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定教授脾胃学术思想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经验*
2014-01-24侯林毅甄小芳
侯林毅 甄小芳 陈 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00)
·专家经验·
陈昭定教授脾胃学术思想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经验*
侯林毅 甄小芳 陈 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00)
陈昭定 脾胃学术思想 儿童 重症肺炎
陈昭定教授,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原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3、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首都第2届国医名师。其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和科研工作50年,治疗儿童常见病和疑难重症病有很好的疗效。他在临床中逐渐形成了“以脾胃为中心”的辨证思路与用药特色,重视脾胃是其诊治儿科疾病的特点之一。陈昭定教授的脾胃学术思想渊源于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但他更注意传承与创新,在临床治疗儿科危重疾病时,提出固护脾胃,使正气健运,利于祛邪,祛邪而不伤正,攻补兼施,既重视脾胃,也重视气血,并不断开创中医儿科危重症领域的治疗。现将其运用脾胃学术思想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小儿肺炎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表现,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重者可见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张口抬肩,若出现变证如心阳虚衰,邪陷厥阴,则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肢厥脉微或神昏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危重症。陈昭定教授通过脾胃学术思想,对小儿肺炎进行治疗。
1 五脏有病,当治脾胃
陈昭定教授秉承《黄帝内经》的理论,吸收东垣的脾胃论思想精华提出了通过调整脾胃功能,达到治疗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学术思想,尤其通过使用调理脾胃的药物,治疗疑难重症,是他临床经验的特点。李东垣《脾胃论》中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陈昭定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小儿疾病的发生,有很多是由于饮食失调,顾护不当,伤及脾胃,从而影响全身气血,造成痰凝、气滞血瘀而成病。肺炎患儿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正如脾胃论中所说“至于经论天地之邪气感则伤人,五脏六腑乃形气俱虚。不因虚邪,贼邪不能独伤人,诸病从脾胃而生明也”。强调了脾胃虚弱,气机失调是小儿患病的基本原因。所以进一步提出对于小儿疾病,可通过调理脾胃,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如《中藏经》“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金匮要略》也提出“四时脾旺不受邪”说明了脾胃健旺,才使人体不易受外邪所侵袭。根据这些临床经典理论,陈昭定教授指出脾胃健运、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则脏腑、经脉、四肢百骸、肌肤九窍、均得以滋养;正气充盈,则抗病御邪能力增强。若中焦脾胃运化功能不健,精微生成不足,则气血营卫生化无源,后续无继,则脏腑之气得不到充养,机能减退而内伤、外感病证迭起。这些理论奠定了陈昭定教授在治疗小儿疾病时,通过调整脾胃功能,达到治疗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学术思想。尤其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时,通过调护脾胃,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脾胃为枢,兼顾五脏
陈昭定教授重视脾胃。在临床中治疗小儿疾病,其遵循以脾胃为中心的基础上,临床的辨证用药还兼顾五脏辨证的法则。小儿五脏虚实寒热的辨证,源于儿科医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书中钱氏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主要证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应用五行生克理论来指导五脏的辨证及治疗。这些经验法则在陈昭定教授治疗中都有所体现,如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他一般肺、脾、肝同治。肺脾同治源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肺肝同治指肝火犯肺,即“木火刑金”,肝升肺降,五行互制,通过五行生克理论,指导临床选方用药。临床陈昭定教授用二陈汤加竺黄以燥湿化痰,半夏,辛温性燥,入肺,燥湿化痰止咳;陈皮理气燥湿,芳香醒脾,助半夏化痰;竺黄:甘寒,归心,肝经,清热化痰,清心定惊。对肺炎患儿再以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甘寒入肺,清肺热泻肺气而止咳;地骨皮甘淡而寒,能直入阴分而泻肺中伏火;甘草和中清肺,培土生金;青黛清肝泻火,佐金平木;海蛤壳,苦、咸、寒,归肺胃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肺泻肝、化痰止咳之效。通过利用五行生克理论,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3 脾胃失调,湿热为患
陈昭定教授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有旺盛的生命力,处在一个生长发育的阶段,即“阳常有余”。而脾胃生理特性与湿热之邪的关系密切,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脾喜燥恶湿,与胃喜润恶燥相对而言。脾主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脾具有恶湿的特性,并对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明代医家万密斋主要强调“小儿脾常不足”,如他在《万氏育婴家秘》中指出:“儿之初生,脾薄而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也”。小儿的主要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婴幼儿尤甚。其病理特点是易寒易热,虚实相间,变化迅速。陈昭定教授认为现代小儿喜食肥甘甜腻之品,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且多恣纵口腹,不知节制,因小儿不知饥饱,饮食无度,或喂养不当,极易损伤脾胃,他认为饮食因素是造成小儿脾胃失调,湿热为患的主要原因,小儿脾胃气虚,卫外不固,六淫外邪引起的外感发病率也较成人高,故儿科外感温热病亦较多见。在临床上,小儿疾病,易从阳,从热而化,小儿肺炎多外感风邪,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不行,致肺被邪束,闭郁不宣,化热烁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常以风热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等实热证候多见。
4 脾运为健,顾护胃气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故临证时无论是攻,是补,均应顾护胃气。陈昭定教授结合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之生理特点,谴方用药,时刻注意避免损伤脾胃。陈昭定教授认为“脾常不足”并非脾胃虚损,何况虽虚者宜补但也不可骤补,过补则气机呆滞,有碍脾气生发,影响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虚不受补,不仅脾虚困顿之症不解,而且妄补敛邪,有变生他病之虑,必须补中有运,故有“脾以运为健”。小儿脾不在补而贵在运。同时小儿脾胃薄弱也不耐克伐,《诸病源候论》就指出:“小儿肠胃脆弱,不胜药势”,陈昭定教授认为治疗小儿肺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严重伤及小儿脾胃,而中药过于苦寒则伤脾阳,过于辛温则助胃热,攻克太过则伤中气,补益太过则壅气机的经验,故在药物的使用上也应注意固护脾胃,使之勿受损伤,调治脾胃,小儿须分清寒热虚实轻重缓急,使补中有消,清中有养,以脾胃健运为第一要务,从而才能运化药力,发挥疗效。
5 典型病例
患某,女性,4个月,主诉:间断发热咳嗽1个月。反复住院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并出现惊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化脓性脑膜炎,脑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脓毒症,免疫功能缺陷,感染性贫血,脑积水,听力损害,肝脏损害,PICU的医生向家长交代病情危重,预后差,因为给予丙种球蛋白,甲级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劝其放弃住院治疗。但家长怀着希望就诊于中医,陈昭定教授诊治时分析患儿仅仅4个月,已经住院治疗2个月,反复应用大量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正气已虚,应该从脾胃调理治疗,给予黄精、焦山楂、鸡内金,益精血,扶正气,调理脾胃为根本治疗法则。在其脾胃学术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查体和望闻问切,给予清热凉血的地骨皮、牡丹皮、紫草,以退其热,醒脑开窍药物:钩藤、天麻、郁金、菖蒲、远志等综合治疗,控制了病情发展,患儿最终得到治愈。陈昭定教授坚持认为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是可以治愈疑难重症和急症的。所以在临床中应该重视小儿的生理及病理特点,顾护脾胃正气,全身调节,并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且小儿脏器轻灵,患病后治疗得当,将随拨随应,易于恢复,应坚定治疗的信心。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陈昭定教授逐渐形成了“以脾胃为中心”的辨证思路与用药特色,他在临床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强调:五脏有病,当治脾胃;脾胃为枢,兼顾五脏;脾胃失调,湿热为患;脾运为健,顾护胃气。重视脾胃是其诊治儿科疾病的特点,并在治疗时顾护胃气,倡导脾以运为健。不断开创儿科危重症领域的治疗,在小儿疑难重症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
R249.8
A
1004-745X(2014)11-2034-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1.026
2014-06-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