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行篇:海心山上的空谷幽兰

2014-01-23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尼姑僧人

海心山从汉代起就修有寺院,藏传佛教高僧夏嘎巴曾在此得道成佛——也正是从那时起,历年都有人到海心山修练道行,至今已有千年传统。相传在60年一遇的藏历水羊年中上岛修行,将获得最高的功德,而我正好赶上了这一吉祥的年份,并两次登上小岛,结识了那群酷似美国人比尔·波特笔下“空谷幽兰”的修行者们……

在江西沟以西数公里处的湖边,树立着一片经幡,所有的朝圣者都会来这里煨桑祭祀、祈福许愿——他们祭拜的就是青海湖的心灵之地“海心山”。江西沟是离海心山最近的湖岸,晴朗的天气,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那片在碧波上漂浮着的小岛。

海心山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我。然而在等待的那几年里,我不是错过了冬天的冰期,就是没赶上夏天的渡船。终于,到藏历水羊年这个60年一遇的吉祥年份里,我得以实现多年的心愿,两次登上这座小岛进行探访。

我永远记得那个晴朗的早晨,我随同一百多位前往海心山朝圣的信徒从青海湖渔场码头乘船启航。从渔场到海心山的直线距离大约有60公里,是环湖沿岸距离海心山最远的地方——但上岛渡船航线仅此一条,别无选择。渔场的船虽不具有客运的合法性,但这是特殊的一年,许多信徒强烈要求上岛朝圣,有人半个月前就在渔场外的草地上支起帐房等待发船……最终,前往海心山的船出发了。

久居孤岛的少女

在这个没有电也没有任何现代设施的世外孤岛上,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姑娘就这样平静祥和地伴着海风、落日和佛像前的酥油灯,安静地生活着。

船在早上7点钟出发,尽管湖面风平浪静,但却寒气逼人,大家各自裹在氆氇袍或皮大衣之中。2小时后,湖上渐渐起风,波浪起伏,许多平日在马背上自由驰骋的牧人们变得极其无助,不少人晕船呕吐,整船人狼狈不堪。航行4个小时后,灰色海心山进入视线,大家指指点点地议论着,船舱里的气氛才开始好起来。

简易的码头边,早就有身着僧衣的人等待在那里,船的到来对这些久居孤岛的人来说,丝毫不亚于欣喜的节日。据说我们这艘船是这一年来岛屿的第二艘船,每年只有6、7月间才会有两三次船上岛,海心山是寂寞的。

朝圣的人们陆续下船,沿着崖边的小道上岛朝拜去了,几位等待的尼姑开始上船搬运船只为她们捎带来的各种物品,包括食物、作燃料用的干牛粪、蜡烛、柴油,以及维修寺庙用的木料、砖头、玻璃等。同时,尼姑们也帮乘客搬运行李,还为我们提来热茶馍馍,仿佛船上的不是陌生的外来人,而是久别的亲友。

海心山朝阳的一面多半是陡立的崖壁,崖壁上有几处不细看很难发现的岩洞,它们很快吸引了我的目光——这些岩洞是短期来岛上修行的僧人的栖身之所。她(他)们长则一年两年,短则半年数月,在山洞里生活居住,诵经打坐或静思冥想。

崖边修建有五、六间土石小屋,给荒岛平添了几缕人间生活的气息,这些小房屋属于那些住在岛上长期修行的出家人。她们的家人在冬天用手扶拖拉机从冰上运来一些材料,帮助盖起这种简易的土房,为她们避风遮雨。

往岛屿中心的山坡上走,很快就看到几处断断续续连成一线的残垣断壁,这些就是唐代那位“带刀哥舒”所筑的应龙城遗址。再上一个山包,一座小规模的寺院赫然立于前方的山坡上——见到它之前,我原以为岛上只有一两间破旧失修的经堂,或其他更小的土木房屋。

这座寺院正面是几间较大的建筑物,有汉式风格也有藏式风格,应该是岛上最具规模的寺院了。右边的一间房子里有一位尼姑正在生火,见我进来,她热情地给我让座,并倒了一碗茶递过来。我边喝茶边同她聊岛上的事情。姑娘说寺院叫莲花寺,她的汉名叫陈莉,是东部湟中县农村的藏族人,今年18岁,她在这岛上出家已经4年了。

陈莉上过小学,又在农业区长大,所以汉话说得毫无障碍。从姑娘的介绍中,我大概了解了岛上修行的隐士们的基本情况。岛上的修行者分两种,一是陈莉这种以寺为家的,她所在的寺院有尼姑6人,年龄最大的40多岁,陈莉最小,她们都是岛上的在册居民;另一部分是住在山下崖边的修行者,有尼姑也有阿卡(安多藏语中对藏传佛教僧人的称呼),他们多半是自己选择来岛上做短期修行的,主要来自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陈莉还说,往年来此修行的大多是尼姑,一般不超过10人,由于藏历水羊年是到海心山修行的最好年份,所以现在已经来了12个尼姑和11个阿卡,已经超出岛屿所能够提供的生存条件。

我问她想不想家,她说头两年想,常常一个人偷着哭,这两年不怎么想了,师傅和姐妹们对她都非常好,她也习惯了岛上的生活——相比其他修行者的洞窟,莲花寺的尼姑们条件要好得多,有房子住,食物、燃料都有保障,因为她们是有组织的,外界的捐赠和布施也多一些。

而山下的“个体户”则不然,他们多数是冬天从冰上步行上岛,一次要带够大约半年用的衣服、食物、燃料及其他必需品,夏天乘便船出去,再带回半年用的物品,所以经常发生缺衣、少粮、没燃料的情况,生活非常艰苦。山下的人遇到生活困难或生病时,她们会尽力去帮助。但毕竟同处孤岛,有时也力不从心。这些年她们帮助过许多修行者,甚至在危难时救了他们的命,有些人离开几年后至今还同莲花寺保持着联系。

随着太阳偏西,陈莉开始做晚饭——和了一团面,又切些土豆片煮着。我问她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她说主持正在闭关,不出来活动也不见任何人,有几位姐姐上次来船时出岛办事去了,还有一位姐姐大概去山下了。她请我留下一起吃晚饭,我说天要黑了,我的同伴在山下等我,并且我的手电筒没带在身上,我会掉到海里喂鱼的……

她像迎接我时一样笑了起来,笑容淳朴而天真。

最老的修行者卓玛措

“海心山的外交大使”

我问卓玛措在岛上最怕的事是什么,她说就是怕生病。生了病没有医药,只能靠念经、磕头和自己坚强的意志,那时大家总会一起为生病的人祈祷。

那一夜,我紧紧裹着一件皮大衣蜷缩在船舱的椅子上,海浪拍打着崖边的礁石,像唱着一支低沉而有节奏的歌,船像摇篮一样左右晃动着,我很快就进入了梦境。然而到了黎明,更大的风浪把我从梦中摇醒,风很急,并且寒冷扑面——我真的无法想象尼姑们如何在这里度过零下30℃的严冬。

好不容易熬到早晨,吃了一块面包后,我又龇牙咧嘴地背上照相机,按照一位阿卡指点的路线,去拜访岛上年龄最大的修行者卓玛措。

我到来时,卓玛措非常高兴地把我迎进她的小屋。她正在吃早饭——茶水和糌粑。卓玛措给我倒了一碗茶,又端来一盘似乎已经干透了的油炸饼,并问我要不要拌炒面。说实话,我肚子并没有饱,但明白这些食物对她来说更为宝贵,于是谢绝了。

在海边的数间小屋子中,卓玛措的这间算是比较好的:一间小土屋,房顶比人高不了多少,屋内有一个木板搭起来的小桌,有序地摆放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十分简单又有条有理,透出家居的温馨气息。卓玛措说,房子是去年夏天家里人来帮她重新盖的,比别人的都新,其他的房子经常不是透风就是漏雨,那些用石板石块垒的房子冬天更冷。

她的话里露出很知足的感觉。同她营造的这个小环境一样,卓玛措看起来干净利落,亲切和气。她穿着一件暗红色的袈裟,洗得很干净,一串佛珠挂在颈子上,神态宁静而又精神饱满。卓玛措说她今年已经67岁或68岁,在岛上居住差不多有20年了。当年她带着幼小的儿子来到这里,现在儿子已经20多岁了,叫桑结加,也是一位僧人,但他出岛以后总是不愿回来。

我告诉卓玛措,1997年我曾在湖边的一次祭海活动中见到过她的儿子,我们都称他为“海心山的外交大使”。卓玛措说肯定是他——卓玛措说话时面带笑容,显然孩子是她的骄傲与幸福。

卓玛措说,她刚来岛上时几乎没有什么人,冬天有几个尼姑来住半年或一年就离开了,这些年来来去去已经不知道换过多少人。她来时,那座莲花寺还荒废着,是几年前有人上来重建的。岛上生活最难的是冬天,那时进出海心山都在冬天最冷的时候——踏冰上岛,她家里人用架子车或手扶拖拉机送来吃的、烧的、用的,但不可能送太多,所以得非常节省,由于生活用品太少,岛上修行的人几乎都养成了晚上不生火不吃饭的习惯。

我问她在岛上最怕的事是什么,她说就是怕生病。生了病没有医药,只能靠念经、磕头和自己的坚强,那时大家会一起为生病的人祈祷。我又问她岛上死过人吗?她说有,尼姑阿卡都有过,对于一个遁世苦修的人,死在海心山上也许不是一种悲惨的归宿——我其实很想知道她们如何看待和感受这种死亡,她们如何处理尸体,死者的家人持什么态度……但由于话题过于沉重,所以没有再问下去。

而随后的走访中,一位叫仁青拉毛的藏族修行者似乎告诉了我答案——仁青拉毛25岁,来自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白玉县。她说这个神圣的小岛同她来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比想象中的要大,也远比想象中的安静。冬天有许多人踏冰前来朝圣,前段时间,一辆面包车压破了冰面掉进海里,车上9个人只有3个被救了上来——她很悲伤,也很害怕,但说不清这是意外的灾难还是命中注定,而她的师傅告诉她,对于信徒来说,死在朝圣的途中灵魂是干净的,这也是一种解脱或是一种圆满……

与活佛同行

寻找海心山的佛迹

赤列活佛特地到一个挂着破旧门帘的洞子去看了看,他说现在这洞里住着一位僧人,他和谁都不来往,也不同任何人讲话,他是去看看他还活着没有。

3个月后,我再次来到海心山,这一次我带来了一个电视拍摄小组,几顶野营帐房,十几桶淡水和许多食物,以及分给岛上修行者的暖水瓶、柴油、方便面、手电筒电池、常用药物等。

当我再度到来时,岛上有些修行者已经离开了,同时也出现了十多个新的面孔。同5月初相比,3个月后的海心山也完全换了一个形象,就如一个邋邋遢遢的小姑娘转眼间被点化成丰盈楚楚的美女——野草让荒岛变成了绿岛,绿茵中点缀着各色野花,再加上蓝天白云,8月,就是海心山最美丽的季节。

这次上岛我结识了赤列活佛,来自果洛草原,40岁左右,身体略瘦,神采奕奕,非常健谈。赤列说,他现在住的这个山洞,正是当年夏嘎巴大师修行时所住的。他带我来到洞中,向我介绍了一番关于海心山的历史、传说以及僧人的修行之道,又讲述了若干关于夏嘎巴大师的神奇故事,最后带我环岛一周,逐一介绍岛上的种种圣迹。

赤列多次来过海心山,这次上岛是来修苦行的。通过他的指点和讲解,我才知道这小小的岛屿原来蕴藏着无穷的佛家奥秘——环岛中能说出故事的圣迹就有十几处之多,包括格萨尔王的马蹄印、莲花生大师的脚印和手印、验证人是否心灵纯洁高尚的岩缝、考验人是否勇敢无畏的崖壁、莲花生大师镇压魔女的岩石、魔女露出地面的头等等。

环岛时,赤列特意走到了岛上向阴的一面——他说阴面的石洞也住过修行的人,不过又阴又冷,冬天还冻死过人,所以这些年僧人都住到阳面去了。我走进一个山洞,还没等看清里面的情形,那慑人的阴暗和寒气就逼着我赶快跑了出来。

赤列专门走到一个挂着破旧门帘的洞子前,他说现在这洞里住着一位僧人,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他和谁都不来往,也不同任何人讲话,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以及来自何处,他每隔几天就过来转转,以确定那位僧人是不是还活着——看到洞外有他出来活动的迹象,赤列放心地离开,边走边对我说,他很佩服这个人的意志,这人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苦修僧。

与赤列活佛交流的几天,我感叹颇多,直到返程的船来时依旧未能回过神——尽管船比预定的时间还晚了3天。最终,我带上海心山的美景、海心山的故事和阿尼们深深的祝福与祈祷,装上行李、器材和所有生活垃圾,在一片波浪与送别声中离开了小岛。挥手的那一瞬间,我心底涌出一股离家的感觉。我知道,我在岛上留下了某种东西——那不仅仅是记忆和怀念。

猜你喜欢

尼姑僧人
寺庙中有多少僧人
白云深处
浅析金庸笔下的尼姑形象
泰国尼姑人数增多
人生即修行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山盟海誓只是诗词背景
当老鼠变成虎
谁怕谁
泰国开礼仪课改造“花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