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在社区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4-01-23李东宁刘仲华蔡尚郎张启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8期
关键词:内径斑块下肢

李东宁 刘仲华 蔡尚郎 张启龙

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在社区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李东宁 刘仲华 蔡尚郎 张启龙

目的研究分析下肢动脉病变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探讨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在社区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社区内556例CHD老年人及158例非CHD的老年人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下肢动脉形态改变, 并对血管病变(IMT、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血管内径及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D组IMT、斑块检出率、总体病变率及中、重度病变率均高于对照组, 左右同名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下肢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将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应用于社区冠心病监测管理中, 可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冠心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社区卫生

目前, 我国冠心病(CHD)发病率逐年增加, 严重危害人们健康[1]。如何在社区无症状人群中早期、高效、准确地识别出CHD高危个体,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所辖社区内60周岁以上参照ISFC/WHO(1979)标准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人及威海市立二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除外CHD的老年人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 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 探讨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在社区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辖社区内慢性病管理登记记录的60周岁以上CHD患者556例, 男341例(61.33%), 女215例(38.67%),平均年龄(69.90±9.11)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355例(63.84%),合并糖尿病239例(42.99%)。冠心病参照ISFC/WHO(1979)标准。非CHD组选择威海市立二院心内科2006 年 1 月~2012 年 6 月因心律失常、胸痛、胸闷等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除外CHD的60周岁以上的入院患者 158例, 其中男106例(67.95%), 女52例(32.05%), 平均年龄(66.10±9.0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03例(65.19%), 合并糖尿病71例(44.94%)。

1.2研究方法

1.2.1病史采集 根据社区慢病管理登记对入选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糖尿病程进行登记记录。

1.2.2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美国GELOGIQ7))自腹股沟起向下依次检查。探测内中膜连续性、是否光滑、测量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管腔形态,了解有无斑块及狭窄, 并测量下肢各动脉血管内径。

1.2.3诊断标准 将IMT>1.3 mm作为粥样硬化斑块阳性诊断标准。同时参照潘长玉等血管评分标准将下肢血管病变性质分4种, 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从动脉内膜厚度、硬化程度、斑块、狭窄等方面评定。用总分评定病变严重性:0分为正常;<10分为轻度;10~20分为中度;>20分为重度。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统计软件包 SPSS 13.0 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各组构成比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秩相关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下肢血管病变主要累及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 其次为腘动脉、股动脉。血管形态学改变以内膜粗糙、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管腔不规则狭窄为主要表现, 且多为双侧多节段损害。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狭窄口血流速度增加, 狭窄远端血流速度减慢。

2.2CHD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各组临床资料

2.2.1下肢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IMT>1.3 mm)检出率统计分析如下。

结果显示CHD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较对照组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CHD诊断的敏感性67.09%(373/556), 特异性75.95%(120/158), 阳性预测率90.75%[373/(373+38)], 阴性预测率38.33%[120/(120+ 193)]。以上数据显示下肢动脉病变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2.2按超声检查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评分分组, 556例患者中无下肢血管病变者123例(22.12%), 病变者433例(77.80%)。其中, 轻度血管病变者156例(28.06%), 中度血管病变者165例(29.68%), 重度血管病变者112例(20.14%)。对照组中无下肢血管病变者53例(33.54%), 病变者105例(66.46%)。轻度血管病变者69例(43.67%), 中度血管病变者34例(21.52%),重度血管病变者2例(1.27%)。CHD组与对照组总体病变率及中、重度病变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轻度病变率对照组高于CH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3依次测量双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及股动脉血管内径。根据 CHD组与对照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统计学处理( x-±s, mm)分析, CHD组左右同名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 下肢各动脉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CHD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多因素相关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整个模型进行假设检验, P=0.000, 说明模型有意义。以各因素为自变量, 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P<0.01)均为CHD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1.05、1.11、1.39、1.04。

3 讨论

本研究对比观察发现下肢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CHD组下肢动脉IMT厚度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下肢动脉管腔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这与Kotsis 等提出的IMT 值越高, 提示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的理论一致。

本研究中CHD下肢血管病变者年龄与下肢血管病变明显相关, 推测与老年人动脉硬化发生率高且程度重有关。糖尿病病程与下肢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提示下肢血管病变与高血糖的慢性持续过程有关, 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与其也密切相关。这与Asakawa等认为糖尿病病程是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相符合。因此应积极纠正这些异常改变。

总之, 动脉壁的变化能全面反映出危险因素随时间变化而起的作用。下肢动脉超声作为冠状AS的窗口, 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因此, 可将下肢动脉超声检测作为一项适宜技术, 应用于社区卫生冠心病监测管理中, 通过对病变严重程度判断, 为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及早期发现冠心病患者提供依据, 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1] 陈永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3):415-416.

274000 山东省威海市鲸园社区卫生服中心(青岛大学在职研究生)(李东宁);青岛医学院附属威海医院(刘仲华张启龙);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蔡尚郎)

猜你喜欢

内径斑块下肢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