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柑桔产销形势分析及产品结构调整建议

2014-01-23邓烈

中国果业信息 2014年6期
关键词:甜橙鲜果产区

文/ 邓烈

【导读】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柑桔生产国,尽管近10年产业扩张速度稳中趋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季节性、区域性产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产业效益提升困难重重,调减宽皮柑桔生产规模,调优鲜食柑桔区划布局和熟期结构,将是我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质增效最重要和长期的任务。

一、产业规模分析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约有150个国家生产柑桔。近年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的有中国、巴西、印度、尼日利亚、墨西哥、埃及、美国、伊朗、巴基斯坦、意大利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年产量在500万t以上的有中国、巴西、美国、墨西哥、印度和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2012年,中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1 213.99万hm2和15 104.44万t,分别较10年前增长了28.65%和100.02%,分别占全球水果生产的21.8%和23.7%。

柑桔作为全球最大宗水果,也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水果种类,2012年我国柑桔面积、产量分别达230.63万hm2和3 167.80万t,分别占我国水果生产的19.00%和20.97%,占全球柑桔生产的27.35%和24.14%,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柑桔生产国。近10年我国柑桔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年均增幅分别为4.87%和10.03%,其中,面积增幅由2003年前的5%以上下降到2012年的0.79%,产量增幅则在4.92%~15.00%间波动,呈现出面积调减、单产提高的良好态势。

包括柑桔在内的水果还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食品,因此,世界公认水果消费水平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关。2012年全球人均拥有水果90 kg,而中国人均水果拥有量达111.6 kg;全球人均拥有柑桔18.59 kg,中国达23.39 kg;与此同时,中国人均收入仅1 100美元,排名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第99位。因此,在人均收入不高而总产规模极大的情形下,中国国内水果及柑桔产品出现季节性、区域性滞销与价跌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柑桔生态需求局限、品种多样化、果实多汁化和易于腐烂,以及多样化加工可能性,笔者认为,如果以我国柑桔总产达到目前全球人均柑桔拥有量为标准,我国柑桔总产量应该逐步调减到2 430万t以下;按照全球柑桔平均每667 m2产量1 040 kg计算,柑桔栽培面积应控制在2 400万亩(160万hm2)以下。考虑到柑桔主产国的产业滑坡和国际国内需求稳中有升的趋势,在抓好产业素质、单产水平、果实品质、深度加工与国际化营销水平提升的前提下,将我国柑桔种植规模控制在 2 500~3 000万亩(166.67万~200万hm2),方可保证我国柑桔产销平衡和产业效益提升。

二、熟期结构分析

国外柑桔采收期较长,柑桔主产国一般达8~10个月,以此可以大幅延长柑桔鲜果产销时限,增加消费总量,缓解产销矛盾,并减少贮藏损耗。当前我国柑桔果实95%通过鲜果运销和消费,95%的果实集中在10月至翌年1月的4个多月成熟上市,其结果必然带来柑桔鲜果巨大贮运需求和过量短期消费的双重压力,加之与苹果、梨等大宗果品的成熟上市期部分重叠,导致我国鲜柑桔消费出现结构性需求饱和,产季和产区滞销问题频发。受产区生态条件限制,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熟柑桔种植规模仍然存在膨胀压力,而中熟柑桔鲜销市场空间有限,冬季柑桔鲜果销售难的问题将较长期存在,继续大规模发展中熟鲜销柑桔品种可能使滞销“烂市”现象延续、蔓延和加重。如果按照我国柑桔栽培面积控制在2 500万亩(166.67万hm2)以下,早、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调整到2∶3∶5的世界柑桔熟期结构平均比例的标准计算,我国早、中、晚熟柑桔面积应该分别调整为500 万亩(13.33 万 hm2)、750 万亩(50 万 hm2)和1 250万亩(83.33万hm2),如果考虑到种植历史和习惯、生态因子以及产业现状等影响因素,即使将早、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调整到 2∶5∶3,也需将我国柑桔早、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分别调整到 500 万亩(13.33 万 hm2)、1 250 万亩(83.33万 hm2)和 750 万亩(50 万 hm2)。 由此可见,我国柑桔产业要实现总体产销平衡和量价协调,必须大力压缩我国柑桔基地总规模,尤其是削减非优势产区或生态次适宜区的柑桔种植面积,在一些优势产区和熟期优势突出的特色产区加大发展力度,同时配套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鲜果采后冷链贮运系统,利用长周期采收和低损耗高效贮运体系,保障我国柑桔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产品结构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柑桔鲜果的40%通过加工制成果汁,实现季产年销和局地生产全球运销,以此拓展柑桔消费时间和空间,大幅增加市场容量,带动产区顺畅销售和较高价格销售。就柑桔罐头产品而言,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柑桔罐头生产国,年产量35万~40万t,占全球柑桔罐头总产量的70%左右。产地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福建和广西等地,其中,浙江省柑桔罐头年产量为25万t左右,占我国柑桔罐头总产量的70%左右。我国柑桔鲜果每年用于桔瓣罐头加工的约40万t,用于果汁生产的不超过20万t,柑桔鲜果加工率仅为2%左右。我国所产柑桔的果实绝大部分需要以鲜果形式在5个月消费掉(大多集中在11月至翌年1月的3个月时间),其季节性滞销和集中产季价格走低的局面难以改善。因此,提高鲜果上市标准,大力发展残次果(包括过大或过小果实)的加工转化,将柑桔鲜果总量的25%实现加工转化,就可以减少约800万t柑桔鲜果流入市场,而变成加工产品实现季产年销和远距离运销,减轻产季销售压力,并大大提高鲜果市场的果实品质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销售价格。

从柑桔主要品种类别看,2012年全球甜橙和宽皮柑桔种植面积分别占柑桔总面积的53%和34%,即使以生产和出口克里迈丁桔为主的西班牙,其宽皮柑桔比例也仅为34%,呈现为甜橙比例高、宽皮柑桔比例较少的特征。而2012年我国宽皮柑桔 (包括农业统计年鉴中的柑和桔两大类)、甜橙和柚类产量分别为2 183.51万t、591.56万t和337.03万 t,分别占我国柑桔总产量的 68.93%、18.67%和 10.64%。2003—2012年的10年间我国宽皮柑桔、甜橙和柚类三大柑桔类水果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9.33%、14.21%和8.37%,虽然柑类和柚类所占比例呈总体下降态势,橙类由2003年的13.44%提高到2012年的18.67%,甜橙比例过低的畸形品种结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观。我国宽皮柑桔种植比例过大,因其不耐贮运、不能加工橙汁实现季产年销,盛产季往往给产区带来巨大的销售压力和运输压力,极大地影响了果品销售和产地价格及产业效益的提升。因此,我国应进一步调整柑桔产业结构,加大甜橙、杂柑、柚(含葡萄柚)等耐贮运柑桔品种的发展比例。

四、产品结构调整方向

从上述分析可见,我国柑桔熟期和品种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其中,调减宽皮柑桔生产规模,调优鲜食柑桔区划布局,将是我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质增效最重要的长期任务。为此,应尽快促进布局优化,加快柑桔产区向优势产区、生态最适宜区集中,加快晚熟产区和特早熟产区的规划建设,引导我国柑桔产品延长采收季节和应市周期,通过均衡上市降低销售压力,提高销售价格,减少采后贮运损失,实现整个产业的结构优化、产销平衡和产业增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推广具有产季优势的优质丰产柑桔良种,如近年在国内市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不知火、清见等杂柑,既可以次年2—3月采收鲜销,也可贮藏销售至10月份,其中,不知火果实还有越贮味道越甜的特性,在健全冷链贮运体系的情况下可加快发展;近年云南、广西等地热推的“沃柑”,风味甘甜,既可12月采收销售,也可挂树到次年4月采摘销售,果实质量既不会明显降低,在不采取保果措施的情况下也很少落果,易于丰产,优质采收期较长;再如蜜奈夏橙、鸡尾葡萄柚、卡拉卡拉脐橙和重庆等地推广的一些晚熟脐橙品种,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科教机构近年陆续选育出的系列柑桔新品种,都是产季调整型、优质高产型的良种,应该得到重视和推广。加快这些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扩大我国柑桔市场时空和消费人群,带动消费量的增长,进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甜橙鲜果产区
南非:甜橙产量预计增长6%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各石材产区政府和市场积极推出应对措施
秘鲁:甜橙出口增长
澄海玩具产区:企业差异化发展
冰温结合塑料盒包装对枸杞鲜果品质的影响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鲜果出远门得用新招儿
11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