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房颤的疗效观察

2014-01-24冯晓云

中国药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窦性心控制率心房

冯晓云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河北 玉田 064100)

心房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心律失常,近年的研究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房颤,并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5例的临床资料,合并房颤43例,诊断均符合:缺血性胸痛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坏死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演变。排除既往有房颤、心肌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及甲状腺能亢进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按照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给予规范治疗,符合溶栓指征的给予溶栓治疗,连续心电监护7 d,每天描记1份12导心电图,病情变化时随时描记。合并房颤患者43例,根据房颤发生时间分为早发房颤组(24 h内发生)和晚发房颤组(24 h后发生),均予胺碘酮(赛诺菲公司,批号为2A072,规格为3 mL∶0.15 g)5 mg/kg静脉输注1 h后以50 mg/h静脉泵入转律治疗,分别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心室率控制率、CK峰值,用Phkilip CX50床旁超声机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房颤患者30 d病情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

早发房颤组15例(34.88%),13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86.67%;晚发房颤组28例(65.12%),14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5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室率控制率

早发房颤组15例,2例未转复,24 h内心室率均控制到每分钟80~100次,心室率控制率100.00%;晚发房颤组14例未转复,24 h内心室率控制率25.00%,适当加用洋地黄或美托洛尔后心室率得到控制。

2.3 CK峰值比较

早发房颤组 CK 峰值为(1 862.28±134.02)U/L,晚发房颤组CK峰值为(4 347.58±142.71)U/L,晚发房颤组CK峰值明显增高(P <0.01)。

2.4 LVEF值比较

早发房颤组LVEF值为(58.91±3.65)%,晚发房颤组LVEF值为(42.58±4.01)%,晚发房颤组LVEF值明显较早发房颤组低(P <0.01)。

2.5 预后

对43例合并房颤患者随访30 d,早发房颤组发生心力衰竭1 例(6.67%),晚发房颤组发生心衰 12 例(42.86%),两组 30 d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率为7% ~18%[1]。本研究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0.36%,与报道相近。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中建议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新发房颤患者,推荐应用胺碘酮。房颤有自我保持的趋势。短于24 h的房颤,药物和电转复成功率高,持续较长时间的房颤,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能力受到损害。本研究中晚发房颤组胺碘酮转复成功率低,与其持续时间长有关,持续时间越长越不容易转复。

急性心肌梗死时会有多因素引发房颤,大面积心肌坏死时,心室收缩末期的容量和压力升高,导致心房压和心房壁的张力增高,心房的牵张和扩张促发房颤;心房肌缺血和梗死;房颤时心房在心室舒张期的辅助作用丧失,可使心排血量下降,心力衰竭恶化,心力衰竭又促使房颤发生[3]。本研究中,晚发房颤组CK峰值高于早发房颤组,晚发房颤组心肌坏死面积大促使房颤的发生,心肌坏死面积大、心肌收缩力减低、心输出量下降、出现心力衰竭,又促使房颤进一步持续存在。Sakata等[4]报道房颤发生在24 h内的冠状动脉病变,67%在右冠脉近端,右心房压力显著增高。而房颤出现在24 h后的左心室容积和肺动脉楔压明显增加,LVEF值明显下降。与本研究晚发房颤组LVEF值低相符。李蕙君等[5]报道,24 h以内房颤以右冠脉病变为多,24 h后房颤以左冠前降支为主。早发房颤右冠脉病变较多,致使房室结缺血,心室率一般不快,心室率容易控制。

房颤发作后,心房泵血功能下降,使心排血量降低(达5% ~15%),对于心室率顺应性降低的患者,心室充盈更加依赖心房收缩,一旦房颤发作,心房收缩时对心室充盈作用丧失,则心排出量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变更加显著;心室率较快时,心室舒张期较短,心室充盈受限,频率依赖性室内或室间传导延迟可造成左心室收缩不协调,使心排出量降低[6]。邓少雄等[7]研究发现,当房颤发生在前壁心肌梗死时,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及快速房颤。本研究中晚发房颤组LVEF值明显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高,心室率控制率低等支持上述观点。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溶栓和PCI治疗后房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6]。朱汉华等[8]研究发现,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可能与早期成功的血运重建有关,证明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如无胺碘酮应用禁忌证,均应应用胺碘酮转律治疗,且对24 h后出现房颤患者应积极采取再灌注治疗措施,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濒临坏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提高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1]Asanin M,Vasiljevie Z,Matic M,et al.Outcome of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duration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ardiology,2007,107(3):197 - 20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5):370.

[3]郭继鸿,胡大一.中国心律学(2010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1.

[4]Sakata K,kuribara H,Iwamori K,et al,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1997,80:1 522-1 527.

[5]李蕙君,李占全,张 明,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冠状动脉病变分析[J].岭南血管病杂志,2003,9(4):263-267.

[6]黄从新,张 澍,马长生,等.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J].中国心律失常杂志,2012,26(4):251.

[7]邓少雄,林 荣,郭南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 371-1 373.

[8]朱汉华,郑 萍,阳维德,等.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转归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0,23(5):23-25.

猜你喜欢

窦性心控制率心房
神与人
心房破冰师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左心房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花开在心房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