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014-01-24颜玉红
颜玉红
(四平市第四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颜玉红
(四平市第四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介绍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以国内外资料为基础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归纳。评述了左氧氟沙星的常见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防治
左氧氟沙星是较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属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其化学结构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具有起效迅速,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血药浓度高,细菌不易耐药等特点,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剂型包括粉针剂,小容量注射液,大容量注射液,主要以乳酸盐,甲磺酸盐,盐酸盐注射剂为主。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典型,近年来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预防和减少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也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
1.1 变态反应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病例报告中,过敏反应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喉水肿,呼吸困难等[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74岁。因肺炎入院,首次接受左氧氟沙星100 mL静滴,约30 min时患者出现气喘,面色潮红,烦躁不安,急性病面容,呼吸困难,喉部水肿,有痰鸣音,抗过敏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患者,女,29岁,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6 min后患者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荨麻疹,并有胸闷,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脉搏细弱,心率(HR)150次/分,血压(Bp)9/5 kPa,随后意识丧失,经抢救,10 min后神智逐渐恢复。追问病史,半年前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感胸闷、心悸、头昏,未予处理,自行缓解。
1.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左氧氟沙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即可恢复,其发生率为8.5%[2],临床研究报道的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小顺序为:氟罗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1.3 神经系统反应
有些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后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特别严重的可发生精神障碍,这也是左氧氟沙星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为3%[3],如患者(男,46岁)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后,出现头疼,头晕,心慌,记忆力减退和意志丧失,连续给药后症状更加严重,伴有心情烦躁,自杀倾向和攻击他人行为[4]。北京友谊医院报道患者女,67岁,因发热咳嗽就诊,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静滴,每日两次,3 d后出现四肢肌张力高,双手肌力4级,肌肉阵挛,肌腱反射活跃,双手指鼻不稳,停药数日后症状消失[5]。这可能与左氧氟沙星里的氟分子结果有关,其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血脑组织,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而出现上述症状。
1.4 血糖代谢障碍
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对血糖的影响不大,占总事件的1.6%,但临床使用时仍可能出现血糖增高或降低现象,通常发生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遇此情况应注意监测血糖浓度,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需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
1.5 血液系统反应及二重感染
应用左氧氟沙星还可使患者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如南京一患者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后血常规发生明显变化,白细胞量由给药前的10.2×109/L降至2.8×109/L,中性粒细胞由给药的83%降至32%,停药48 h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报道1例患者女,77岁,主因胃癌术后13年发现左肝占位12 d,为行进一步治疗入院。给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0.2 g静滴,每日2次,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严重降低,停药后经治疗逐渐恢复[6]。
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肠道、肺部、泌尿系统的二重感染可致菌群失调,发生率约为1.3%,虽然不是很高,但一旦发生较为严重,大多表现在肺部的真菌感染和伪膜性肠炎等,很难治愈,这与用药时间的长短有关,我们要引起重视。
1.6 儿童用药问题
喹诺酮类药物对年幼动物有软骨毒性作用,所以说明书中明确提示18岁以下患者禁用,左氧氟沙星主要影响儿童骨骼的发育,导致骨骺线过早闭合,影响身高。《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意事项中也提出18岁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在2009年5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2期)中有18岁以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后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患儿。男,12岁,发热38 ℃,因恶心,腹泻就诊,入院诊断为胃肠感冒。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用药约5 min,患儿即出现打喷嚏,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明显症状,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肌注扑尔敏,雾化吸入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30 min后症状逐渐缓解。
2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防治
很多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产生与治疗无关而不利于人体的作用,我们称之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依赖性和成瘾性,常见不良反应大都在药物说明书中标明。值得一提的是,药物用于临床后,还会出现许多在临床试验中尚未出现过的不良反应,因此,治疗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药,都不会造成严重损害。该药应用于较严重的感染患者,不作为首选药物,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与合并用药有关,临床医师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用药,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仔细观测患者的症状,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尽快给予对症治疗。18岁以下患者禁用,老年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慎用或在严格监护下使用。
2.1 询问既往病史,避免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该药物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不宜用于有该类病史尤其有癫痫病史的患者。询问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如发生过敏反应,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缺乏、腹痛、腹胀等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搔痒等症状。亦可一过性肝功能异常,疗程结束后消失。但继续发展并伴有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出冷汗、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即停药,同时进行抗过敏治疗,让患者平卧,吸氧,肌注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过敏性休克症状发生可能与既往病史及静脉注射的速度有关,故应严格掌握其静脉滴注速度,一般每100 mL至约少于60 min。
2.2 药物的相互作用,左氧氟沙星与镁铝的制酸剂,铁剂发生鳌合,减少吸收,建议避免同时使用或间隔2 h服用。左氧氟沙星对茶碱的血浓度、AUC等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茶碱对本品的吸收等亦无明显影响。但由于其他一些喹诺酮类药物与茶碱合用时,可使茶碱消除半衰期延长,使茶碱的消除 率下降32.4%,这一相互作用程度与左氧氟沙星的剂量呈正相关,血药浓度增高,致患者茶碱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及神经症状特征的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头痛,因此在使用本品时仍应严密监测茶碱浓度.必要时调整剂量。左氧氟沙星对华法林的Cmax、AUC等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华法林对左氯氟沙星的体内过程亦无明显影响。但在左氧氟沙星上市后监测中有该药增强华法林作用的报告,因此,二者合用时应监测相应的凝血试验和出血情况。左氧氟沙星与抗溃疡药合用如哌仑西平能延迟胃排空而延缓本品的吸收,胃复安加速胃排空而加速本品的吸收,驱回灵亦能延缓本品的吸收,从而延缓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效果。西咪替丁与本品合用可是西咪替丁血药浓度升高。本品与经干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安替比林合用,可降低后者的代谢,使二者的血浆水平升高,对肝功能受损者尤应注意。左氧氟沙星还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一般均可耐受,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左氧氟沙星药物时,需定期检查血糖浓度,调整降糖药剂量,本品与胺碘酮合用时,发生心动过速的危险性会增高,合并应用时要引起关注。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中,有可能出现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不良反应,为谨慎起见.所以肌腱断裂患者最好不要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左氧氟沙星具有起效快,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也屡有报道,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虽然目前尚无不良反应致死的报道,但仍需警惕,同时合理使用本药品,其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
[1] 余莉沙,汤慧敏,闫晶.左氧氟沙星治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2):131.
[2] 赵新瑞,曹长华.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J].菏泽医学报,2001,13(2):322.
[3] 邓爱玲,王及华。夏亚欣.左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60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4):305.
[4] 陈华,李锡英.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导致重症过敏药疹[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1(3):186.
[5] 邵荣,刘桂霞.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血白细胞减少[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3):200.
[6] 杜希.左氧氟沙星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4(2):141.
R978.1;R969.3
:A
:1671-8194(2014)07-02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