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城游憩带理论的许昌城乡旅游发展研究

2014-01-23刘红芳

黑龙江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环城钧瓷许昌市

刘红芳

(许昌学院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00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就业压力大等。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产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优化城乡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昌是河南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许昌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有的已经开发经营了,但是许昌城市旅游发展速度没有乡村旅游快,因此,有必要将许昌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实现城市旅游带动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促进城市旅游,促使整个许昌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1 环城游憩带的含义

对环城游憩带的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联地理学家就对环绕城市周边的游憩地带有所研究,他们认为城市周边游憩带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表现,与城市化关系密切。国内关于环城游憩带的研究相对来说开始略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对这一地带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有“沙润、吴江(1997)、符全胜(1998)”提出的“城乡交错带”,“肖胜和(1999)”提出的“郊野”以及“吴必虎(1999)”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等等,尽管称谓不同,但是大家对这一地带范围的界定基本一致。其中吴必虎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的概念,能比较全面、具体地概括出当前环城游憩的现状和特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他认为环城游憩带即为:“环绕城市外围、处于近城乡镇景观之中,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特别适合”短期游度假模式“的游憩空间称为环城游憩带,并初步建立起大城市环城游憩带规范研究的框架”[1]。

2 许昌城乡环城游憩带现状分析

2.1 许昌环城游憩带的范围界定

根据研究,中国城市居民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内,其中37%分布在距城市15km范围内,24%分布在15~50km范围内[1]。根据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可知城市中心地越大,到城郊游憩带旅游的城市居民就越多,对城郊腹地游憩设施的波及也越广,在对城郊游憩系统进行配置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城市腹地大小和当地的资源条件,建立适合旅游者需求的类型不同、规模不等的游憩设施[2]。

许昌作为一个地处平原的中等城市,其环城游憩带也呈现出一定的圈层结构。综合分析许昌市出游市场、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和交通通达度、开发程度等要素,许昌市区外围至周边约30km范围以内,即许昌市与下辖县市之间的过渡带,为许昌环城游憩带的核心区和第一圈层,三国遗迹、城郊绿地、特色游园、宗教场所、休闲娱乐等主要集中在这一圈层;依次过渡,30~50km范围为中间地带即第二圈层,这一圈层主要为长葛、禹州、鄢陵、襄县的外围地带,森林公园、花木园艺、特色古镇、名人故里为其主要项目;而大约50km以外区域就为许昌环城游憩带的外缘地带,同时也是许昌地区的边缘地带,为第三圈层,这里也是许昌市山水娱乐的主要分布区;许昌环城游憩带就为这三个圈层所构成的同心圆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许昌环城游憩带圈层构造示意图

2.2 许昌城乡环城游憩带开发的优势

2.2.1 资源优势

许昌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许昌绚丽丰富的文化特点,大量的历史遗迹散布于许昌环城游憩带内,为许昌城乡旅游开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中,三国文化资源更是丰富多彩、魅力非凡,许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开发价值较大。根据许昌环城游憩带内旅游资源的禀赋特点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人文旅游资源”和“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2.2.2 交通优势

许昌道路交通体系完备,四通八达,国道省道与京广铁路皆穿境而过,从而形成“米”字形的路网结构,可以直达河南省的各个地市。同时许昌目前已实现县市通高速、县县通高速,多条高速公路从许昌通过,是全省高速密度最高的省辖市。许昌市紧邻新郑国际机场,新郑国际机场现已开通20多家国际航空公司包机航线61条,通达国际上60多个城市。交通是经济运转的“大动脉”,对旅游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便利的交通大大提高了许昌市对外对内的通达性,为吸引客源,发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1 许昌城乡环城游憩带内旅游资源分布

2.2.3 经济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中原城市群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许昌市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许昌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开拓思路、拓宽渠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充满活力,有着“河南的温州”之称。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为许昌市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就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潜力,为旅游发展增添了动力。

3 许昌城乡环城游憩带开发策略

3.1 科学规划布局

目前许昌环城游憩带内旅游资源分散、主次缺乏区分。应当按照其圈层结构有层次、有重点、复合式地进行布局,根据不同圈层的内部特点,进行不同的开发定位。结合许昌市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第一圈层作为许昌环城游憩带的优先和重点开发区域,优先进行休闲度假村、主题公园、特色游园、宗教朝拜、民俗体验、森林公园、花木游园、主题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第二圈层也应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在开发上要注重对第一圈层在功能上的补充,发挥其优势和特色,重点进行古镇人家、名人故里、特色节庆等的建设。第三圈层的吸引点主要为山水旅游,可满足人们爬山、涉水、垂钓、攀岩、野营等的需求,加强相关旅游产品的建设是这一圈层的建设重点,另外这一区域离市区较远,耗时较长,一般需要多日游,这一圈层在住宿、餐饮、医疗、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应当格外重视。

3.2 突出三国历史文化形象

环城游憩带主要位于城市的外缘地带,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接合部,应该树立起把环城游憩带的开发与乡村和城市整体建设相接合的理念,所以环城游憩带的整体风格定位应当与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相一致,并要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以达到增强城市形象和乡村形象的作用。

许昌环城游憩带的开发也应当建立起“大旅游”的思路,以环城游憩带的开发来配合城市的整体发展,突出鲜明的城市形象,形成“城景相容”的效果。具体来讲应当:

3.2.1 确立主题形象

许昌应充分利用自己在三国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树立起“三国名城,曹魏故都”的主题形象,并以此为基调来进行环城游憩带的形象设计,突显出“曹魏故都”这一形象特点,以克服“定位不准、飘忽不定”的开发思路所带来的凌乱感觉。并与“北方花都”和“钧瓷文化”等城市亮点巧妙串联,使整体形象更加丰满,更有层次感。

3.2.2 优化建筑风格

环城游憩带内的建筑对表现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既要有使用价值,更要突出其美学意义,常见的有亭、榭、廊、阁、楼、台、舫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可以起到“造景”、“提供观景的视点”、“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在许昌环城游憩带内应依托广阔的公共绿地和散布的河流沿岸坡地,建造具有浓郁“三国风格”的特色园林,以增加游憩空间并形成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应以仿古建筑为主,主要采用三国时期“形态伟岸而古朴”的建筑风格,并结合北方园林的造景手法,打造许昌“地标”式三国建筑群,凸显出城市的历史感。对环城游憩带内的原有古建筑和古村镇,应当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除此之外,许昌环城游憩带内的基础设施,如服务中心、厕所、食宿、指示牌等,在建筑风格上也要体现出三国时期建筑的特点,并要促进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3.2.3 挖掘人文内涵

许昌要以文化来提升城市品位,在环城游憩带规划建设中,要高度重视三国曹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现代文化元素的注入,大到历史街区及古建筑的保护开发、街景和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小到雕塑、各种指示牌设计,在注重建筑风格协调性的前提下,还要善于保护和利用许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名人典故和神话传说来提升人文内涵。要突出名人主题,建设和完善各类名人馆;做好历史文化遗产规划,保护历史古迹,完善文化基础设施[3]。发现、保护和推动各类民俗节庆,成功的旅游节庆策划能够成就一个城市,节庆活动的广告、媒体、人们的口碑等行为沉淀为地方或城市的品牌、标识,尤其是通过定期的举办可以强化地方或城市的形象特征,在一定的区域内积累巨大的无形资产[4]。

3.3 打造城乡特色旅游产品

3.3.1 重点开发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

为满足城市居民放松休闲的旅游需求,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应当为建设的重点,要突出旅游产品的休闲娱乐和度假功能。凭借野外田园优美的风光、宜人的环境,开发休闲娱乐类旅游产品,满足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享受休闲愉悦生活的心理需求,提供给游人游憩、休闲、放松、食宿等服务,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3.1.1 “农家乐”旅游产品

建设不同类型的“农家乐”产品,许昌环城游憩带内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来进行“农家乐”的开发。在进行此类产品的开发时,要依托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视角,形成不同类型的“农家乐”产品,既要免于俗套,又能为游客提供不同的体验需求。一方面要营造出“自然、淳朴”的乡野风韵,另一方面要扩大中、低档次旅游产品的比例,满足大众的需求。

3.3.1.2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依托“中国宜居城市”的深厚底蕴,利用许昌丰富的花木、生态资源,扩大“休闲度假区”旅游产品的建设,形成与“休闲许昌”相吻合的旅游产业。休闲度假区的建设要突出“生态、自然、和谐”的主题,并能提供集“观光、体验、娱乐、怡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服务,加强景区内“餐饮、住宿、商店、公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游客“乐意来、玩的好、评价高”。

3.3.1.3 “山水娱乐”旅游产品

以位于西部的山地、河湖、林地等自然风光为依托,积极开发禹州逍遥观、大鸿寨、龙虎山周定王陵、禹州森林植物园(大禹生态园)和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5]。这类旅游产品的开发,可满足人们“游山玩水”的愿望,对地处平原的许昌市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此类产品位于许昌环城游憩带的第三圈层,即许昌的外围地带,所以在产品开发时,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优势互补,共同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可以扩大旅游腹地,拓宽市场。

3.3.2 推动综合性主题公园的建设

3.3.2.1 “三国”主题公园

许昌环城游憩带内三国遗迹众多,较为分散,其中比较集中且开发价值较大的为许昌市东部的“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和“毓秀台”,可以以此为中心建设“汉魏故都”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的建设应以“保护为先”的原则为先导,力求还原原貌,讲求真实。以仿古建设构画古城结构,形成曹魏故都皇城的历史画卷,按照主题游乐公园的模式,开展全新的观光游乐。对毓秀台进行整修,重现当年皇帝祭天的场面性景观;用沙盘模型的形式对汉魏故城原貌进行再现[5]。公园内要注重开展绿化工作,营造出“郁郁葱葱”的历史厚重感,在主题公园内进行情景表演,重现当年汉魏故都许昌的生活、娱乐场景和民俗风情,增加真实感,使其建设成为集“文化、观光、休闲、体验、生态、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

3.3.2.2 “钧瓷”主题公园

“钧瓷”为许昌的重要标志,也是许昌对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应当深入挖掘以“钧瓷”为核心所形成的“钧瓷文化”,“钧瓷”主题公园的建设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既弘扬了“钧瓷文化”,又增强了人们的文化归属感。“钧瓷”主题公园内可以设置“文化区”、“体验区”、“展览区”三个大区,“文化区”即介绍“钧瓷”的发展历史、传说典故、制作工艺,侧重于文化教育的功能;“体验区”即游客既可以观看专业的制作,同时又可以亲自实践,体验钧瓷的制作过程;“展览区”即系列精品钧瓷的展列室,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到优秀的钧瓷作品或图片,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钧瓷的神、奇、绝、妙等特点,可以使游客更进一步加深对钧瓷的了解。“钧瓷”主题公园可以建设在具有浓厚氛围的禹州神垕古镇之中,公园内以仿古建筑为主,突出“古色古香”的感觉,与古镇的整体风格相互映衬,通过集群效应打造“钧瓷”旅游的亮点。

3.3.3 建设名人故里

许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有许多名人在此定居,名人故里是历史环境的足迹,是历史与自然的融合,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身份标识,是丰厚文明的馈赠。“地以人名”是一个常见的文化现象,“名人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名人的独特影响力往往驱使人们探究他们的生活、成长的经历与环境。名人的辉煌形象增强了他们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正是这些特点使得他们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拥有了无穷的魅力,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坐标。在许昌环城游憩带内的第二圈层分布有“画圣吴道子故里、欧阳修故里、张良故里”,可以依此为基点,建设“名人故里”类的旅游产品,借助名人效应,带动许昌整体知名度的提升,同时这些名人故里多位于较为偏僻的位置,因此在进行开发时首先要对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旅游专线,提高可进入性,反过来又会促进当地的快速发展,可谓一箭双雕。另外,名人故里要突出特色、避免雷同,利用“吴道子、欧阳修、张良”等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各自的“主流”形象进行产品包装,利用名人效应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增长点,进而带动旅游产业发生质的飞跃。

3.4 加强环保促进城乡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许昌城乡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应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留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切实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要始终贯穿于发展城乡旅游的各个方面,促进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而促进城乡旅游可持续发展。

[1]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4):354-358.

[2]何雨,刘顺伶.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J].旅游科学,2006,(2):26-29.

[3]张振伟.许昌三国主题频亮相[EB/OL].河南文化产业网.(2012-02-17)[2014-03-15].http://www.henanci.com/Pages/2011/11/29/20111129020332.shtml.

[4]蔡礼彬.试论节庆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洛阳牡丹花卉为例[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4):61-64.

[5]许昌市旅游局.许昌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EB/OL].(2006-06-05)[2014-03-15].http://www.xctour.gov.cn/view.asp?id=228.

猜你喜欢

环城钧瓷许昌市
治理一条河 幸福一座城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环城旅行
许昌市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