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14-01-23刘亚男祝琳琳冯琳杨舒惠
刘亚男 祝琳琳 冯琳 杨舒惠
房间隔缺损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刘亚男 祝琳琳 冯琳 杨舒惠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ASD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行房间隔缺损手术全部成功,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5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保证手术疗效, 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护理
房间隔缺损为心房间隔在胎儿期发育不全所致, 出生后在心房内造成左向右分流。按病理解剖可分为继发孔(第二孔)缺损及原发孔(第一孔)缺损, 以继发孔为多见。房间隔缺损经明确诊断, 应施行手术治疗[1]。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房间隔缺损患者58例, 男24例, 女34例, 年龄3~63岁, 平均20岁, 经临床体检、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缺损直径4.2~36.7 mm, 平均22 mm。反复发作肺部感染咳嗽、气促、乏力、倦怠, 活动后易感气急和心悸。
1.2方法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于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缺损小的可以直接缝合。较大的缺损,最好用自体心包片修补。缺损大小适中, 缺损四周边缘完整的中央型房间隔缺损采用介入封堵治疗。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均对心脏手术有恐惧感, 担心预后, 针对患者的心态, 护士应详细讲解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 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及其效果, 对封堵患者讲解微创手术创伤小, 成功率高, 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 增强信心, 使其能配合治疗。
2.1.2饮食护理 给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分流量大的患儿由于气急, 进食易疲劳, 宜少量多餐。
2.2术后护理
2.2.1观察术后是否有空气栓塞的并发症存在 因修补房间隔缺损时, 左心房排气不好, 术中易出现空气栓塞, 多见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空气栓塞。因而应保持患者术后平卧4 h, 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瞳孔以及意识状态等。当冠状血管栓塞则出现心室纤颤, 脑动脉栓塞则出现瞳孔不等大、头痛、烦躁等症状, 此时应立即对症处理。
2.2.2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少数上腔型ASD右房切口太靠近窦房结或上腔静脉阻断带太靠近根部而损伤窦房结, 都将产生窦性或交界性心动过缓, 这种心律失常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密切观察心律变化, 维护好起搏器的功能。术后如出现房颤、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 注意观察并保护好输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静脉通路[2]。
2.2.3观察有无残余漏 常有闭合不严密或组织缝线撕脱而引起。听诊有无残余分流的心脏杂音, 一经确诊房缺再通,如无手术禁忌证, 应尽早再次手术。
2.2.4疼痛护理 评估引起患儿疼痛的原因, 疼痛性质、程度。鼓励患儿诉说疼痛。指导患儿采用精神放松法分散注意力, 如听音乐、玩玩具、缓慢深呼吸等;注意保护好引流管,防止牵拉、移位引起疼痛、不适;必要时使用镇痛药并评估效果。
2.2.5饮食护理 术后当天禁食, 拔除气管插管后12~24 h经口进食, 从流质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 注意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营养。
2.2.6预防并发症 评估各种侵入性管道处有无感染的体征, 监测体温。随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 并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心包、纵隔、胸腔引流管通畅, 术后48 h内勤挤管,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及性状, 引流量超过100 ml/h或 >3 ml/(kg·h)且连续超过3 h的, 要怀疑手术后出血可能, 需立即通知医师。对封堵患者术后早期在不限制正常肢体功能锻炼的前提下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有效的咳嗽方法, 咳嗽频繁者适当应用镇咳药物, 避免患者剧烈咳嗽, 打喷嚏及用力过猛等危险动作, 防止闭合伞脱落和移位, 同时监测体温变化,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3 讨论
房间隔缺损以手术治疗为主。无症状但有右心房室扩大者应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尽早手术。嘱患者减少活动量, 密切观察其有无心力衰竭、感冒或肺部感染等症状。吸氧, 以提高肺内氧分压, 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 纠正缺氧。术后充分给氧, 特别是吸痰前后应增加给氧浓度, 以维持充分的氧合状态, 防止低氧血症对各主要器官的损害, 又能降低肺动脉压。吸痰动作轻柔敏捷, 每次吸痰时间<15 s, 以免缺氧。
[1] 施成仁.小儿外科特色治疗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223.
[2] 杨德翠, 蔡文芳, 毕红梅.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及配合.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4):285-286.
150000 黑龙江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