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设计问题 培养创新潜能

2014-01-24姜海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木箱图象变式

姜海东

新的课程理念一直倡导学生要具有创新潜能、怀疑精神,要善于独立思考,养成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教学实践也证明,创新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智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注重挖掘内容,培养探索思维

由于高中物理比较难,很多学生具有畏惧心理.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为广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便于学生探索思维培养,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物理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促进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条件,充分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有效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能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乐趣,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动力,使学生的探索思维潜能不断增强.

二、设计变式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我们要精心选题、精心设计变式问题,探究一题多解、多问、多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变式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洞察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真正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仔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热力学第一定律”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笔者设计下列变式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2.2×105J的热量,且对外做了4×105J的功,试问:物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是怎样?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小组里很快讨论解决.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下列变式:

变式1:从外界吸收了2.2×105J的热量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且对外做了4×105J的功,请你说明分子势能的变化?(增加、减少)

变式2:从外界吸收了2.2×105J的热量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且对外做了4×105J的功,请你说明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增加、减少)

由于是变式问题,学生研究的热情非常高,在小组里你一言,他一语,讨论热烈,并创新地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并能有效地归纳得出结论:(1)若气体对外做功,则体积就膨胀.(2)若气体对外做功,则分子间的距离就增大.(3)气体对外做功,如果分子力做负功,那么气体分子势就能增加,等等.

三、构建图象模型,激发创新思维

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应立足于能力的发展,重视物理思维过程,改变知识的传输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想尽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体悟科学方法,将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态教学,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尤其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与培养,促进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巧妙的构建图象模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达到巧妙地解决问题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高三力学复习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构建图象模型,进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如图,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静止放置三个质量均为m的木箱,相邻两木箱的距离均为l.工人用沿斜面的力推最下面的木箱使之上滑,逐一与其他木箱碰撞.每次碰撞后木箱都粘在一起运动.整个过程中工人的推力不变,最后恰好能推着三个木箱匀速上滑.已知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设碰撞时间极短.求:

(1)工人的推力.

(2)三个木箱匀速运动的速度.

(3)在第一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

在学生理解一定的力学知识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探索解题策略,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都能想出一定的解题思路,有的学生还能想出多种解题思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要积极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还要善于发掘物理思想方法,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将学生打造成善于解决物理问题、具有创新潜能的一代新人.

新的课程理念一直倡导学生要具有创新潜能、怀疑精神,要善于独立思考,养成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教学实践也证明,创新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智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注重挖掘内容,培养探索思维

由于高中物理比较难,很多学生具有畏惧心理.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为广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便于学生探索思维培养,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物理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促进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条件,充分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有效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能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乐趣,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动力,使学生的探索思维潜能不断增强.

二、设计变式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我们要精心选题、精心设计变式问题,探究一题多解、多问、多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变式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洞察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真正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仔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热力学第一定律”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笔者设计下列变式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2.2×105J的热量,且对外做了4×105J的功,试问:物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是怎样?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小组里很快讨论解决.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下列变式:

变式1:从外界吸收了2.2×105J的热量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且对外做了4×105J的功,请你说明分子势能的变化?(增加、减少)

变式2:从外界吸收了2.2×105J的热量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且对外做了4×105J的功,请你说明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增加、减少)

由于是变式问题,学生研究的热情非常高,在小组里你一言,他一语,讨论热烈,并创新地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并能有效地归纳得出结论:(1)若气体对外做功,则体积就膨胀.(2)若气体对外做功,则分子间的距离就增大.(3)气体对外做功,如果分子力做负功,那么气体分子势就能增加,等等.

三、构建图象模型,激发创新思维

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应立足于能力的发展,重视物理思维过程,改变知识的传输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想尽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体悟科学方法,将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态教学,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尤其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与培养,促进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巧妙的构建图象模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达到巧妙地解决问题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高三力学复习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构建图象模型,进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如图,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静止放置三个质量均为m的木箱,相邻两木箱的距离均为l.工人用沿斜面的力推最下面的木箱使之上滑,逐一与其他木箱碰撞.每次碰撞后木箱都粘在一起运动.整个过程中工人的推力不变,最后恰好能推着三个木箱匀速上滑.已知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设碰撞时间极短.求:

(1)工人的推力.

(2)三个木箱匀速运动的速度.

(3)在第一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

在学生理解一定的力学知识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探索解题策略,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都能想出一定的解题思路,有的学生还能想出多种解题思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要积极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还要善于发掘物理思想方法,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将学生打造成善于解决物理问题、具有创新潜能的一代新人.

新的课程理念一直倡导学生要具有创新潜能、怀疑精神,要善于独立思考,养成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教学实践也证明,创新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智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注重挖掘内容,培养探索思维

由于高中物理比较难,很多学生具有畏惧心理.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为广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便于学生探索思维培养,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物理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促进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条件,充分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有效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能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乐趣,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动力,使学生的探索思维潜能不断增强.

二、设计变式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我们要精心选题、精心设计变式问题,探究一题多解、多问、多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变式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洞察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真正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仔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热力学第一定律”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笔者设计下列变式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2.2×105J的热量,且对外做了4×105J的功,试问:物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是怎样?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小组里很快讨论解决.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下列变式:

变式1:从外界吸收了2.2×105J的热量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且对外做了4×105J的功,请你说明分子势能的变化?(增加、减少)

变式2:从外界吸收了2.2×105J的热量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且对外做了4×105J的功,请你说明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增加、减少)

由于是变式问题,学生研究的热情非常高,在小组里你一言,他一语,讨论热烈,并创新地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并能有效地归纳得出结论:(1)若气体对外做功,则体积就膨胀.(2)若气体对外做功,则分子间的距离就增大.(3)气体对外做功,如果分子力做负功,那么气体分子势就能增加,等等.

三、构建图象模型,激发创新思维

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应立足于能力的发展,重视物理思维过程,改变知识的传输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想尽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体悟科学方法,将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态教学,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尤其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与培养,促进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巧妙的构建图象模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达到巧妙地解决问题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高三力学复习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构建图象模型,进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如图,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静止放置三个质量均为m的木箱,相邻两木箱的距离均为l.工人用沿斜面的力推最下面的木箱使之上滑,逐一与其他木箱碰撞.每次碰撞后木箱都粘在一起运动.整个过程中工人的推力不变,最后恰好能推着三个木箱匀速上滑.已知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设碰撞时间极短.求:

(1)工人的推力.

(2)三个木箱匀速运动的速度.

(3)在第一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

在学生理解一定的力学知识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探索解题策略,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都能想出一定的解题思路,有的学生还能想出多种解题思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要积极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还要善于发掘物理思想方法,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将学生打造成善于解决物理问题、具有创新潜能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木箱图象变式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阿香婆婆的枣木箱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皮箱与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