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药机煎煮及包装汤剂过程中卫生学控制要点
2014-01-23李学林王璟
李学林 王璟
中药煎药机煎煮及包装汤剂过程中卫生学控制要点
李学林 王璟
目的探讨中药煎药机煎煮及包装汤剂过程中卫生学控制要点。方法通过对中药煎药机煎煮汤剂与中药制剂卫生学控制方法不同点的比较, 并结合其制备特点而进行论述。结果中药煎药机煎煮及包装汤剂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其卫生学质量。结论只有有效控制中药煎药机煎煮及包装汤剂过程中的卫生学质量, 才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中药汤剂;煎煮;包装;卫生学
中药煎药机的推广与应用, 极大地解决了传统中药汤剂煎煮、储存、携带不便的缺点,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经常出现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导致的药液涨袋、酸败、变质等卫生学现象, 因此本文对中药煎药机煎煮过程中的卫生学控制要点,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药汤剂的卫生学控制要点和中药制剂基本一致, 但在煎煮时间和终端灭菌上又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 煎煮时间方面, 中药汤剂的制备分为两煎[1], 但中药制剂的提取过程分三煎, 煎煮时间后者是前者数倍, 故制剂过程中微生物杀灭更彻底。其次, 中药制剂完成包装后进行终端灭菌, 而中药煎药机高温密闭包装不进行终端灭菌,可致使少量微生物残存在药液中, 长期放置会影响其质量和临床疗效。以上是两者卫生学质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 为更好控制中药煎药机煎煮汤剂的卫生学质量,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抢洗
尽管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净化制备而成, 但仍掺裹有杂质, 这些杂质即影响药液的保存又无益于疾病治疗, 如果对其进行选择性抢洗, 一方面可减少无效成分进入人体, 另一方面可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进而达到提高中药汤剂卫生学质量的目的。
2 煎煮时间
煎煮时间不仅影响着中药饮片有效成分的溶出[2], 还控制着中药汤液中微生物的含量。操作人员可根据饮片的成分、气味、质地以及微生物含量的不同, 合理分类并调整煎煮时间, 通常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微生物含量较高, 如紫河车、蜈蚣、蟾蜍, 雄黄等, 可延长煎煮时间;根茎类、全草类和种子果实类药物, 如厚朴、白豆蔻[3]、砂仁[4]、薄荷[5]、徐长卿[6]等挥发性较大, 久煎会导致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因此, 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同时, 适宜调整煎煮时间也是控制其卫生学质量的措施之一。
3 包装
3.1冲洗管道 自动包装煎药机的煎药机与包装机连为一体, 药液进入包装机后煮沸杀菌后进行密封真空包装, 每完成一个处方煎煮, 需对煎药机管道进行冲洗, 并用下一个处方的第一包药液对包装机管道冲洗, 然后舍弃, 这种方法尽管会损失少量药液, 却保证了机煎汤剂的卫生学质量。
3.2空气残留量 研究发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中药煎药机煎煮汤剂是可行的, 包装药液的质量控制标准与pH值关系不大, 而与包装的严密性有着非常大的关系[7]。因此可按照抽出的药液量与处方剂量, 随时调整每包袋装含量, 常以每袋200 ml, 每剂2袋为常规标准[8], 尽可能保证包装袋中无残留空气, 延长其保存有效期[9]。
4 用具与设备
煎药用具可与药液直接接触, 每日需保持清洁;煎药设备与容器会有微生物滞留, 使用前用沸水杀菌并冲洗管道;工作后对地面、台面、排水沟等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 建立清洁记录卡。中药煎药机煎煮汤剂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有诸多因素影响其卫生学质量, 只有对相关因素加以全面控制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才能使机煎中药汤剂的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保证其治疗疗效, 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 李学林, 孟菲.浅析影响汤剂煎煮质量的因素.中医杂志, 2006, 47(6):421.
[2] 李学林, 李文雅.中药后下药物的分类及其煎煮方法.中医研究, 2010, 23(1):16-17.
[3] 杨萌文, 赵锦, 刘普查, 等.白豆蔻制汤剂的方法研究.陕西中医, 2008, 29(2):224.
[4] 蔡琳, 柳小秦, 赵海峰, 等.砂仁不同煎煮方法对提取物影响的研究.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 30(3):56.
[5] 葛尔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煎剂中薄荷脑和薄荷酮的含量及变化.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 13(5):9.
[6] 唐进法, 李学林.中药煎药机对饮片中挥发性成分煎出量影响的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3):89-91.
[7] 李虹, 唐雯.中药袋装煎煮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学实践杂志, 2007, 25(3):156-158.
[8] 张洪玮, 孙志海.现代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探讨.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2B):25.
[9] 李克荣, 刘明乐, 李庭勇, 等.袋装中药汤剂空气残余量对卫生学的影响考察.中国药师, 2011, 14 (6):96-98.
450000 郑州,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学林);河南中医学院(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