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01-23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传统思想大学生

周 鹏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浅析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周 鹏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传承历史文化是当今大学生肩负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而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当下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个尴尬的阶段,高校思想教育人员应该从实际工作出发,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对现代教学的积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哲学,给后人的启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儒学加以深入学习,将儒学精华融入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路径

新的教育模式下,如何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进展,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对于这项课题的研究必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只有吸收注入传统文化的精华理论,大学生思想教育才能在新形势下得以创新式发展。传统的文化教育,蕴含着众多的有益元素,这些有益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向,对当代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主要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政治意识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提升等。在“八荣八耻”的教育指导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

1.勇于担当的精神。当代大学生可谓是在呵护中成长的一代,更应该磨砺自身的刚毅品质,增强担当意识,做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新青年。孔夫子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提倡努力提升自我修养,通过自身实践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他认为有志气有品德的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正所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圣人如此,更何况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该以孔夫子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等行为规范自己,提升自我修养,传承传统文化之精髓。在社会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担当的责任感,这样才能适应每一个岗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进步而不被淘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新世纪的接班人,更应该提升自己,时刻准备为四化做贡献。

2.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历史上有多少位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存亡甘愿抛头颅撒热血,宁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种意志驱动力则是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这种情操在民族存亡的时刻能激励受压迫的人们奋起抵抗,保卫家园。比如,孔子一生高风亮节,永远保持着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权贵面前不低头,不与其同流合污,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其独立品格,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要。

3.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一个时代的发展,除了技术革新以外,知识力量也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是言传身教,机械式的灌输,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日新月异的生活节奏,用传统的观念教育和学习,已经不能适应科技膨胀的现代社会。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研究,结合时代,给予内在的革新。不论哪朝哪代,都离不开创新、改革,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才能得以发展。

二、以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国家的文化底蕴直接关乎到历史进步过程中对现代化革新的进程,而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本族文化的差异,接受外来文化的精华,也是影响传统文化革新和现代文化成长的主要因素,只有对国家传统文化革新式继承,才能推动现有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在我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党中央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建设,加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力度,加强荣辱观的道德教育等方面,全面提升民族素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当今中国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则是提升未来需求型人才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学生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作为指导方针,培养自身自力更生的意志品质。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很多典籍中都有展现,比如“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思想,这是一种大爱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这些思想应由当代青年传承,践行克己,并结合时代赋予这些传统文化新的内涵,让其有所升华,让中国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2.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是成才的时代需求。当代大学生通过自身素质的提升,对于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目前来看,远远不能达到历史发展所需。历史的发展要求具有远大志向的人必须从人民利益、祖国利益出发,时刻关注国家动态,关心时事,将自身的命运和祖国的兴亡联系起来,通过对自身的约束,自身素质的提升,报效祖国和人民。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以“刚健有为”的思想为指导,磨炼自身意志。而对于国家的发展建设,则是秉承“自强不息”的文化精髓,这种情操激励着人民不断创新,大胆想象和实践,战胜困难,推动社会发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够矗立于历史的长河中。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则是通过社会中个体的实践推动的,只有个体拥有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够使得国家具有强的竞争力。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文人志士传承的优良品德。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给予时代的传承。提倡素质教育当下的教育体系,对于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更应该大力弘扬,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坚忍不拔的品质、积极进取的决心,才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自身的理想和追求。这种伟大而崇高的思想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这也是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3.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是精神现状的要求。目前一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不佳,主要是由于经济大环境下,压力急剧膨胀,学生受到了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很不乐观。一方面来自家庭因素,目前的一代大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特殊化心理趋势,主要表现在依赖性过强,遇到事情不能果断自行处理;另一方面,其自身同时对于他人、环境的过分要求,使得他们在情感上很脆弱,遇到问题只会怨天尤人,消极对待,并不是想解决办法,寻求最佳的方式方法。这些消极的精神状态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发展而言起到的都是阻碍作用,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方面对其加强教育,通过教师给予多方位指导,增强学生自信心,加强心理教育的引导性工作,引导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提升。当代大学生应正视自身问题,通过“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指导自己,提升爱国主义情操和塑造独立性格。

三、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1.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树立大学生积极入世的进取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倡导青年人要有所作为,在人生必经阶段要勤奋学习,实现自身价值,涉及到的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中的箴言。孔子宣扬入世思想,主张现世今生有所作为,而非来世空谈。孔子的儒家思想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其中,这种入世的思想恰能指引学生坚定地投身社会发展中,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甘愿为祖国奉献青春和智慧,积极向上的入世思想,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代大学生要有刚健的意志品质,提升自身内在修养,从物质和心理双重层面磨炼自我。在风云变幻的当今社会,各种不良因素充斥着社会大环境,这就需要青年学生在不断磨炼中自我剖析,自我提升,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在传统教育背景下加强青年大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需要三点注意事项:第一,较高的承受力和受挫力;第二,目标清晰准确;第三,综合素质能力。综上所述,具备全面能力的人才,才能无愧“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称号。

2.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弘扬大学生的爱国精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中,对于儒家思想的精髓深入研究,并赋予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内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作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当代应理解为奋发图强,报效祖国,为祖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在新世纪大环境中,科技迅速增长,国内竞争、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当今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不可小觑。经济市场拉动经济增长,消费观念有所转变,一些负面的经济因素趁虚而入,充斥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比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这些负面因素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与我国的主流文化思想相背离。这就要求高校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课堂、课外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可以通过大型节日,组织教育宣传活动,避免单一的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当代大学生秉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利用辩证思想指导自我人格的塑造,尊重传统文化中精华思想,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思想,修身养性,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3.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从一个层面上来讲,就是指根据社会的需求,在原有物质、思想基础上,通过结合创造力、创新精神,发明出从未有过的事物或者是观念。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很大的挑战,如果作为新世纪的学生还是保守于传统文化基础下的学习,这将很大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发展。日新、革新思想作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重要表现,要求新青年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会遇到无法预知的事情和变化,这种变化从现在的角度看可能是无法解释的,只有思想不断地深入,对于问题及时地探究,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国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引领发展潮流,必然要有创新科技作为前提保障,只有创新目标,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开放性思维观察事物,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问题,以独有的创造想象力创造事物,从而发明出为社会所用的新科技产物。在日新、革新思想的指导下,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改变教学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前提保障,只有科学理论学得扎实,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第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其创新思维。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近两年观测数据表明,学生的求知欲有所下降,这种求知的欲望不仅表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且也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原有科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只是追求记忆,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运用并深化,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创造性较低。对于大学生的创造性意识的培养,学校应加大力度,投入教学资本,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三,学校组织实践创造性活动,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教学上的教育,应当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动手做,用脑想,实现自我价值。在日新、革新思想指导下,激励自我,发散性思维,为祖国发展,建造美好家园做出一份贡献。

[1]刘地松,张志云.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2).

[2]陆宝忠.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3]聂东雪,杜明月.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7).

G641

A

1674-9324(2014)25-0263-03

周鹏(1980-),男,福建周宁人,绵阳师范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传统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