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34例的手术疗效分析
2014-01-23王翔
王 翔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眼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葡萄膜炎,在临床上是由脉络膜炎症、睫状体炎症、虹膜炎症所组成,多见于青年患者,并发的种类较多,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容易发展为虹膜黏连最后引起瞳孔性黏连,最后诱发严重的白内障或者青光眼[1]。在早期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发病中,较为常见的情况是后囊下型,而且虹膜性的黏连对于白内障手术的进行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困难,这是因为虹膜本身的质地较为脆弱的缘故,很容易在手术的过程中受到损坏[2]。本文针对院收治从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确诊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体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收治从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确诊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4例,共计44眼患有该疾病,其中男性20例,24眼患病;女性14例,20眼患病。患者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54±17.6)岁。病症分析中,前部葡萄膜炎19例,中间葡萄膜炎8例,全部葡萄膜炎7例。其中,Fuchs综合症4例,原田氏病11例,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术后7例。全部患者在手术前的视力检查手动均为-0.2以下,瞳孔大小在1.5~3.1 mm之间。采取强烈的散瞳剂也无法使瞳孔散开。瞳孔广泛性粘连8眼,瞳孔闭锁和膜闭21例。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采取常规的局部浸润麻醉手术,行白内障手术之前,对其进行散瞳处理,切口选取在角膜边缘,切口形状为梯形,切口底部可见结膜瓣,位置在角巩缘后方,长度约为6 mm长,在角膜边缘约2点钟的方向上切出辅助口用平行的方式将注射针头破囊进入虹膜,将瞳孔两侧的囊膜用囊膜剪剪开。之后再将其完全撕裂除去,如果患者带有瞳孔膜闭的情况,则不宜对其囊膜进行强行的撕除。囊膜剪开之后,可以对其进行水分离,用注射用针头对瞳孔的弹性进行检查,如果瞳孔弹性不佳,则切口不宜扩张到5 mm。对此情况可以在瞳孔下方对其采取多点切开,且每一个切口距离虹膜的距离都要超过1 mm,对其采取用超声乳化操作,便于将原晶状体吸出,然后植入人工晶体,对残留的机化膜进行切除并封闭切口,对眼球前房进行清洁和冲洗,在眼球的结膜下方注射妥布霉素20 mg(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和地塞米松2.5 mg(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以未采取囊膜摘除的患者5例作为比对,患者10眼镜只经过保守治疗操作,采取口服苯丁酸氮芥,进行病症的控制。
1.3 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为:痊愈:视力恢复为≥0.5;良好:视力恢复为0.3~0.5之间;好转:视力恢复为 0.1~0.3;无效:患者治疗后视力<0.1。
1.4 统计学方式
采取SPSS 19.0软件数据包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计量性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性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中,施行囊膜摘除有13例(15眼),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2例(2眼),超声乳化17例(20眼)对术后治愈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34例患者的视力均较术前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0.5以上的有18眼,占比40.9%;0.3~0.5之间的有12眼,占比27.3%;0.1~0.3之间的有2眼,占比4.5%,<0.1以下的1眼,占比2.27%,治疗无效的1眼。占比2.27%,以未采取囊膜摘除的患者5例作为比对,患者10眼镜只经过保守治疗,实力改善情况不佳,平均视力均<0.1以下。和对照组的治疗数据比较,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χ2=0.133。见表1。
表1 术后患者的治疗情况统计
对术后视力提高的影因素主要有后囊浑浊、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等。手术后患者瞳孔恢复为正常的生理圆形的有25眼,占比56.8%,手术后患者瞳孔为椭圆形的有19眼,占比43.2%,患者中,有一人一眼眼压达到了27 mmHg,经过一个星期之后达到正常的范围值,其余的患者眼压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手术之后,后囊破裂有3眼,占比6.8%,其中有一眼存在少量的玻璃体脱离,对其采取玻璃体玻璃手术后,再将人工晶体植入到睫状沟内。见表2。
表2 术后患者存在的并发症统计
患者中,角膜水肿有14眼,占比31.8%,虹膜出血2眼。占比4.5%,前房渗出16眼,占比36.4%,后囊浑浊2眼,占比4.5%,黄斑囊样水肿3眼,占比6.82%,经过眼部局部及全身性治疗3~10 d之后,患症部位开始消退。
3 讨论
在本文的实验结论中,术中,施行囊膜摘除有13例(15眼),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2例(2眼),超声乳化17例(20眼)对术后治愈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34例患者的视力均较术前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0.5以上的有18眼,占比40.9%;0.3~0.5之间的有 12眼,占比 27.3%;0.1~0.3之间的有 2眼,占比 4.5%,<0.1以下的1眼,占比2.27%,治疗无效的1眼。占比2.27%,说明了采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良好,从机理上进行分析,因为临床上多见的葡萄膜炎主要是以非感染性的内源性因素所造成,因此如果采取抗生素治疗是错误的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应该是针对局部的炎症进行消炎处理,以防止虹膜的后黏连,以组织被炎症破坏以及避免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葡萄膜炎症的破坏性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5-6]。如果就医不能及时或者发现过晚,都很容易造成视力的严重性损害,并且导致并发性白内障的产生,导致患者失明。
对术后视力提高的影因素主要有后囊浑浊、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等。手术后患者瞳孔恢复为正常的生理圆形的有25眼,占比56.8%,手术后患者瞳孔为椭圆形的有19眼,占比43.2%,患者中,有一人一眼眼压达到了27 mmHg,经过一个星期之后达到正常的范围值,其余的患者眼压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手术之后,后囊破裂有3眼,占比6.8%,其中有一眼存在少量的玻璃体脱离,对其采取玻璃体玻璃手术后,再将人工晶体植入到睫状沟内。
从本文的实验中可知,行超声乳化术时只需要在眼角膜或巩膜上开个小切口,再将超乳探头伸入即可把浑浊的皮质与晶状体击碎为乳糜状,再借由吸灌注系统吸出乳糜物,然后行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就可视物清晰。患者可以按需治疗,随治随走。在超声乳化治疗时候,需要对患者采取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因为白内障去除的时候,患者原本的晶状体也随即被去除,晶状体是眼镜内唯一具有屈光功能的间质。可以调解光线的屈光度[7-8]。
而本文中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对于前囊膜和虹膜进行手术性分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于虹膜和前囊膜的损伤,让机化膜、虹膜、晶体前膜保持为一个完整的机体,不但让虹膜与前囊膜之间不存在空隙,也增加了虹膜的扩张力。更不用担心在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候,人工晶状体不小心掉落到睫状体沟内[9]。在手术前一般都需要给患者进行散瞳的处理,但是这样处理的作用不一定可以实现散瞳的效果[10]。所以在术中依然需要对患者的瞳孔进行实时的测量,对于散瞳效果不足的,尤其是扩张力小于5mm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瞳孔缘下方采取多点切开车工星点放射状处理,在灌注液中加入一定的肾上腺素有助于产生止血效果[11-12]。本文的手术中,施行囊膜摘除有13例(15眼),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2例(2眼),超声乳化17例(20眼)对术后治愈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34例患者的视力均较术前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0.5以上的有 18眼,占比 40.9%;0.3~0.5之间的有12眼,占比 27.3%;0.1~0.3之间的有2眼,占比4.5%,<0.1以下的1眼,占比2.27%,治疗无效的1眼。占比2.27%,其结果过过往的治理效果基本一致[11-12]。
综上所述,针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技术进行治疗,具有非常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1]张虹.微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1(5):847-849.
[2]李文利,李丽波.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1(8):1411-1412.
[3]石亚萍.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32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2):226-227.
[4]曹雪梅,陈燕,邹天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5):934-935.
[5]洪彬,潘萍萍.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的疗效[J].中国药师,2010(7):1023-1025.
[6]花文豪.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前葡萄膜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16):51-52.
[7]丁凤奎,苏万远,李巧云,等.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1(5):105-107,110.
[8]计青,杨波,樊利敏.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8):1417-1418.
[9]Chen CL,Wang TY,Cheng JH,et al.Immediate pars plana vitrec-tomy improves outcome in retained intravitreal lens fragments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Ophthalmologica,2008,222(4):277-283.
[10]Kohen T,Koch DD.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2005.
[11]曾华科,李青,饶惠英.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5):28-30.
[12]曾华科,李青,江玲.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