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宠物临床人兽共患病诊治
2014-01-24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常见的宠物临床人兽共患病诊治
林德贵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中国的宠物饲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和管理措施。农业部、各省市兽医主管部门、执业兽医师和宠物饲养者对人兽共患病均予以了高度的重视,进口和国产狂犬病疫苗使用区域逐年扩大,使得城市中饲养的犬和猫患狂犬病者极少。但一些可以经过犬或猫传染给人但没有狂犬病影响大的疾病,依然不少。
1 犬窝咳
幼犬窝咳(博代氏菌感染)是非常常见的幼犬呼吸道疾病,引起喉气管炎,以“咳-咳-咔”的咳嗽声音为特征;主要出现在气候突变的季节或者昼夜温差大的时候;幼犬由于呼吸道黏膜调节冷热空气变化的能力不及成年犬,窝咳极易出现。本病以传染给家庭的儿童和临床宠物医师(嗓子痒、轻咳)为主,病灶一般局限在喉部。给予“强力咳喘宁”(强力霉素+鱼腥草的片剂)7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 犬流感
犬的流感近年来愈加引起宠物饲养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从中国农业大学近5年(2009—2013年)来接收犬的临床病例看,该病与人流感发生的时间相重叠。问诊结果显示,犬主首先患流感,之后家养犬有发生的可能。尚无临床病例显示犬患有流感后传染给人。犬流感的治疗,目前缺乏抗体,一般常用犬干扰素-α,胸腺肽,阿昔洛韦、利巴韦林、鱼腥草、双黄连等药物。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采集了803份犬的鼻咽分泌物经检测发现6例携带H1N1流感病毒,18例携带H3N2流感病毒。
2.1 H1N1流感
6例分离出H1N1流感病毒的病例中,5只犬的白细胞增多,X片检查表现出明显的支气管肺炎征象,说明这5只犬是上呼吸道的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对两只治疗时间长的病例,进行了药敏试验,分离出的优势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所有的犬均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并未表现出因流感导致的其他系统疾病。
治疗过程中使用了黄芪多糖口服液,川贝枇杷露,双黄连注射液和鱼腥草口服液等多种中成药,用于提高机体抵抗力,止咳等,但未做空白对照试验,大部分犬在1至2周内好转,因此疗效不确切。
2.2 H3N2流感
18例分离出犬H3N2流感病毒的病例均表现出群发性,这说明犬H3N2病毒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某种抗生素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每个病例的敏感药物各不同。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黄芪多糖口服液,川贝枇杷露,双黄连注射液和鱼腥草口服液等多种中成药,用于提高机体抵抗力,止咳,退烧等。所有5例体温升高的病例,在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后,均在1-2天内退烧,但未做空白对照试验,因此疗效不确切。
所有治疗和未进行治疗的犬,多在1至2周内好转,这与非流感病毒导致的犬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病程一致。
在大量、系统的调查后我们发现,犬可以感染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是只在疾病暴发时的2009年11月检测到病原。在高峰过后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只能检测到全血清中的甲型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这说明,犬可以感染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是这种病毒没有在犬中形成稳定的毒株继续流行。鉴于主诉多个宠物患犬在主人感冒后患病,推断其来源可能为人。我们对血清H1抗体阳性犬的年龄进行统计分析,证明流感病毒各年龄段均易感。确诊感染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犬只的临床症状仅局限于呼吸道症状,其传染性和致病力还有待动物实验进行确定。
与H1N1流感不同,H3N2流感病毒在样品采集的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中都有分离到病原,而血清抗体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都可以检测到。因此推断,犬H3N2流感病毒已经在北京地区的犬中稳定存在了一段时间。鉴于其与韩国2007犬H3N2病毒有99%的相似度,我们推断这只病毒来源于韩国。我们对血清H3抗体阳性犬的年龄进行统计分析,证明流感病毒各年龄段均易感。同时,我们注意到犬H3N2病毒可以引起犬极其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并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这应当引起临床兽医的警惕。
3 虫媒病
通过吸血昆虫传播的人与动物共患病一直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的人与动物共患疾病,因为丝虫病、埃里克氏体病、巴贝斯原虫病、利氏曼焦虫病可以传播细菌病和病毒病,引起贫血。由于宠物犬与人类生活密切,预防虫媒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预防吸血昆虫(以跳蚤、蜱、蚊子和白蛉)传播的虫媒病,主要是依靠药物(体虫清片剂、拜宠爽滴剂、福来恩滴剂和大宠爱滴剂等)定期口服或外用来完成,效果确实。治疗则采用对症的方法。
4 布鲁氏菌病
犬布鲁氏菌病的病例临床依然存在,以配种的公犬和农场的家犬为主。主要临床症状为阴囊肿大。这样的病例要做临床鉴别诊断,以区分非布病性睾丸炎、阴囊疝和单侧隐睾。目前只有牛的布病诊断试剂在小动物临床上用于诊断犬的布病,有一定误差。
5 结核病
本病的病例在城市不常见,但是在农牧区则不容忽视。尤其是牧区的放牧犬,与牛、羊、鹿等放牧的家畜接触密切,有一定的发生率。临床上偶见犬的结核病例或者疑似犬结核病例,均为散发。
6 猫癣
猫的皮肤真菌主要是犬小孢子菌,以断毛、少毛、无毛和皮屑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皮脂分泌不足的猫,尤其是幼猫和2岁之前的一些名猫(波斯猫、异短、美短、虎斑和折耳猫等)猫癣的发生率更高。患部拔毛镜检,可以确诊猫癣的病例。
猫癣可以传染给人,尤其是儿童。治疗猫癣可以首选特比萘芬片剂,一般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外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辅助效果。全身感染的猫,可以用抗真菌的香波。预防幼猫的猫癣,给予增强皮肤皮脂层的营养品有一定的效果。
7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发生于犬人和其他多种动物的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临床疾病及人畜共患病。目前发现了钩端螺旋体的多种血清型,其中至少8种对犬来说很重要。钩端螺旋体感染多发生于户外成年犬。其根据犬的年龄、环境及钩端螺旋体血清型的不同而感染力不同。钩端螺旋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昏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呕吐。另外还有其他各种症状如体重下降,不定位的疼痛、关节疼痛、局部麻痹、后肢瘫痪、呼吸困难。在急性感染犬中,黄疸也很常见。被钩端螺旋体感染并表现临床症状的犬,需要住院进行加强的支持性治疗,静脉输液以补充由于呕吐及腹泻丢失的水分。对于自发流血的动物,应输予血浆或全血。可能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犬应配给少量肝素。尿少的病犬(尿量/h/kg〈2.0ml)根据需要使用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使用渗透性利尿剂无效的可使用多巴胺(5μg /kg/min)。另外,抗生素治疗应立即开始。青霉素和四环素衍生物可用于治疗以终止钩端螺旋体感染:如强力霉素,5mg /kg,口服或肌注。建议:阿莫西林,2mg/kg,口服, 8-12h/1次,用药两周;青霉素G25000-40000/kg,皮下注射或肌注,12h/1次,用药2周。但是青霉素G无法消除带菌状态。附加两周强力霉素和红霉素的治疗可消除带菌状态。预防本病可以选择含有端螺旋体抗原的犬多联疫苗。
8 猫弓形体病
猫弓形体病是由细胞内球虫属寄生虫鼠弓形体感染而引起,世界各地都有染病案例,估计约30%的感染猫以血液途径染病。鼠弓形体能使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种类的温血动物受感染,但猫是最终的宿主。猫之间的传染包括由受感染母猫的先天性感染或在吞食受感染的卵囊后受传染。住在户外的猫在捕猎和吞食带有鼠弓形体的中间宿主或机械性媒介物如甲虫、蚯蚓和啮齿动物等时有受感染的危险。此外,幼猫吃生肉也可令其感染。
进食受感染组织囊或卵囊后出现临床疾病相对较少见。部分猫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猫不发病,原因不明。受感染猫不发病并且健康生活可能有赖于有效的免疫反应。由于使用皮质类固醇疗法和猫白血病病毒(FeLV)、猫免疫缺陷病毒(FI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与复发性鼠弓形体感染有关。弓形体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肺炎、不同程度的神经性缺损、肝炎(偶有黄疸)、胰腺炎、心肌炎和其引起的心律不齐和不同程度的眼部症状如葡萄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青光眼和视网膜脱落。心律不齐可引发猫的突发死亡。对幼猫而言,经胎盘的感染常引起幼猫衰弱和死亡。
由于受感染猫会终生带有弓形虫囊,因此在猫血清中可测出IgM、IgG和IgA抗体,但“阳性”抗体效价与弓形体引起的临床疾病并没有关系。
患有弓形体病的猫可用克林霉素治疗(每kg 10~15mg,口服相隔12h,用2~4周)。开始治疗后24~48h之内病情出现改善。神经性病症等尤其是下肢运动神经元缺陷和肌肉萎缩等需要几周时间才减退消失。患有弓形体病引起的眼色素层炎的猫,可以用皮质类固醇局部性或全身性治疗。无须担心皮质类固醇会加重病情。同时患有FeLV或FIV的弓形体受感染猫治疗预后较差。
由于猫是弓形体的最终宿主并可排泄散播卵囊,因此对人类有一定威胁,但在排泄卵囊初期,病猫一般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被排出的卵囊在孵化前没有感染性。孵化需要的时间因温度而定,有时被病猫排出后一天内可孵化。低温情况下(11℃以下),孵囊需要至少3周才能孵化。
食用生肉和处理生肉的人比畜主更易感染弓形体病。虽有很多医师建议免疫机能障碍的人不应接触猫,但据统计免疫抑制的猫主人很少听从兽医的嘱咐。
R516
B 文章编号:1005-944X(2014)07-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