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中西医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研究进展

2014-01-23阿茹娜包青林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巴达浅表性蒙医

阿茹娜 包青林

(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2.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该病是指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其发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喝浓咖啡,或因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HP)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可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一般症状轻微,有的甚至无明显症状,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现代医学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仍然没有特效方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下面从蒙医、中医、西医三个方面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研究:

1 蒙医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慢性胃炎属于蒙医学胃赫依及胃协日 和巴达干萨力色图型等胃病的范畴。蒙医认为,本病起因主要由于“巴达干”偏盛客于胃内并与希拉、赫依相搏,导致胃火衰败,进而功能紊乱所致。近年蒙医药对此病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蒙医认为其病因病机: 本病起因主要由于巴达干偏盛客于胃内并与希拉、赫依相搏,导致胃火衰败,进而功能紊乱所致[2]。蒙医认为胃位于膈下上腹部,希拉之总位,也是病变巴达干窜行之道。五元中之土元素精华糟粕聚积于胃中。另外消化三能——磨碎巴达干、消化稀拉和调火赫依共存于胃内,但以磨碎巴达干为主,所以胃亦为巴达干之所舍。慢性胃炎由饮食不节,过用生冷或锐、热性之品,或时饱时饥,劳累过甚,受潮湿、受寒冷以及思虑过度等因素导致巴达干偏盛客于胃内,并与希拉、赫依相搏,导致胃火衰败,进而功能紊乱所致消化三能之功能衰减而引起的以剑突部疼痛及消化不良为特征的疾病。

2 中医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潘相学等[3]认为,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是慢性胃炎发病的基础,外邪侵袭、情志所伤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导致胃失和降、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而发病。本病以湿热阻胃为标,胃气虚弱为本,而成本虚标实之证。陈福如拉[4]认为,饮食不节、劳倦所伤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最常见病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是导致慢性胃炎的决定性因素;七情所伤、气血不和、络脉瘀阻是常见病因病机。马振华[5]认为,胃病不论寒热虚实,均内有郁滞,不通则痛。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不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因此胃气失调、气机瘀滞、失于和降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杨小琴等[6]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为饮食失节,寒饮所伤,复因情志因素诱发,其临床表现肝郁为标、脾虚为本,其病机总离不开肝郁脾虚。因此在治疗上宜疏补兼施、标本同治,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等治则。李翔等[7]认为,本病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者多,其原因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如浆,损伤脾胃,蕴湿生热;气机受阻,不通则痛,日久入络,气滞则血瘀,多形成瘀血之证。上述因素严重影响了脾胃的升降功能,使气机痞塞不畅,湿热壅滞而发此病,所以湿热之邪贯穿于本病始终。

3 慢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病因和发病机理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H -Pytori)感染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多数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侵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化生,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

急性胃炎的遗患: 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等药物,或食物咀嚼不充分,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所致。

十二指肠液的反流: 研究发现,慢性胃炎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黏液,并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黏膜,进一步引起损伤。由此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在胃窦部。胃一空肠吻合术患者因胆汁返流而致胃炎者亦十分常见。消化性溃疡几乎均伴有慢性胃窦炎,可能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幽门括约肌松弛,故长期吸烟者可助长胆汁反流而造成胃窦炎。

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上已普遍受到重视,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内可找到壁细胞抗体;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患者血液中发现有内因子抗体,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但胃炎的发病过程中是否有免疫因素参与,尚无定论。此外,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有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体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可能有重要意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或亢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感染因素: 1983 年Warren 和Marshall 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黏液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campylobacter pylofi)存在,其阳性率高达50% ~80%,有报道此菌并不见于正常胃黏膜。凡该菌定居之处均见胃黏膜炎细胞浸润,且炎症程度与细菌数量成正相关。电镜也见与细菌相连的上皮细胞表面微突数减少或变钝。病人血中和胃黏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杆菌抗体。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可改善甚或消失,因此认为此菌可能参与慢性胃炎之发病。

4 问题与展望

慢性胃炎的诊治取决于病理诊断。而病理诊断虽有共识但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另外,分类标准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争论,尤其是慢性病变内镜特征的特异性不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与急性病变以及血管性病变混淆。目前国外和国内慢性胃炎内镜诊断都存在问题,诊断规范虽然很多但未能被普及接受并执行,诊断名称和分类分级不规范。因此,形成一个公认的专业分类标准是势在必行的。这一标准可以使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化,容易在治疗前后判断疗效,使内镜诊断与临床预后密切结合。从而有利于慢性胃炎相关的诊断治疗,使临床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

蒙医、中医治疗本病无论专方辨证加减治疗或蒙药、中成药治疗均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对减少复发、控制其向萎缩性胃炎发展有重要意义,展现了民族医药在该研究领域的较大优势和潜力。蒙、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还可提高整体生存质量,减少复发,而且治疗手段多样,易被患者接受,依从性较好。蒙、中医特色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显示了蒙、中医药的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为: 研究的深度不够;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但难以统一,不能广泛推广应用。在日后的研究中,可开展大范围、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追踪观察,了解长远疗效,建立合理、规范化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路径是我们将要努力的方向。且对于本病的研究多以临床研究为主,缺乏一些实验性客观指标的研究,因慢性胃炎的疗效标准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而且许多方药的疗效判定没有建立在严谨科研设计基础之上,其结论也就缺乏可信的说服力。因此,在慢性胃炎的民族医药治疗及研究中,应加强实验性客观指标的研究,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水平,使本病的研究更趋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

[1]王吉耀.内科学[M].2005:421.

[2]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蒙医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81 -82.

[3]潘相学,刘持年,周继友,等.黄连益胃灵治疗HP 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9) :522.

[4]陈福如.862 例慢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J].江西中医药,1997,28(1) :51.

[5]沈晨君.慢性胃炎辨证施治经验[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4) :452.

[6]杨小琴,杨启魁. 琉肝和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6例[J].现代中医药,2005,25(4)16.

[7]李翔,孙军,侯仪,等.胃葆冲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 :827.

[8]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 :199 -201.

[9]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S].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6) :77 -78.

[10]Ru ggeM,C,entaRM.Staging and gradiag ofchronic gastrltis[J].Hum Pathol,2005,36:228 -233

猜你喜欢

巴达浅表性蒙医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尘封千年的古城纳巴达
智能分光电子染色内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食管浅表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