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韧带钙化的X线表现及临床价值探讨
2014-01-24周玉虎
周玉虎 莫 迅
(六安市叶集试验区中心卫生院,安徽 六安 237431)
项韧带钙化的X线表现及临床价值探讨
周玉虎 莫 迅
(六安市叶集试验区中心卫生院,安徽 六安 237431)
【摘要】目的探讨项韧带钙化的线平片表现对临床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阅读890份颈椎平片,其中258份变现有项韧带钙化。观察不同年龄段项韧带钙化的形状数量,长度厚度及伴有的颈椎其他X线改变。结果项韧带钙化的部位从C1-7均可发生,形态多种多样,数目从1个到数个不等,最大长度约2.7 cm,厚度最大约1 cm。可伴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孔缩小等一种或多种X线表现。结论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项韧带钙化者的X线表现,对大多数颈椎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颈椎;项韧带;X线摄影;分析
项韧带是颈段棘上韧带增宽增厚形成,附着于各棘突的尖端,前缘与棘间韧带融合[1]。项韧带的钙化是一种硬化性改变。在颈椎摄影中可以见到。其中,以亚洲人、黄种人发病最多,而日本人是发病率最高的一个人群,因此该病亦被称为“日本人病”。据统计我国近来发病率有所增高[2]。笔者从2008年我科颈椎X线平片中随机抽取890份,发现项韧带钙化258份,并复习相关文献,简要地加以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890例,其中男性554例,项韧带钙化者118例。女性336例发现项韧带钙化者31例。年龄范围:27~82岁,其中,男平均55.8岁,女平均51.9岁。临床统计表明,以30~61岁为男女该病的高发年龄,在临床上,其多以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恶心、耳鸣,以及上臂酸麻疼痛和上肢麻木等症状表现出来。
1.2 X线摄影
采用万东F52-8C 500MA医用遥控X射线机。富士公司XG-1型CR数字处理系统。固定式滤线器,栅比为40∶1,小焦点投照。均摄颈椎正侧位片,加摄双斜位片99例。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摄影条件。
2 影像学表现
2.1 项韧带钙化部位
发生在颈1~2椎体平面2例,占5%;发发生在颈2~3平面7例。发生在颈3~4平面14例发生在颈4~5平面56,发生在颈5~6平面63例颈6~7平面13例。
2.2 项韧带钙化形态
可呈条带状,串珠状,不规则形,三角形等。主要表现为项韧带条带状钙化,本组共312人,占35%。串珠状表现为上下排列的多个类圆形钙化影,本组共160人,占13.5%,不规则形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钙化影不规则排列,共218人,占24.5%。三角形表现为钙化影为三角形,1个或多个位于棘突后方。
2.3 项韧带钙化的长度及厚度
本组病例中钙化最长者约2.81 cm,厚度约0.98 cm。最小者仅为小点状。
2.4 项韧带钙化的数目
本组中,单发者196例,占76.5%,多发者62例,占23.5%,有两部分,三部分及多部分,大多数呈纵行上下排列。
2.5 项韧带钙化伴有颈椎其他异常影像学表现
伴有椎体骨质增生者例,占78.5%,伴椎间隙狭窄者例占7.2%,伴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者例,占29.3%,以上3项均有者27例,占9%。单纯出现项韧带钙化而没有其他异常影像学表现者19例,占7.36%。
3 讨 论
3.1 韧带解剖
棘上韧带附着于各个椎骨的棘突上,前方与棘间韧带相融合。在颈部,附着于枕骨与颈椎棘突的棘上韧带向后延伸所形成的三角薄板称项韧带[3]。项韧带分为腹侧部、背侧部和浅层三个部分。腹侧部位于交叉后腱膜纤维向棘突走行并附着和融合于棘间韧带位置;背侧部在浅层深面两侧肌肉腱膜纤维项位于韧带相互交叉的位置;浅层处于表面位置,是两侧肌肉腱膜纤维位于项韧带位置水平连接部分。正常项韧带的组成以网状排列的胶原纤维为主,间以少量的弹力纤维。这样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4]。
3.2 项韧带功能及钙化意义
项韧带的作用毋容置疑,它是支持头颈,同时协助颈部肌肉保持器挺直的关键,因此,一旦项韧带受到拉伸负荷时,其韧带变便会被拉长;而若拉伸负荷消减后,其胶原纤维便会通过周围弹力纤维作用,恢复如初,即原本的弯曲形态。胶原纤维本身的伸展性较差,而项韧带内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又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样既允许椎体间有一定的活动度,又参与了颈椎的稳定作用[5]。鉴于此,多数相关学者将项韧带钙化解释成其超负荷的一种临床表现。
3.3 项韧带钙化病因分析
50%以上相关专家和学者在学术上认为项韧带钙化与创伤存在关联,例如长时间低头,头部过度弯曲,外伤性急性牵拉,睡眠采用过高的枕头等等,都能导致机体的肌纤维发生撕裂,出血,水肿,而若坏的习惯和长久的创伤不能避免,这种损伤和修复过程不断反复的过程将可能造成肌与韧带或者肌与肌之间发生粘连现象,最终造成瘢痕,变形,硬化,甚至出现局部微循环出现障碍症状,如此大量的软骨细胞增生便不可避免了[6]。而且,软骨细胞有合成碱性磷酸酶的功能,这亦是基质钙化的重要因素。综上病例改变,可见项韧带钙化正朝着骨化方向演变。
3.4 项韧带钙化与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病关系
本次研究的258例项韧带钙化患者中,有237例并有颈椎的骨质增生,单纯的项韧带钙化患者仅21例,占8%。可见,项韧带钙化不但可以单独存在,而且其亦可与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病共存,且共存的可能性更多。鉴于此,其可列为颈椎病的有效诊断依据,如果项韧带钙化单独存在,应视为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依据。颈椎X线平片摄取简单易行,在基层医院可以作为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燕明智,郑美珍.项韧带钙化的X线分析及其临床探讨[J].颈腰痛杂志,2008,29(5):469-470.
[2] 赵新燕,胡院飞,宇文卫.项韧带钙化的X线平片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9):1345-1350
[3] 陈亭秀,毕玉春.项韧带损伤与颈椎病关系探讨[J].脊柱外科杂志2004,2(4):241-242.
[4] 周鹏,高雪梅.项韧带钙化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3,12(5):23-24.
[5] 将爱民,杨晨明,于胜波.人类项韧带的精细解剖结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1887-1891.
[6] 王长峰,贾连顺,魏海峰.项韧带钙化与颈椎病黄韧带退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3):203-205.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