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中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的因素研究进展
2014-01-24张丽霞于
张丽霞于 冰*
(1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32;2 山西医学科学院 山西大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生活方式中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的因素研究进展
张丽霞1于 冰2*
(1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32;2 山西医学科学院 山西大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研究发现EC发病与生活方式也有关,如药物的使用、月经婚育史、膳食结构、不良生活史等,其生物机制的明确将进一步解释各因素与EC的关系,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尽早识别具有发生EC可能的高危人群,为女性生活方式提供指导。
子宫内膜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13年,美国统计发现每年约有49560例新发的EC患者,8090例死于该病。我国虽缺乏大规模调查和癌症登记分析,但也有调查发现,EC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与许多因素有关,本文就女性生活方式方面的相关因素,如药物的使用、膳食结构、不良生活史、月经婚育史等与EC的关系作一综述。
1 药物与EC
1.1 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疗法广泛应运于更年期妇女,对调节月经失调、缓解血管运动、减少绝经后妇女骨量的迅速丢失、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及病死率均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其并发症也不可忽视。大量文献研究证实,长期使用雌激素5年以上,即使定期加用孕激素,妇女患EC的危险性仍增加。但雌激素治疗所致的EC恶性度低、组织分化好、早期易发现,故不增加EC的病死率。
1.2 三苯氧胺(tamoxifen,TAM):TAM是乳腺癌术后内分泌辅助治疗的标准用药,具有抗雌激素和弱雌激素样的双重作用,其抗雌激素作用对预防乳腺癌复发及抑制对侧乳腺癌发生、缓解病情均有一定效果,其雌激素样作用又可使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接受TAM治疗的乳腺癌妇女中有18%~33%发生子宫内膜异常,多见的是子宫内膜息肉,此类息肉的恶变率约为3%,而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恶变率仅为0.5%;接受TAM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患EC风险是未用TAM者的2~3倍[1]。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术后服用TAM超过5年者患EC的风险相当高(HR=7.92)[2],说明长期服用TAM与EC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
1.3 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避孕药中的孕激素能够预防EC,但它同样含有雌激素,二者此消彼长。调查发现OC减少了患EC的风险(OR=0.75),服用5年及以上者,这种保护作用加强(OR=0.50),停止服用后这种作用可持续25年(OR=0.57)[3]。国外的一项调查也发现EC与第1次OC的年龄无关,与使用OC的时间呈正比,使用时间越长,对EC的保护作用越强;这种保护作用,在未产妇和少产妇中尤为明显[4]。
1.4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胰岛素增敏剂,减轻胰岛素抵抗,是治疗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有学者提出二甲双胍通过下调IGF-1Rβ表达和抑制Akt活性,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
2 膳食结构与EC
人们平时摄入的水果、蔬菜、饮料等均发现与EC的发生有关。蔬菜如胡萝卜、芥菜和葱,以及水果如苹果、梨、香瓜、芒果、草莓及柑橘类的摄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EC发病风险[5]。摄入高能量、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增加了EC发病风险。对美国11个州的121700例护士随访26年发现牛奶的摄入量与EC的发生有关,尤其在没有激素替代史的绝经后妇女中关系更密切[6]。经常饮用咖啡(2杯/天以上)可降低EC的发病风险,大量饮用咖啡(5杯/天以上)可更明显降低EC发病风险,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饮用咖啡每增加2杯/天患EC的风险降低12%[7]。饮茶特别是饮绿茶,对EC可能有弱的保护作用。
3 月经婚育史与EC
多数研究认为初潮早、绝经晚、未孕未产是EC的高危因素。Dossus等[4]调查发现初潮年龄≥15岁与≤12岁相比患EC的风险的减少(HR=0.72),绝经年龄≥55岁与≤50岁相比患EC的风险增加(HR=2.20);经产妇与未孕未产妇相比患EC的风险减少(HR=0.65);在经产妇中,分娩次数越多,对EC的保护作用越强;同时发现EC的发生与第1次足月妊娠的年龄无关。初潮晚、绝经早、妊娠次数多等保护因素的共同点是减少了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时间,从而降低了患EC的风险。
4 不良生活史与EC
4.1 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个是无可否认的。烟草中的有效成分尼古丁可以拮抗雌激素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同时可抑制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国外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与不吸烟者相比,每天吸烟>20支者患EC的风险降低40%,但戒烟可使这种保护作用消失[8]。主动吸烟和EC呈负相关,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被动吸烟可略微降低EC的危险,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被动吸烟的量较难估计有关;未发现开始吸烟年龄与EC的发生有关[9]。
4.2 饮酒。乙醇与EC的关系有两种假说,一种假说是:乙醇使雌激素含量增加,增加了患EC的风险;另一种假说是乙醇提高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减少了空腹胰岛素,降低了患EC的风险。这也应证了各研究结论的不一致。Christine等[10]调查发现适量(乙醇量3~8 g/d)饮酒是EC的保护因素,风险减少30%。也有调查未发现适量饮酒和EC之间有关联,而过量(乙醇量>24 g/d)饮酒略增加了患EC的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饮酒量在0~36 g/d范围内未发现有剂量依赖关系[11]。另外,乙醇可以增加脂联素的含量,发挥类胰岛素样作用,使患EC的风险增加。
5 其 他
EC的发生与哺乳史及哺乳的时间无关,但也有人调查发现初次哺乳在30岁以后,发生EC的风险降低,可能是母乳中含有孕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弱了雌激素的作用。长期夜间工作及昼夜节律紊乱的妇女,患EC的风险增加[12]。在肥胖女性中,非久坐职业的女性较久坐职业的女性患EC的风险下降。也有报道称心理应激可降低患EC的风险。
在女性生活行为方式中与EC发病相关的以上各种因素,多数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因素与EC的关系还存在较大争议,EC发病机制的明确将会为各因素与EC的相关性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尽早筛查出具有发生EC可能的高危人群,为女性生活方式提供指导。
[1] 曾俐琴,王颀,孙小丽,等.乳腺癌相关治疗导致妇科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2,8(6):787-791.
[2] Yamazawa K,Miyazawa Y,Suzuki M,et al.Tamoxifen and the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Japanese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 Surg Today,2006,36(1):41-46.
[3] 李雅文,江帆,陈粮.甾体类激素避孕药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9(143):569-570.
[4] Dossus L,Allen N,Kaaks R,et al.Reproductive risk factors and endometrial cancer: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J].Int J Cancer,2010,127(2):442-451.
[5] 胡赛男,丰有吉.糖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2):145-151.
[6] Ganmaa D,Cui X,Feskanich D,et al.Milk dairy intake and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A 26 year follow up[J].Int J Cancer,2012,130( 11):2664-2671.
[7] 黄世金,徐红,韦玮.饮用咖啡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3):313-319.
[8] Terry PD,Miller AB,Rohan T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cigarette smoking and the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J].Br J Cancer,2002,86(9):1430-1435.
[9] 高静,项永兵,徐望红,等.吸烟、饮酒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1):10.
[10] Friedenreich CM,Speidel TP,Neilson HK,et al.Case-control study of lifetime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J].Cancer Causes Control,2013,24(11):1995-2003.
[11] Fedirko V,Jenab M,Rinaldi S,et al.Alcohol drinking 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 in the EPIC study[J].Ann Epidemiol,20 13,23(2):93-98.
[12] 刘霞,张为远,代荫梅.EC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B):1128-1131.
R737.33
A
1671-8194(2014)34-0057-0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