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恋情的救赎:有一种生命逃离叫恋爱

2014-01-23樊雪春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1期
关键词:恋情治疗师本质

樊雪春

对于迷恋,我能做的是什么?

我的治疗师好友G陷入了迷恋关系,这段恋情是在春天开始,G到美国去参加一个专业工作坊,工作坊是关于自我关系的整合及个人发展。在那里,他遇到同样是来自台湾的伊芙(Eve),“他乡遇故知”的同在感,让恋情在一个月的工作坊中迅速发展,他们在分组活动中探索彼此,在下课之后形影不离,在烛光晚餐中凝凝对望,在爱中合二为一。从美国回来时,G像是一个全新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样神采奕奕,仿佛活在无比的幸福、无比的精神奕奕中。

G的状态好得让我有一种不真实感。

他第一次返台和我聚餐时告诉我,他终于找到他生命中的Miss Right,他觉得生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G迫不及待的告诉我:“你知道吗?这是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经验,伊芙就在那里,当我去美国时,原本我担心找不到同伴,会很孤单,但是第一天参加工作坊时,就看到伊芙了,她就坐在我的正对面,对着我笑,一下子我的孤单感就没有了,像是回到家的感觉……”

“只有你和伊芙是台湾去的吗?”我问。

我试着要G了解,在国外的专业学习团体看到同伴,还是相同肤色时,这很容易产生认同感,我想要用理性冲淡一些G的梦幻感,因为他在我面前好像变成了十五岁男孩,一个我非常陌生的G。

事实上,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

G一直是我在心理治疗的领域中相当信任的伙伴,他和我曾经一起带领工作坊;他精辟的见解,还有精准的治疗能力,加上一点点浪漫的特质,使他很年轻时就在治疗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和心理治疗师。

但是,他的婚姻却没有他的专业那样顺利,他到三十多岁才结婚,婚后生了一个女儿,他的太太总是抱怨G给她的时间不够,给她的生活费不够,住的房子不够大,去度假的旅馆不够好……

G很努力地满足太太的需求,增加陪家人的时间,增加看诊的时间,增加……牺牲自己睡眠和娱乐的时间。直到四十八岁那年,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快要崩溃了。一次心悸的恐慌发作,当时他正在开车,想到自己就要进入五十岁的人生,突然之间胸口有一种压迫感,心脏好像不自主地乱跳,一下子他仿佛失去开车的能力,在路边停下车来,冒着冷汗,双手不停颤抖……

“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G告诉自己。

一星期后,G找了一位婚姻治疗师,九个月后,他离了婚,把房子和存款给了那位“不够”的女人,换取了女儿的监护权,也开始了独居和单亲的生活;因为和父母住得近,十岁的小女儿是有人照顾的,这些安顿大约是一年前的事情。

他仍然是一位好老师和好治疗师,只是他会把一些婚姻的个案转来给我,他说他自己对婚姻的负面想法会影响来晤谈的夫妻,所以把一些个案转过来给我。

他对治疗的责任和细心令我感到,他了解自己的状态,也为他所治疗的病人寻求最大的福利。

当治疗师遇到婚变、外遇、丧偶或意外,他自己就还原成一个“人”,用人性的感觉在经历一切。医师的身体不能免除于疾病之外,治疗师也不能免于生老病死的心理冲击。不同的是,专业的人比较了解疾病的原因和历程,可能有比较多的资源协助自己康复。

G在离婚六个月后,慢慢走出了婚姻的失落。

他说:“Spring,你知道吗?虽然我之前那‘不够的前妻令我压力很大,但是没有了她,我自己突然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会不会很奇怪?”

“不会呀!”我说。

“为什么?”G问。

“因为你已经‘够了呀,‘不够走了,你也不需要再做什么了……”我的回答让G似懂非懂,其实我自己也并不完全了解。婚姻的事太复杂,外人很难理解,即使婚姻治疗师花了二三十个治疗时数,有时都很难看清一件婚姻的本质,我只有对婚姻保持一种未知的尊敬。

G的美国行是他专业已久的渴望,他一直在催眠和自我觉察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次他终于踏上朝圣之旅,前往美国凤凰城学习一个月的自我关系催眠课程。

课程结束回来台湾后,“完美小姐”(Miss Right)的事充满在我和G的谈话中,他像是个陷入热恋的十五岁男孩,眼睛闪着亮光,头部微微上扬,语气急切地告诉我他和“完美小姐”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一方面为G迟来的幸福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对他的状况有所隐忧,怕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还有我内心的一丝羡慕,再加上因为羡慕转成的莫名的妒忌:五十岁还有罗曼史,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已经结婚的人,平凡相待的婚姻是多么平凡。

平凡的婚姻生活中没有鲜花、没有闪闪发光的眼睛、没有一见钟情,只有相同的晚餐,偶尔的目光,日复一日身旁睡觉的打呼声……

美国著名的治疗师亚隆(Irvin D. Yalom)曾经提到:他不喜欢治疗恋爱中的病人,可能是出于嫉妒。

“也许是我多心,G可能是真的找到幸福了,”我心想。

友谊战胜内在羡慕和妒忌的感觉,我还是宁愿他的幸福快乐是真实而长久的。但是“迷恋”这两个字还是经常在脑袋里晃来晃去。

担任治疗师和教授心理学的期间,常常有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来问我:

“我家儿子谈恋爱了,怎么办?”母亲说。

“他几岁?”我问。

“十五岁……”

“那千万不要阻止他,愈阻止就只会愈加强那个关系,会有反效果……”我回答。

“那我该怎么办?”母亲忧心地问。

“密切注意他……但保持沉默又保持支持……”

“那我是不是不该看他的信和博客……”一位母亲紧张地问,生怕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

“不,你要看,但是不要让儿子知道你看了……”

“喔……”母亲很疑虑。endprint

“看的技巧好一点,而且知道的事要忍住不说,才能保持你可以透过信件或博客了解他,一旦泄露消息来源,儿子会生气,而且会换网址,父母就会失去一个线索……要忍住知道的事,等待时机,让儿子自己回头……”我说。

我的观点如果让青少年看到了,铁定是要抗议了,因为我教父母如何理解但是不涉入。青少年喜欢保有自己的空间,但是他们又处在易受影响和诱惑的年纪,父母仍然有监督的责任,需要适时给予方向,但是又在站在一边,别太涉入,等着时间给答案。对于年轻的爱情特别需要如此的态度。

十多岁青春期的爱情都有迷恋的本质。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说过:“人爱上的是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所欲的对象。”

对于G的爱情使我深感困惑,心理学家很少谈到迷恋在五十岁时出现,它的意义是什么?

我把平日给别人的告诫给了自己,等待时间给我答案。

G的新恋情在六个月后开始出现问题,因为“完美小姐”想要和G住在一起,但重点是,G的女儿要住哪里?两个人的生活回到现实时,马上变成三个人,女儿已经十二岁,正是青春叛逆期,看谁都不爽。“完美小姐”三十五岁,完全没有育儿经验,一开始就要面对G的青春期女儿。

当王子和公主变成爸爸和妈妈时,这样巨大的身份认同改变,让G和伊芙陷入困境;特别是伊芙,这是她无法想象的生活,却是随着关系深入所必须面对的。

在一段紧张的关系和协调后,伊芙最后选择出国念书,G帮她出了学费和生活费,而这段关系就一点一滴淹没在太平洋中,由距离和想象终结了这段爱情。

恋情前后花了十四个月,G之前的婚姻则是花了十四年。

G开始恢复原来的他,眼睛不再有亮光,开始会抱怨天气不好。他变得比较真实,比较平凡,不再有“迷恋”的超能力,偶尔才会神采奕奕,而不再是每天神采奕奕。

“你会不会觉得我很可笑,Spring?”G说。

“为什么?”

“我自己是治疗师,还是看不清许多事……”

“咱们都是人吧!”我回应,“我们都有十五岁时候的迷恋……”

“内在好像有一种力量,要去爱……”G说。

“要跌下去的感觉?”我问。

“对!”G说。

“Fall in Love的本质吧!”我说。

“会不会很丢脸?”G问。

“你要我说实话?”我认真地问。

“嗯!实话比好听的话重要。”

“好羡慕……还有妒忌……”我自白式的告诉他。

“真的?”G很惊讶地说。

“可惜我掉不进去,想到两个孩子,还有老公,走到迷恋的山谷旁,身上的束缚太多,怎么也掉不下去,再加上怕上报纸社会版头条,像是‘已婚教授陷入不伦恋之类的,不想当这种标题的主角,所以掉不下去。你和伊芙,男无婚、女未嫁,才有这种条件,我是死了这条心,看看电影就好,现实中太麻烦了……”

“失去伊芙,也还是很痛苦……”G说。

“还好这次你只花了十四个月,不是十四年……”我回答。

“哀悼这一段不知道会不会需要很久?”

“反正这一次你比较有经验了。”我说。

“嗯!也好……”G沉思了一下,嘴里吐出这三个字。

后来,G慢慢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解决他孤单的问题。他参加了一个专业读书团体,开始在社区大学上一门新的课,他接送女儿上下学,在车上和她聊聊生活上的事,带父母到垦丁玩,也去日本玩。

他还带来全家去看那时全台最红的电影——《海角七号》(Cape No.7);和几个人相亲,写写e-mail,吃吃饭,等着孩子长大,自己变老。写了两本专业的书,关于爱和心理治疗。

当他回头看他迷恋之旅时,他了解到那一次的爱情拯救了他,那种合二为一的美好,让他忘记了自己当时的孤单,虚度的青春,还有父亲的责任与身份,更别提到因为离婚对自己专业上的挫败感。这是一份救赎的迷恋,因为当时的他有太多的压力,以及内在想逃开的事。

当他看到伊芙第一眼,在满是白人的团体里,看见黄皮肤的伊芙,就像是在压力大海中看见浮木,他攀上了浮木,发现只要定睛在伊芙,注视着她,所有外在的世界都会一点一滴融化了,彼此的世界只剩下对方。

迷恋给了他空间和时间,让他从痛苦中喘息。只是迷恋终究通不过时间的考验,迷恋需要不断地更新对象,才能保持脱离痛苦的状态,只有平凡面对痛苦才能穿越痛苦的本质。而穿越过痛苦本质的人,可能也失去了迷恋的能力,例如像我,经过了上千次的心理谈话和自我分析,真实面对与陪伴了痛苦,也失去了坠落的能力,只好哀悼迷恋的失落。

经历事物真相的痛苦,也就失去了一种狂热的本质,只在平凡中安身立命,而这种平凡则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生命不再被淹没,而是一种每天的面对、实践与放下。迷恋像潮水,有涨潮、有退潮,真实的爱则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形成自我独特的生命轨迹,慢慢流向深邃平静的海洋。

栏目编辑 / 杨 怡.终校 / 丁 尧endprint

“看的技巧好一点,而且知道的事要忍住不说,才能保持你可以透过信件或博客了解他,一旦泄露消息来源,儿子会生气,而且会换网址,父母就会失去一个线索……要忍住知道的事,等待时机,让儿子自己回头……”我说。

我的观点如果让青少年看到了,铁定是要抗议了,因为我教父母如何理解但是不涉入。青少年喜欢保有自己的空间,但是他们又处在易受影响和诱惑的年纪,父母仍然有监督的责任,需要适时给予方向,但是又在站在一边,别太涉入,等着时间给答案。对于年轻的爱情特别需要如此的态度。

十多岁青春期的爱情都有迷恋的本质。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说过:“人爱上的是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所欲的对象。”

对于G的爱情使我深感困惑,心理学家很少谈到迷恋在五十岁时出现,它的意义是什么?

我把平日给别人的告诫给了自己,等待时间给我答案。

G的新恋情在六个月后开始出现问题,因为“完美小姐”想要和G住在一起,但重点是,G的女儿要住哪里?两个人的生活回到现实时,马上变成三个人,女儿已经十二岁,正是青春叛逆期,看谁都不爽。“完美小姐”三十五岁,完全没有育儿经验,一开始就要面对G的青春期女儿。

当王子和公主变成爸爸和妈妈时,这样巨大的身份认同改变,让G和伊芙陷入困境;特别是伊芙,这是她无法想象的生活,却是随着关系深入所必须面对的。

在一段紧张的关系和协调后,伊芙最后选择出国念书,G帮她出了学费和生活费,而这段关系就一点一滴淹没在太平洋中,由距离和想象终结了这段爱情。

恋情前后花了十四个月,G之前的婚姻则是花了十四年。

G开始恢复原来的他,眼睛不再有亮光,开始会抱怨天气不好。他变得比较真实,比较平凡,不再有“迷恋”的超能力,偶尔才会神采奕奕,而不再是每天神采奕奕。

“你会不会觉得我很可笑,Spring?”G说。

“为什么?”

“我自己是治疗师,还是看不清许多事……”

“咱们都是人吧!”我回应,“我们都有十五岁时候的迷恋……”

“内在好像有一种力量,要去爱……”G说。

“要跌下去的感觉?”我问。

“对!”G说。

“Fall in Love的本质吧!”我说。

“会不会很丢脸?”G问。

“你要我说实话?”我认真地问。

“嗯!实话比好听的话重要。”

“好羡慕……还有妒忌……”我自白式的告诉他。

“真的?”G很惊讶地说。

“可惜我掉不进去,想到两个孩子,还有老公,走到迷恋的山谷旁,身上的束缚太多,怎么也掉不下去,再加上怕上报纸社会版头条,像是‘已婚教授陷入不伦恋之类的,不想当这种标题的主角,所以掉不下去。你和伊芙,男无婚、女未嫁,才有这种条件,我是死了这条心,看看电影就好,现实中太麻烦了……”

“失去伊芙,也还是很痛苦……”G说。

“还好这次你只花了十四个月,不是十四年……”我回答。

“哀悼这一段不知道会不会需要很久?”

“反正这一次你比较有经验了。”我说。

“嗯!也好……”G沉思了一下,嘴里吐出这三个字。

后来,G慢慢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解决他孤单的问题。他参加了一个专业读书团体,开始在社区大学上一门新的课,他接送女儿上下学,在车上和她聊聊生活上的事,带父母到垦丁玩,也去日本玩。

他还带来全家去看那时全台最红的电影——《海角七号》(Cape No.7);和几个人相亲,写写e-mail,吃吃饭,等着孩子长大,自己变老。写了两本专业的书,关于爱和心理治疗。

当他回头看他迷恋之旅时,他了解到那一次的爱情拯救了他,那种合二为一的美好,让他忘记了自己当时的孤单,虚度的青春,还有父亲的责任与身份,更别提到因为离婚对自己专业上的挫败感。这是一份救赎的迷恋,因为当时的他有太多的压力,以及内在想逃开的事。

当他看到伊芙第一眼,在满是白人的团体里,看见黄皮肤的伊芙,就像是在压力大海中看见浮木,他攀上了浮木,发现只要定睛在伊芙,注视着她,所有外在的世界都会一点一滴融化了,彼此的世界只剩下对方。

迷恋给了他空间和时间,让他从痛苦中喘息。只是迷恋终究通不过时间的考验,迷恋需要不断地更新对象,才能保持脱离痛苦的状态,只有平凡面对痛苦才能穿越痛苦的本质。而穿越过痛苦本质的人,可能也失去了迷恋的能力,例如像我,经过了上千次的心理谈话和自我分析,真实面对与陪伴了痛苦,也失去了坠落的能力,只好哀悼迷恋的失落。

经历事物真相的痛苦,也就失去了一种狂热的本质,只在平凡中安身立命,而这种平凡则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生命不再被淹没,而是一种每天的面对、实践与放下。迷恋像潮水,有涨潮、有退潮,真实的爱则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形成自我独特的生命轨迹,慢慢流向深邃平静的海洋。

栏目编辑 / 杨 怡.终校 / 丁 尧endprint

“看的技巧好一点,而且知道的事要忍住不说,才能保持你可以透过信件或博客了解他,一旦泄露消息来源,儿子会生气,而且会换网址,父母就会失去一个线索……要忍住知道的事,等待时机,让儿子自己回头……”我说。

我的观点如果让青少年看到了,铁定是要抗议了,因为我教父母如何理解但是不涉入。青少年喜欢保有自己的空间,但是他们又处在易受影响和诱惑的年纪,父母仍然有监督的责任,需要适时给予方向,但是又在站在一边,别太涉入,等着时间给答案。对于年轻的爱情特别需要如此的态度。

十多岁青春期的爱情都有迷恋的本质。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说过:“人爱上的是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所欲的对象。”

对于G的爱情使我深感困惑,心理学家很少谈到迷恋在五十岁时出现,它的意义是什么?

我把平日给别人的告诫给了自己,等待时间给我答案。

G的新恋情在六个月后开始出现问题,因为“完美小姐”想要和G住在一起,但重点是,G的女儿要住哪里?两个人的生活回到现实时,马上变成三个人,女儿已经十二岁,正是青春叛逆期,看谁都不爽。“完美小姐”三十五岁,完全没有育儿经验,一开始就要面对G的青春期女儿。

当王子和公主变成爸爸和妈妈时,这样巨大的身份认同改变,让G和伊芙陷入困境;特别是伊芙,这是她无法想象的生活,却是随着关系深入所必须面对的。

在一段紧张的关系和协调后,伊芙最后选择出国念书,G帮她出了学费和生活费,而这段关系就一点一滴淹没在太平洋中,由距离和想象终结了这段爱情。

恋情前后花了十四个月,G之前的婚姻则是花了十四年。

G开始恢复原来的他,眼睛不再有亮光,开始会抱怨天气不好。他变得比较真实,比较平凡,不再有“迷恋”的超能力,偶尔才会神采奕奕,而不再是每天神采奕奕。

“你会不会觉得我很可笑,Spring?”G说。

“为什么?”

“我自己是治疗师,还是看不清许多事……”

“咱们都是人吧!”我回应,“我们都有十五岁时候的迷恋……”

“内在好像有一种力量,要去爱……”G说。

“要跌下去的感觉?”我问。

“对!”G说。

“Fall in Love的本质吧!”我说。

“会不会很丢脸?”G问。

“你要我说实话?”我认真地问。

“嗯!实话比好听的话重要。”

“好羡慕……还有妒忌……”我自白式的告诉他。

“真的?”G很惊讶地说。

“可惜我掉不进去,想到两个孩子,还有老公,走到迷恋的山谷旁,身上的束缚太多,怎么也掉不下去,再加上怕上报纸社会版头条,像是‘已婚教授陷入不伦恋之类的,不想当这种标题的主角,所以掉不下去。你和伊芙,男无婚、女未嫁,才有这种条件,我是死了这条心,看看电影就好,现实中太麻烦了……”

“失去伊芙,也还是很痛苦……”G说。

“还好这次你只花了十四个月,不是十四年……”我回答。

“哀悼这一段不知道会不会需要很久?”

“反正这一次你比较有经验了。”我说。

“嗯!也好……”G沉思了一下,嘴里吐出这三个字。

后来,G慢慢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解决他孤单的问题。他参加了一个专业读书团体,开始在社区大学上一门新的课,他接送女儿上下学,在车上和她聊聊生活上的事,带父母到垦丁玩,也去日本玩。

他还带来全家去看那时全台最红的电影——《海角七号》(Cape No.7);和几个人相亲,写写e-mail,吃吃饭,等着孩子长大,自己变老。写了两本专业的书,关于爱和心理治疗。

当他回头看他迷恋之旅时,他了解到那一次的爱情拯救了他,那种合二为一的美好,让他忘记了自己当时的孤单,虚度的青春,还有父亲的责任与身份,更别提到因为离婚对自己专业上的挫败感。这是一份救赎的迷恋,因为当时的他有太多的压力,以及内在想逃开的事。

当他看到伊芙第一眼,在满是白人的团体里,看见黄皮肤的伊芙,就像是在压力大海中看见浮木,他攀上了浮木,发现只要定睛在伊芙,注视着她,所有外在的世界都会一点一滴融化了,彼此的世界只剩下对方。

迷恋给了他空间和时间,让他从痛苦中喘息。只是迷恋终究通不过时间的考验,迷恋需要不断地更新对象,才能保持脱离痛苦的状态,只有平凡面对痛苦才能穿越痛苦的本质。而穿越过痛苦本质的人,可能也失去了迷恋的能力,例如像我,经过了上千次的心理谈话和自我分析,真实面对与陪伴了痛苦,也失去了坠落的能力,只好哀悼迷恋的失落。

经历事物真相的痛苦,也就失去了一种狂热的本质,只在平凡中安身立命,而这种平凡则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生命不再被淹没,而是一种每天的面对、实践与放下。迷恋像潮水,有涨潮、有退潮,真实的爱则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形成自我独特的生命轨迹,慢慢流向深邃平静的海洋。

栏目编辑 / 杨 怡.终校 / 丁 尧endprint

猜你喜欢

恋情治疗师本质
胡适的美国恋情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恋恋笔记本》:为什么夏日恋情,很容易失败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爱自己,才是一场终身恋情的开始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