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明教授治疗肝癌的临证经验
2014-01-24李彦磊黄祖明
梁 华 李彦磊 黄祖明
(青岛市肿瘤医院肿瘤内三科,山东 青岛 266000)
黄祖明教授治疗肝癌的临证经验
梁 华 李彦磊 黄祖明
(青岛市肿瘤医院肿瘤内三科,山东 青岛 266000)
【关键词】肝癌;临证经验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以中壮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属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愈后差的肿瘤,临床上以右胁肿硬胀痛、消瘦、纳差、乏力或有黄疸或昏迷为重要表现,在中医文献中,类似肝癌症状体征的记载是不少的,分别属于“脾积”、“症积”、“臌胀”、“黄疸”等范畴,由于各医家对本病认识的角度不同,故治疗各有侧重,黄祖明教授为青岛市肿瘤医院主任医师,为山东省名中医,他在多年临床治疗肝癌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医治疗肝癌颇有研究,现阐述如下。
1 肝脾同病为其主要病机
肝癌从本质上来讲为本虚标实,本虚比较多见的是脾气不足及肝阴亏损,标实即为邪毒侵袭,气滞血瘀,痰湿凝结[2]。本病初起时脾气虚,肝阴不足导致气血瘀滞,肝无法达到阴平阳泌,而肝体阴而用阳,故而肝阳常有余而肝阴阴常不足,故久之则气郁痰滞,湿热内生,瘀毒互结,故致肝阴虚,临床上就会出现常见肝癌患者具有的症状如:疼痛、黄疸、肿胀等症状,到了肝癌晚期,邪毒会导致体之正气亏损,气虚不能摄纳,血动窍闭,血溢脉外,在临床上可见上纳差、乏力、胃出血及黄疸或昏迷等,黄老认为,气滞阴虚是肝癌的基本辩证,而肝木旺盛则必克脾土,所以肝木脾土同病为肝癌的主要病机,气滞耗阴,脾气虚亏,正虚邪实恶性循环,肝癌演变过程中多见此病机。
2 重视柔肝健脾
在肝癌治疗当中并重滋阴柔肝与健脾[3],为黄教授治疗肝癌的基本学术思想。肝体阴而用阳,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故肝阳易亢,肝阴易损,肝火易旺,观所致导致患者暴躁、焦虑、忧郁,故应以滋阴柔肝为主,从而潜肝阳,疏肝气,肝火得降。后期患者多有肝肾阴虚表现,黄老认为阴虚的轻重可作为推测预后的指征,黄老判断阴虚常从舌脉着手,比如患者虽然形体消瘦,癌肿未消,但口中和,舌滑有苔,脉弦细,脉证相吻合常常预示病变尚浅,病情尚轻,可以扶正育阴,养精蓄锐,以图后治,可谓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相反,病者虽然看上去形体结实,但苔黄舌红,口渴喜饮,脉弦滑数,为邪热炽盛之象,倘若进一步出现面色晦暗,口干咽燥,舌质暗红或红绛,无苔,脉细而无力,则为病情进展、预后凶险之兆,尤其当舌光无苔,如镜发亮,扪之无津,舌质绛紫时,已为肝阴枯竭,危侯将至了。
3 扶正健脾贯穿肝癌治疗的始终
张仲景伤寒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恶性肿瘤病因为:人体正气亏虚,风邪内侵,或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功能失常,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脏腑功能紊乱与毒邪内侵共同作用,积聚成疾。恶性肿瘤以正虚邪实为主要病理特点,正虚又以脾气虚为主,正虚则邪实,邪实又正虚,如此恶性循环。《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当前肝癌患者多由慢性乙性肝炎得不到及早预防级及时治疗,逐渐演变为肝硬化,由于经济、对疾病的认识、重视程度及肝移植无法广泛开展等医疗等多方面原因,致肝硬化无法有效就治,从而发展为肝癌,肝癌发展较快,临床上由于多数患者生活不规律,人体正气不足不能战胜邪毒,临床多见邪盛与正虚并存的复杂证侯群,所以发现既是晚期,因而黄教授治疗肝癌重视健脾[4]扶正,脾胃并重,健脾开胃为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补脾促进气血之化生,可调节肝之疏泄,扶正祛邪,使正气恢复,气滞、血瘀、痰湿、邪毒、癌肿、症瘕等毒邪慢慢消退,控制并发症,使疾病缓解和康复,黄老临床上常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白茯苓、西洋参、白术等,配伍炒谷芽、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等具有健胃消滞的功效,提高患者的食欲,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佐用解毒抗癌之品
肿瘤患者毒热内蕴,化火化热,肿毒淤结者多,故常需佐用解毒抗癌[5]之品,清热解毒法为很多医家常用治法,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具有如下作用:①抗炎、解毒、退热;②调节机体免疫机制;③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④抑制肿瘤;⑤抗氧自由基;⑥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但是清热解毒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所以要适量使用时,以免损伤脾胃。
5 酌情使用活血药
《血证论·瘀血》云:“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症瘕”,所以血瘀证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血瘀溢于脉外可瘀结成块,血受煎熬可结成块,寒凝血滞可结成块,血瘀气滞可结成块,故瘀血结于肝脏脉络可导致肝癌的发生。血瘀成块则表现出肝癌患者临床常出现的症状如:舌暗有瘀斑、肌肤甲错、舌下脉络曲张、肝区胀疼、肝区可触及肿块、脉涩或结代等,因此酌情加用活血药[6]对肿瘤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当肝癌晚期出现明显的疼痛难以忍受时,则可加大活血药化瘀用量,如:丹参、红花、三七、桃仁、莪术、三棱等。
6 治养结合
综合治疗黄老认为肝癌的调养尤其不能忽略,首先是要配合饮食调养,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并列“食治”一门,将食疗和药物治疗放在同等重要地位,肝癌患者最好食用富于营养易消化的软食,少吃生冷油腻及偏硬的食物,不用损害肝肾功能和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多用太子参、炒山药、白术、芡实、粳米、麦门冬等甘药滋脾益气,白茯苓、薏苡仁等甘淡渗湿,瘦猪肉、猪脊骨、黄雌鸡、鳖甲、田螺等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血,以固脏阴,药食并治,效果奇佳,其次是合理养生,生活上要避免过分劳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坚持气功锻炼,以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最后,尤其要加强心理治疗,指导患者保存乐观的心态,树立生活的信心。
7 病案举例
患者男性,56岁,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介入术1次,术后1周肝区疼痛加重,腹胀,纳差乏力,便干消瘦,舌红苔腻,脉弦滑,中医辩证:气滞血瘀,脾虚失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拟方如下:木香6 g、砂仁6 g、陈皮9 g、半夏12 g、茯苓9 g、甘草6 g、 党参12 g、白术12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9 g、枳实9 g、白芍10 g、 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大黄6 g、厚朴9 g、服药10剂后精神食欲好转,右上腹疼痛,后背胀,证属气滞血瘀,调方如下:柴胡9 g、枳实9 g、白芍9 g、甘草6 g、木香6 g、丹参10 g、大黄9 g、黄芩10 g、黄连6 g、元胡9 g、川楝子12 g、莪术9 g、干姜9 g、蒲公英15 g、沙参12 g、太子参15 g、三棱9 g、黄芪20 g 患者带药回家,坚持按方服药,服用此方半年余,症状明显好转,精神渐佳,肝区疼痛减轻,继续服药,巩固疗效。总之,肝癌治疗是临证中的难点,黄祖明教授博采众家之长,临证经验丰富,经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5):321-328.
[2] 叶丽红,程海波,章永红,等.原发性肝癌的病名病因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0):2627-2628.
[3] 张薛磊,王忠,孙振.当代名中医治疗肝癌经验集粹[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71-73.
[4] 王歌,王瑞平.王瑞平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 (1):152-154.
[5] 史国军,董晶,陆宁.山广志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证经验体会[J].中医药学报,2013,1(41):94-96.
[6] 胡陵静,王怀碧,张国铎.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2) :273-275.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2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