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胶州市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中畜牧业发展的定位与对策

2014-01-24郭成玉万思敬马艳洁

中国猪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沽胶州市养殖业

郭成玉 万思敬 马艳洁

(山东省胶州市畜牧兽医局,山东胶州 2663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生态、环保、绿色,大家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出健康。为此传统养殖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成为当务之急。自2012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局在工作要点中着重指出,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从“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增加到“六化”(在五化基础上增加了环境生态化),更注重“环境生态化”以顺应社会发展,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近年来,胶州市紧紧围绕青岛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发展绿色环保畜牧的相关要求,立足实际,把握时机,以项目扶持为依托,按“六化”标准,加大标准化示范场和“退户入区”小区建设,积极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大做“绿色文章”。通过不断加快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强势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变。2014年,胶州市畜牧兽医局将以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通过市政府对大沽河周边的环境治理,加快流域内畜牧生产结构调整,打造以大沽河为中心,以胶莱、李哥庄为着力点,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养殖特色畜牧业基地,建设沿河生态、观光和特色畜牧业发展带。

1 胶州市境内大沽河流域的畜牧养殖现状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是流入胶州湾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由北向南流经青岛市域的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五个区市,流域面积达4 781平方公里,占青岛市域总面积的45%,被称为青岛的“母亲河”。

据2013年3月实地摸底调查的养殖情况得知,胶州市境内沿大沽河两岸从河边到距河岸1 000m的范围内共计大小各类畜禽养殖场165个。有规模畜禽养殖场48家,其中牛场5家,猪场9家,羊场1家,鸡场27家,鸭场5家,鹅场1家;合计存栏牛291头,生猪2 042头,羊265只,蛋鸡375 840只,肉鸡10 000只,乌鸡9 000只,鸭10 616只,鹅820只,大雁22只,美洲雁38只,兔300只;有中型畜禽养殖场35家,其中牛场1家,猪场24家,羊场3家,鸡场7家;合计存栏奶牛28头,生猪3 283头,羊170只,蛋鸡10 200只,肉鸡24 000只;有小型畜禽养殖场82家,其中牛场2家,猪场34家,羊场14家,鸡场24家;合计存栏牛12头,生猪551头,羊119只,蛋鸡11 536只,肉鸡2 100只。另有散养户26户,散养牛34头,猪487头,羊299只,鸡1 896只,大雁12只,兔50只和鸽子200只。总体来说,大多数养殖业主为家庭式散养户,整体畜禽存栏数量不大。

2 存在问题

2.1 养殖环境污染制约养殖业的发展

有的养殖户只重视生产而忽视环境卫生,粪便污水处理不科学,极易造成环境污染;有些养殖户环境消毒意识淡薄,对疫病预防工作不屑一顾;部分养殖户离河道较近,污染了水源。因畜禽养殖场不符合大沽河水域整体规划,多数需要迁出。

2.2 农户发展意识普遍不高

由于养殖户都是分散饲养,组织化程度低,养殖信息不灵,不能有效预测市场价格变化对养殖的影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且养殖户规模小而分散,多为小打小闹,存在管理难的问题。

2.3 资金不足制约标准化发展

大部分养殖户为散养户,多为家庭式养殖,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要发展规模养殖,前期投入资金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而养殖户筹资困难,无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4 土地不足制约生态养殖业发展

土地分散经营和养殖污染不利于规模养殖发展。由于当前农村实行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的政策,养殖户想把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只有进行土地置换或租赁,这必须在与其他农户达成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养殖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一些农户不愿意进行土地置换和出租,甚至还为其他农户发展规模养殖设置障碍。同时,大沽河水域综合治理需整体规划,寸土寸金,土地不足也影响其周边养殖场进一步扩大规模。

3 大沽河流域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对策

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对于胶州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抓住机遇将加快胶州市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畜牧养殖的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为大沽河流域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放任传统畜牧业自然发展,畜禽粪污对空气、水、土壤的污染就会拖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后腿,形成今天治理明天污染的恶劣形势。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通过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引导当地养殖业主摒弃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步建立起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广泛筹集资金,逐步改善畜牧养殖基础条件,建立完善的饲养、防疫、粪污治理等配套体系,形成以生态养殖为主的现代商品化生产新格局。通过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减少传统畜牧业对大沽河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打造沿河生态、观光和特色畜牧业发展带,实现环境改善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3.1 切实加强沿河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

3.1.1 抓重点,严格畜禽养殖环境的管理

治理畜禽养殖环境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科学划定大沽河流域畜禽禁养区、限养区,严格立项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环境执法,禁养区内不得新建任何畜禽养殖场,已建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或关闭。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人畜分离、生态养殖、资源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场)建设,积极引导畜禽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加强村庄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3.1.2 抓关键,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认真总结以往的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经验,结合治污减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治理标准,争取实现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零排放”和分散养殖集中化、规范化。对猪、牛、鸡等不同畜禽种类的规模养殖场,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治污模式,猪场、牛场重点抓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鸡场、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场重点抓好干粪堆积场建设,对散养畜禽鼓励实行集中饲养,进一步加强对养殖小区的环境管理。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对各镇和街道办事处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胶州市畜牧兽医局每月通报工作进度情况,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确保治污工作取得实效。申请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促治、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对通过环保验收的养殖场给予适当奖励,在有关费用减免、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3.1.3 抓典型,大力倡导畜禽清洁养殖

积极推广畜禽清洁环保养殖,按照不同畜禽养殖种类和规模,选择几处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清洁养殖示范。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综合利用型生态清洁治理模式,建立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养殖户为对象、配套农田为依托、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实现种养结合,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地选择生产沼气、堆肥等模式,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气、沼液、沼渣和有机肥。沼气可供日常生活需要,沼液、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料,最大限度的提高畜禽粪便的利用效率,避免其对环境的污染,最终实现畜牧业的清洁生产,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能源化,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

3.2.1 关、建并举,发展生态养殖业

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各类养殖户,全部由政府出面予以关闭,如果有些业主愿意继续从事养殖行业,可由当地政府根据村镇规划,重新设定养殖区域,采取措施促进养殖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建的规模化养殖场要切实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加快养殖方式的转变,确保不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

3.2.2 整合资源,开展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通过深入调查摸底,了解民意,对在新设定的养殖区内有意向发展畜牧业的养殖户鼓励其按青岛市“六化”标准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紧紧抓住青岛市畜牧兽医局扶持示范场的有利时机,加强对示范场的技术指导。按照“六化”标准,坚持提档升级一批、改扩建达标一批,逐步使大沽河流域的畜禽养殖走上清洁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健康养殖道路。

3.2.3 以退为进,加快“退户入区”建设步伐

抓住大沽河流域综合整治沿河拆迁的有利时机,根据大沽河水域周边胶莱、李哥庄镇的土地整体规划,鼓励养殖户退出禁养区、退出村庄,进入养殖小区。政策倾斜,鼓励养殖户利用拆迁补贴资金开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要突出抓好环境生态化,提高粪污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切实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

3.3 围绕大沽河,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胶州人素有吃鹅的习惯,近年来大沽河周边乡镇养鹅业逐渐兴起,蛋鸡养殖业随之发展起来,李哥庄镇多数蛋鸡养殖户都为青岛市蛋鸡协会理事单位。但有了生产基地,不等于有了绿色品牌,更谈不上稳定的销路。在大沽河整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养鹅业、蛋鸡养殖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注册商标,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提高“沽河肉鹅”、“沽河鸡蛋”的地方品牌知名度;指导养殖户以“基地+协会+市场”的产销新模式闯市场,不断提高大沽河周边畜牧业的绿色指数。

3.4 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和观光畜牧业

3.4.1 大力开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设

探索建立多样化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大胆创新畜牧业发展方式。以种养结合为核心、治理和利用并重为原则,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低碳经济模式,实现养殖粪污的自我消纳和就地转化。通过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电”等发展新模式,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相衔接,与农田、果园等建设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不仅解决环保问题,而且变废为肥,使畜牧场真正实现最大化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4.2 着力打造大沽河流域观光畜牧业

以大沽河综合整治为契机,借势发展,着力打造畜牧业观光区。以“退户入区”养殖小区为发展重点,开展特色养殖和特色畜产品销售,做好与大沽河沿岸蔬菜种植基地的合作对接,做好“三结合、一链接”(即无公害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供给和蔬菜供给的结合,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与无公害蔬菜作物种植的结合,畜禽养殖与蔬菜作物辅料综合利用的结合,畜牧业在农业中承上启下的链接)。在确保健康养殖的前提下,推进企业建设观光走廊、封闭观光车、观光塔,形成畜牧业科普观光产业链,展示示范现代设施工程、国内外优良品种、最新畜牧业高新科技成果及相关技术等,打造一个集养殖、旅游、消费、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开心牧场”。

此外,可在小区内成立合作社,聚集资金,解决资金问题。利用“开心牧场”的优势,打响大沽河旅游观光品牌,吸引外资进驻,为胶州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大沽胶州市养殖业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大沽河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大沽河的变迁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山东省农村小学教育:成就、问题和建议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喝好茶,不生病——大沽白毫
胶州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大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