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情况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2014-01-23周玉堂
周玉堂
(新疆兵团种子管理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情况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周玉堂
(新疆兵团种子管理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介绍了新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新疆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康发展新疆玉米制种产业的建议。
新疆;玉米制种;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近年来,新疆(含新疆兵团)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十分迅速,高峰期2012年玉米杂交制种规模超过6.67万hm2,成为全国玉米制种产业重要基地之一。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新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确保玉米种子生产安全,促进新疆玉米制种产业健康、稳定、有序发展,有必要对新疆(含新疆兵团)有关玉米制种企业和玉米制种基地进行科学分析。
1 新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新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绿洲灌溉农业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丰富的光热资源为专业化制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新疆成为继甘肃之后全国第二大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新疆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迅速扩大,从2008年的3.07万hm2增加至2012年的7.2万hm2(含兵团),年均增长16%,占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的近20%左右。玉米制种产业已发展成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2 新疆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优势和条件
2.1 自然条件优越,基础条件较好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等资源条件,北疆沿天山和伊犁河谷西部地区10℃以上积温稳定在3 600℃左右,无霜期160~180 d,气温日较差13℃左右;年降雨量190 mm,平均蒸发量1 900 mm左右,适宜于多种组合制种;新疆制种企业、制种技术人员、制种专业户的技术素质相对较好;疆内土地平整、水利设施齐全,70%以上的玉米制种田建成了膜下滴灌设施,种子生产的基础条件较好。
2.2 土地资源丰富,灌溉农业可控性强
新疆农业用地灌溉可控性高,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近年来,各级政府专门安排财政资金,大力推进高效节水建设,兵团基本实现了100%膜下滴灌率,节水作物由最初的棉花膜下滴灌发展到目前各种作物全覆盖,种子生产具有相对稳定性。
2.3 土地连片,机械化程度高,适合规模化制种
新疆土地平坦,地块面积大,几百甚至上千亩耕地连片,便于统一生产,容易设置隔离区,适合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制种。新疆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0%,兵团土地规模化、机械化优势更为突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玉米制种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
2.4 产量控制技术体系较为完善,单产水平高
新疆,特别是兵团积极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优势,不断探索出了适合当地高产玉米种子生产的技术体系,集精细耕作、精量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化学控制、科学管理、机械化操作等技术为一体,不断提高单产水平,使全疆平均制种产量达到500 kg/667 m2左右,有的甚至超过1 000 kg/667 m2,比较效益非常明显,对种子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5 种植结构合理,隔离条件好,种子生产相对安全
新疆主要以棉花种植为主,随着棉花种植规模的逐渐减小,玉米杂交制种成为调整种植结构的主要作物之一。玉米与棉花交替种植,隔离条件较好,异源花粉污染率低,基本能达到种子安全生产的隔离需求。
2.6 病虫害相对少,种子商品性好
新疆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活动积温高、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大气干燥、相对湿度低,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十分利于种子有机物质的积累,也有利种子后期脱水。生产的种子籽粒饱满均匀、千粒重高、光泽度好、质量优、商品性好。
3 新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不完善,种子生产面临较大质量风险
专业种子加工设施严重滞后,规模化的生产与后期加工不配套,机械去雄技术不成熟。种子脱水以自然晾晒为主,疆内成套玉米种子果穗烘干线仅有7条,籽粒烘干设备也仅有十几套,种子脱粒、精选专业化成套设备少,以单机为主,设备机型陈旧且多为粮食加工设备,加工技术落后,没有推广使用先进的种子精选分级加工技术。种子加工过程机械混杂和机械损伤严重,精选率差,纯度和发芽率受到很大影响,种子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单粒播种技术在玉米种子生产上未能得到有效推广,无法适应现代精准农业对种子质量的要求。
3.2 亲本种子质量较差,杂交种子质量控制难度大
新疆玉米制种产业主要是以代繁为主,亲本种子大多由委托制种单位提供,种子纯度得不到很好保证,特别是部分企业急功近利,亲本种子还没有稳定就匆忙投入杂交种子生产,致使制种田分离现象严重,加大了制种田的去杂难度,杂交种子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3.3 种子企业多、乱、杂,创新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目前,新疆经营玉米种子的企业2/3以代繁为主,90%以上企业无研发能力,企业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有自育品种,严重依赖购买品种,种子企业还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种创新能力。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造成种子生产、经营恶性竞争,生产、经营、研发脱节,资源配置不合理,限制了企业发展。
3.4 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高,有很大的种子安全生产隐患
近几年受气候反常影响,极端天气频发,春天的低温、抽雄授粉期的高温干旱、种子收获期的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多,而且强度越来越大,特别是玉米制种田抽雄授粉时期常遇到高温、干旱天气,经常出现38℃左右高温、大风及沙尘暴天气,影响花期和花粉、花丝的生命能力,同时把花粉吹散,导致玉米制种田授粉不良、结实率不高,使种子生产潜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大。
3.5 管理机构基础设施滞后,质量意识淡薄,市场监管不力
全疆基层种子管理手段较落后,缺乏必要的种子检验执法设备,质量和服务种业意识淡薄,种子生产市场监管缺位、监管不力,新品种的保护力度不够,套购、套牌、伪冒产品现象严重,影响玉米制种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6 种子外运困难,运输成本高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运输能力的不足和运输成本的增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新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种子外运困难、运输成本高,成为新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4 新疆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4.1 做好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针对新疆玉米制种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共同组织多方力量开展玉米制种业宏观发展综合研究,通盘规划和合理布局全疆制种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合理制定基地发展目标和规划,对种子基地去劣存优,对优质基地重点扶持和建设,确定最适宜的玉米制种区域和规模。
4.2 引导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实现玉米制种公司专业化
制定相关的扶持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种子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特别是吸引国内外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与疆内种子企业合作,建立专业性种子生产子公司,专业化生产亲本和杂交种子。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种质资源、基地、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使一批有规模、有效益的种子企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4.3 积极构建公益性科技创新体系和企业商业化育种机构相互衔接配套的创新机制
积极倡导基础与应用研究、公益性与商业化育种分开,积极鼓励与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展商业化育种和种子生产加工技术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主体,鼓励科研院所的育种专家进入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工作,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4 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的基础设施,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针对新疆种子生产加工基础设施条件差、达到“育、繁、推”一体化要求和标准的企业少等现状,建议农业部在种子项目建设规划中制定相关政策,对新疆优势基地以代繁生产为主的种子企业开展专业化玉米制种的扶持政策,在种子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政策倾斜和扶持;当地政府也要从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扶持有能力的企业建立种子加工中心,改善基础条件,扩大种子基地规模,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4.5 改善种子管理手段,提升种子管理服务能力
种子管理部门要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使之能全面肩负起种子管理职能,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加强对种子市场和种子质量的监管。
4.6 开通种子运输“绿色通道”,确保种子及时运输
针对新疆种子运输困难、种子运输成本高等现状,建议农业部大力呼吁铁道部门及自治区各级政府,从确保全国粮食和供种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种子的运输流通问题,比照农副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做法,向玉米制种优势区开通种子铁路运输“绿色通道”。
2014-06-17
1005-2690(2014)08-0038-02
F324.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