蜂人还是延续长期形成的生产习惯,以夫妻为主或者加1~2个帮工养殖100~200群蜂,手工作坊式饲养,规模小,条件简陋,操作无规范,生产效率不高。发展规模化养蜂后,一个蜂场就是一个生产车间,生产主体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追求规模效益,势必要引入先进的工厂化管理理念,用统一规范的生产程序和操作规程来进行生产和管理,这将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2.发展规模化养蜂有利于养蜂机械化的推广
发达国家专业养蜂的特点是规模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人均饲养量大、产值高,集规模化和机械化为一体,以机械化推动规模化养蜂的发展,以规模化带动机械化的应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现代养蜂模式。目前,浙江省已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不锈钢自动取浆机、养蜂专用平台等一批机械化蜂机具,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改善了生产条件,但由于养蜂场规模小,蜂场分散,几家合用一套设备不方便,又怕影响质量安全,独自购买利用率低,不经济合算,阻碍了机械化蜂机具的推广应用。
3.发展规模化养蜂有利于蜂产品质量安全
规模化养蜂后,为了规避风险,生产主体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将显著增强,要追求规模效益,必须建立健全养蜂生产日志和建立台帐,实行质量可追溯制度,严格执行生产规程和操作程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发展规模化养蜂利于吸引年轻人加入养蜂行列
传统养蜂常年在外转地放蜂,四处奔波,风险大,效益不稳,十分辛苦,加上现在农村赚钱的门路较多,年轻人不愿养蜂,养蜂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状况。规模养蜂是以追求规模效益为目的,养蜂有了规模效益,才能吸引年轻人加入到养蜂行列。
5.发展规模化养蜂可使加工企业节约检测成本
蜂农向蜂产品加工企业交售蜂产品,由于规模小而分散,加上产品品种和批次的不同,往往需要检测大量的样本,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质检成本。规模化养蜂后,可使企业节省许多检测成本。
6.发展规模化养蜂可使政府节省行政管理成本
浙江省现有蜂农3万多人,蜂场1万多家,相对应地,生产主体也有1万多个。如果通过若干年发展规模化养蜂,每个蜂场的规模从现在的100群扩大到1000群左右,同样的蜂群饲养量,生产主体将缩减10倍。管理1000多个生产主体要比管理10000多个容易的多,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行政监管成本大大节约。
二、浙江省发展规模化养蜂的有利条件
浙江省养蜂基本以家庭蜂场的方式养殖,其中90%是西方蜜蜂,大部分常年追随花期在全国转地放蜂。蜂场普遍存在规模化程度低、人均饲养量少、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目前,规模化养蜂已开始引起部分蜂产品加工企业和蜂农的重视和兴趣。杭州常青蜂业有限公司蜂场规模已发展到1000多群,萧山蜂农王建刚已将自家的蜂场规模扩大到近1000群,省内一些蜂产品加工企业自办的蜂场规模不小,有的蜂农也将蜂群规模扩大到400~500群。有的蜂场采取成立合作社的形式组合起来,形成规模生产。多年来倡导的组建养蜂合作社、蜂业联合体等,提高了蜂农的组织化程度,为发展养蜂规模化奠定基础。
浙江省蜂农在长期的养蜂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养蜂习惯,技术全面,生产水平较高,同时,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多条转地放蜂的生产路线和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这也为发展规模化养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省民间社会资本实力雄厚,一旦发展规模化养蜂成功,养蜂规模效益体现,将会极大地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养蜂行业,给规模养蜂注入生机和增加活力。
三、当前阻碍规模化养蜂发展的主要问题
1.传统养蜂思想的束搏
浙江省养蜂队伍老化,多数蜂农的年龄在50多岁以上,文化程度低。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因循守旧、小富即安、怕冒风险,养蜂生产模式基本固定在传统养蜂100~200群的规模上停滞不前。要想现代化养蜂发展,必须要突破传统养蜂思想的束搏。
2.规模养蜂风险与机遇同在
目前浙江省蜂农抵御风险灾害的能力较弱,社会保障程度不高,蜂农害怕无力承担风险和损失,不敢放开手脚发展规模养蜂。
3.规模养蜂的基本条件
规模养蜂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需要有大蜜源场地,而浙江省是一个资源小省,缺乏大蜜源场地,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只有一些零星小蜜源场地,缺乏可供意蜂规模养殖的大蜜源场地,这也是形成浙江省蜂农常年四处奔波,追花夺蜜,转地放蜂。
5.缺少发展资金
浙江省蜂农常年养蜂由于效益不稳,每年收益只够养家糊口,少有积蓄,缺乏发展资金。规模养蜂不仅有风险,而且对资金需求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四、发展规模化养蜂的对策建议
1.加大发展规模化养蜂的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和蜂业协会的职能,紧紧依托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培训等途径,从推进养蜂业转变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大局出发,把发展规模养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广泛宣传发展规模养蜂的作用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适度发展规模养蜂
规模化养蜂不同于传统养蜂,它有特定的要求和内涵。我国规模化养蜂场的蜂群量以及蜂群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与国外相同,要适合我国国情,有自己的特色。浙江省推进规模养蜂,一定要坚持稳步推进的方式,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度发展的规模,发展初期以饲养1000群左右的蜂场规模较为适宜,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待以后条件成熟,可以向更大规模发展。
3.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和蜂种
浙江省缺乏大蜜源场地,要充分利用省外大蜜源资源发展规模养蜂,势必要选择大转地放蜂的生产模式。首先要运用以往积累的放蜂路线和成功经验,科学研判气象资料,逐步在省外选择蜜源充足、蜜质好,花期长、生态条件好的大蜜源场地作为放蜂路线,拓展并建立一批优质放蜂基地和越冬春繁基地。尽量避免远距离长途奔波,频繁转场,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其次要选择产量高,适合规模养殖的高产“蜜王”作为当家蜂种,专业生产优质成熟蜂蜜。
4.引用科学的管理机制
规模化养蜂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规模效益,表面看是扩大生产规模,实质是引入先进的工厂化管理理念,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每一个养蜂人员管理蜂群的生产能力。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科学高效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生产管理,程序化操作。
5.政府要在政策措施上扶持
规模养蜂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将发展规模养蜂列入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的规划,在政策、措施和项目上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蜂农发展规模养蜂的积极性,促进养蜂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