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丘陵地带生猪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2014-08-22高智军

中国猪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忻州市山地畜牧业

赵 翀 高智军

(山西省忻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山西忻州 034000)

随着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猪产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猪肉产品因其丰富的营养在人民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生猪产业也因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可盈利、易操作而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对于平原河川等物产丰富、生活资料丰富的地带,规模养猪具有极大优势。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其中山地面积约占33%,丘陵约占10%,平原仅占12%,山地丘陵占据了很大面积。在山地丘陵地带,生猪产业已成为当地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表现出规模小、省劳力、生产资料易得、自产自销的特点。山西省忻州市山地丘陵占据全市面积的89.3%,畜牧业生产在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忻州为例简要分析山地丘陵地带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

1 山西省忻州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猪产业在畜牧业的地位

忻州市政府在农业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在2012年已达到7.10亿元。农林牧副渔产值也逐年增加,2012年已达到102.32亿元;同时,忻州市畜牧业产值也逐年增加,在2012年增至36.88亿元,呈现出同步增长态势(表1)。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比例趋于稳定,一直保持在35%左右。

自2007年起,农村人均畜牧业产值逐年增加(表1),2012年已比2007年增加50%。农村人均猪肉产量在经过2010年的生产高峰后,在2012年又达到新的高峰。全市人均猪肉产量逐年稳步攀升,在2012年达到18.71 kg/人·年。农村生猪养殖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1.2 市场对生猪生产的影响

忻州市以城区为中心的猪肉消耗量在2009年达到高峰后,逐年下降,反应出了全市居民肉蛋奶的需求减弱。自2007年以来,农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而肉蛋奶消费性支出比例自2008年以后出现波动,在2010年达到4.4%的最低值以后,稳定在4.8%~4.9%,这说明在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在收入支配上用于肉蛋奶的消费逐渐减少,从侧面反应出农村市场产品日益丰富,农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而养殖规模一直在50万头左右波动,说明市场对猪肉等产品的需求不旺,生猪生产的市场驱动力不足。

1.3 生猪产业的规模

随着忻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数在2007~2012年间趋于稳定(24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人数略有增减,在2011年突破100万人,在2012年达到103.8万人(表1)。在农村人口及劳动力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生猪存栏量在50万头左右波动,在近6年之中没有太大变化,说明以忻州市现有的农村劳动力水平,生产规模扩大的潜力不大。

表1 山西省忻州市畜牧业经济指标

2 山地丘陵地带生猪产业特点

2.1 规模小

山地丘陵地带由于本身资源匮乏,生猪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在山地丘陵地带,养猪依靠日常生产生活的间隙,养殖规模均不大。农村人均占有生猪0.2头(存栏量/农村人口数),养殖1头猪需2个劳动力(生猪存栏量/农村劳动力数),在农村劳动力数量趋于稳定的现状下,劳动力已经不能负担过多的饲养管理工作。

2.2 生猪产品主要用于本地消费

山地丘陵地带交通不便,农村生猪生产主要用于本地消费,满足日常的生活必需。即使在村村通公路、大力建设高速公路的今天,生猪销售仍处于县区间市场,生猪及其产品因调运成本偏高,外销量较低。

2.3 产业化程度低

山地丘陵地带生猪产业的模式主要是农户养殖、经纪人收购销售。近几年随着引进资金,大力推进规模养猪场的建设,正在逐渐形成养殖基地为龙头,以育肥猪为主要产品的基地+农户模式,但年出栏1~50头的小型规模场仍占到96%(2012年忻州市畜牧报表),产业化程度较低。与生猪产业相关的饲料和屠宰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生猪产业发展的潜力不足。

2.4 消费结构

在传统消费观念下,中心城区成为各种生活物资的集散地,对周边居民具有较大吸引力。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蓬勃发展和交通的日趋便利,山地丘陵地带物资匮乏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加之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山地丘陵地带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高,农民增收途径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日常消费中肉蛋奶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例已出现了下降趋势,中心城市购买猪肉数量自2009年以来逐年下降。城区肉类消费能力下降,居民饮食消费结构中肉蛋奶的消耗量下降。

2.5 科技含量低

在交通发达和信息传达高效的今天,山地丘陵地带依然遵循着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资源利用率较低,效益产出途径单一。山地丘陵地带的小型生猪养殖场仍是依靠人工的传统饲养模式,科技含量较低。

3 山地丘陵地带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

3.1 差异化布局

生猪产业是一项耗能产业,在生猪饲养中耗费大量的水、土地、饲料、人力等资源,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山地丘陵地带难以形成大型规模养殖场的发展模式。因此详细分析山地丘陵地带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进行差异化布局,才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比的有效途径。面对山地丘陵地带小型规模场众多的现状,应充分考虑种植业产业带,进行饲料场的布局。充分利用种植业生产所剩余的青绿秸秆等资源,就近进行饲料生产。在降低生猪饲养成本的情况下,带动山区丘陵地带生猪产业的整体发展。

3.2 立体化养殖

山地丘陵地带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缺乏,面对这一状况,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立体化养殖。可在小型养猪养殖场(生猪存栏50头以下)圈舍设计中采取立体化养殖,收集雨水来弥补生猪生产中的用水需求 (图 1)。

在猪舍和住宅顶端设计养兔场所,利用草食动物兔子食性广、生长快的生物学优势以及兼具产皮、产绒、产肉的经济优势,填补生猪饲养周期中经济上的空白区。且兔粪中草末较多,晒干后可掺在猪饲料中,能降低饲料成本。在消耗同样人工的情况下进行生猪生产和兔类产品的生产,能够一举两得,获取多重经济效益。

图1 立体化猪舍设计图

3.3 精深加工

在山区丘陵地带临近平原、交通相对便利的地点,建立小规模、高标准的屠宰场。引入先进的肉类产品分割技术,对猪胴体细化分割,进行精排、背脊等的分类包装。利用现代物流行业的便利条件,建立销售体系,开拓市场,实行分类销售。

3.4 合理利用粪污

养猪生产中会产出大量的粪污等污染物,污染物富含氮、磷等有机成分。按照传统处理方法直接堆肥发酵或者不作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水体、土壤的污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应采取集中发酵后再行还田的处理方式,解决粪污处理难题,条件允许的地区可用其养殖蝇蛆、蚯蚓或种植花卉,达到变废为宝目的。

猜你喜欢

忻州市山地畜牧业
山地草甸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山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