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那普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4-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7期
关键词:卡托普利巯基依那普利

王 梅

(山西省晋城市煤业集团总医院药剂科,山西 晋城 048006)

依那普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王 梅

(山西省晋城市煤业集团总医院药剂科,山西 晋城 048006)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4例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用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及依那普利组患者各26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 卡托普利组14例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肝功异常4例,白细胞下降4例,13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2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6例患者出现味觉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0%;依那普利组8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8例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9%。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降压药的短效制剂极易引起血压波动,不良反应较多,为求平稳降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宜选用中、长效制剂,国产的依那普利又是同类药中最价廉的,所以,依那普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依那普利;不良反应;巯基;观察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在体内抑制转换酶作用较卡托普利强8.5倍,且不含有巯基结构,不良反应较少,作用原理为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减少醛固酮分泌等而发挥作用。本品降压同时能保持心肌收缩力,不影响心排血量,能增加肾血流量,对血糖、尿酸和胆固醇代谢无明显影响。适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病,由于本品不良反应较轻,使用日益广泛,目前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为分析依那普利临床不良反应,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的患者267例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4例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314例,女220例,年龄48~84岁,平均(65.7 ±7.5)岁,所有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联盟(ISH)与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JNC)会议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规定,轻度198例,中度336例,排除冠心病、继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病例。534例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用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及依那普利组患者各26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江苏扬子药业集团生产)10 mg/d,每日晨起口服。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2.5 mg,2次/日,饭前1 h服用。两组均连续服用8周为一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比,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降压效果

降压总有效率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为89.14%(238例),其中,显效120例,有效118例,无效29例。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92.13%(246例),其中,显效124例,有效122例,无效2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实验室检查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观察指标:血电解质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无明显异常,均无明显变化(P>0.05)。

2.3 不良反应

卡托普利组14例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肝功异常4例,白细胞下降4例,13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2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6例患者出现味觉异常(口腔有咸味或金属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0%;依那普利组8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8例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9%。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以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能耐受。

3 讨 论

绝大多数高血压(95%以上)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常伴发心、脑、肾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既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转换酶抑制剂是近十余年来常用的一种降压药。常用的有短效卡托普利、中效依那普利、长效苯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西拉普利(一平苏)及培哚普利(雅施达)等。本组实验观察表明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临床疗效分别为89.14%和92.13%,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分别为16.10%和5.99%,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托普利是临床应用最早、最广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口服后60%~70%被吸收,1~1.5 h作用达高峰,作用持续8~12 h,半衰期l~2 h。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巯基,不良反应较大,如皮疹、味觉异常等。依那普利为第二代的ACEI,不含巯基,口服后40%~65%被吸收,其乙酯部分在肝内被水解,转化为有活性的苯丁羟脯酸而起作用(肝功能异常者该转化速度延缓)约1 h达作用峰值,半衰期12~14 h。两药均主要由肾脏排泄,但依那普利作用时间长而不良反应少。本组实验表明,依那普利和卡托普利均易引起咳嗽这一不良反应,原因是在人体内有一种很强的缩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抑制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就抑制了体内生成血管紧张素Ⅱ,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一旦被抑制,缓激肽的降解过程也一同受到了阻碍,缓激肽就在体内慢慢堆积了起来。缓激肽可以促使血管扩张,这一点也有助于降血压,可是它却有一种不良反应——刺激咽喉,引起干咳。因此,常觉咽部发痒感而引起干咳,多为阵发性,尤其在夜间更加明显。杨学敏等[2]在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报道中也提出,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干咳,其原因可能为体内缓激肽增多有关,停药后即可缓解。本组研究证实,依那普利作用、咳嗽等产生比卡托普利缓慢,因为它是前体药,要在体内转化为依那普利拉后才起效,又因依那普利不含巯基,而巯基常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和白血球下降、味觉异常等不良反应,所以其不良反应比卡托普利要少。相关大量观察研究报道[3,4],口服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降压效果确切,耐受性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服用方便、安全、花费较少,适合推广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且适合和其他药物联用。临床报道[5],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倍他乐克三药联用降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合理选择。

总之,降压药的短效制剂极易引起血压波动,不良反应较多,为求平稳降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宜选用中、长效制剂,国产的依那普利又是同类药中最价廉的,所以,依那普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徐华文,赵宝来.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1,17(6):808.

[2] 杨学敏,杨开宁,高伟,等.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3):89.

[3] 农小宝.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8例疗效观察[J].内科, 2009,4(3):365.

[4] 崔正花.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8):175.

[5] 蔺军,刘鸣.吲达帕胺合用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4):37.

R544.1;R969.3

:B

:1671-8194(2014)07-0086-02

猜你喜欢

卡托普利巯基依那普利
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吸附Hg(Ⅱ)的研究进展
临床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估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卡托普利相关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诊治报道
硫氨酯法合成巯基乙酸钠在铜钼分离中的运用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GC-MS法与HPLC法测定化妆品中巯基乙酸的方法比对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铃草子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总巯基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